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弥尔顿是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清教徒文学的代表,他的代表作《失乐园》与《荷马史诗》《神曲》并称为西方三大诗歌。
约翰·弥尔顿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公证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爱好文学的清教徒。受父亲的影响,弥尔顿从小喜爱文学。从剑桥大学获得基督学硕士学位后,他目睹了当时国教日趋反动,不愿与腐败的英国教会同流合污,于是在父亲的别墅里闭门苦读。而后他又到欧洲文化中心意大利旅行,进一步增长了自己的见识。
在意大利,弥尔顿见到了为坚持真理而被天主教会囚禁的伽利略。他被伽利略的精神感动,更坚定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当他听说英国革命即将爆发后,便中止旅行,回国投身到革命运动中。从1641年到1652年,弥尔顿站在革命的清教徒一边,以笔为剑,写下了《论出版自由》《论国王和官吏的职权》《为英国人民声辩》等革命文章。1652年,弥尔顿因劳累过度,双目失明。1660年,英国斯图亚特封建王朝复辟,革命人士遭到报复迫害,弥尔顿被捕入狱。后迫于欧洲舆论的反对,英国政府只好释放弥尔顿。出狱后,弥尔顿专心写诗,以口授方式完成了他的三大诗作:《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
《失乐园》是弥尔顿的代表作,完成于1667年。这部宏大的史诗取材于《圣经》,共有一万多行。《失乐园》的故事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撒旦与天神作对,作战失败后被赶出天上乐园,这一故事出自《新约·启示录》。另一条是亚当、夏娃违犯禁令,偷尝禁果,被驱逐出伊甸园,这一故事出自《旧约·创世纪》。
无论是描写撒旦还是亚当、夏娃,《失乐园》里都表现出了对英勇刚毅、敢于自我承担的人的赞美,对自由意志的主张。撒旦在被驱逐出天上乐园后说,“不屈的意志,热切的复仇心,不灭的憎恨,以及永不屈服、永不退让的勇气”是永远不可丢的。而亚当在得知夏娃闯下偷吃禁果的大祸后,也同样做出了具有自由意志的选择,他同吃禁果,与夏娃共患难。
在艺术特点上,《失乐园》的雄浑风格让整部诗充满了艺术魅力。作品中处处有让人震撼的宏伟图景,场面浩大壮观,语句长短交接,富有跌宕生动的艺术魅力。
弥尔顿在《失乐园》之后创作的《复乐园》和《力士参孙》同样反映了现实问题,诗作中表达了诗人对复辟时期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清教徒精神的赞颂。弥尔顿的诗歌继承了《荷马史诗》的优秀传统,同时又吸取了中世纪文学的象征和寓意手法,这种创作手法为19世纪新型史诗和诗体小说的发展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