情中有景,景中有情(1 / 1)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所创作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萎的藤枝,苍老的古树,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流水、冒着炊烟的人家。荒凉的古道、西风、瘦弱的马。还有一轮西下的落日。全曲没有任何情节的叙述,只有这些意象的罗列,这些意象共同组成了一幅秋天傍晚郊外的图画。“枯藤”“老树”“古道”“西风”等,这些意象都给人一种秋天的萧瑟、凄凉之感。诗的最后,作者指出,“断肠人在天涯”,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放在这样一个悲凉的秋景之中,就表达出了游子漂泊在外,思念故乡的哀愁心情。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这首小令就是他在羁旅途中写下的。小令前四句都是写景色,但是景色中透露出作者漂泊在外的凄凉愁苦的感情,也就是情寓于景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情”与“景”的关系问题是宋元诗歌美学中重点讨论的问题,宋元诗论家们强调,单有“情”或单有“景”,都不能塑造出感人的意象,不能很好地表达感情,因此,艺术作品也不能算作成功。只有将感情寓于所写的景象之中,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艺术作品才能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蕴,这样艺术作品才能感染人,才能具有美感。

范晞文是宋代的文学家,著有《对床夜语》。他在《对床夜语》中曾强调,在诗歌意象中,“情”“景”是不可分离的。他分析了诗歌中“情”与“景”结合的几种不同的方式,有的是上联写景、下联抒情,有的是上联抒情、下联写景,有的则是一句景一句情,有的是情景交融,不可分离。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诗中都是有景有情的。一首诗歌中只有景没有情,就像一个人只有躯体没有灵魂。而一首诗歌中只有抒情,没有对景色的描写,也会使人读来觉得空泛,不生动。因此,诗歌中都是情与景相交融的。

人们在实际的生活经验中,也有这样的体会,景物与心情是会相互影响的。看到美好、快乐的东西,人的心情会随之而变得愉悦;看到丑陋、不好的事情,人的心情会变得烦躁,这是外在世界的景物对人心的影响。反过来,心情愉悦、快乐的时候,看到东西都觉得是美好的;心情愁苦、烦闷的时候,接触到的事物都因自己的心情而黯淡下来。虽然客观的外在事物不会因为人的心情而直接有所变化,但是人们在不同的心境下,对这些事物的感受是不同的。既然情与景是交融的,那么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在写诗的时候,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最好呢?宋代的词人、词论家沈义父主张,表达感情不能太外露,文章的最后以景象的描写结尾最好,景象中蕴含着感情。这样,作品就会有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宋元时期对“情”“景”关系的分析,在诗歌或书画等艺术创作与欣赏中都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