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故事不断重演(1 / 1)

政治人物的思想特别奇怪,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之后,他们对一些事物的基本看法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卫家在的时候,刘彻如鲠在喉,感到很不舒服;现在卫家的人被杀得干干净净了,刘彻还是浑身不舒服,又想念起卫家的好处和优点来了。

前太子刘据的平反昭雪成为卫家名声好转的转折点。老百姓们对死去的刘据很有好感,对他的死很同情,都相信刘据不会用木偶人诅咒皇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充等人陷害太子的证据也渐渐显露,民间的舆论开始朝着有利于刘据的方向发展。刘彻冷静下来后,也开始相信儿子刘据起兵主要是被逼自卫,并没有谋害自己的意思。关键时刻,负责守护西汉开国皇帝陵墓的小官、高寝郎车千秋上疏为刘据犯颜直谏,扭转了整个局势。他写道:“儿子对着父亲舞刀弄枪,应该受到鞭笞。如果皇帝过失杀死了太子,那又应该做何处理呢?”刘彻对车千秋的上书非常感慨,之后,巫蛊动乱的处置完全被颠倒了过来。刘彻在儿子遇害地修建思子台和宫殿,追念刘据,追悔莫及。卫家的名誉也很快得到了恢复。

冤假错案得到了拨乱反正,汉武帝刘彻的寿命也快走到了尽头。他叫画工画了一幅周公抱着周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春天,汉武帝刘彻又一次病重,霍光流着泪问道:“皇上万一归天,谁可继承皇位?”刘彻说:“你难道不明白我赐画的意思吗?我让幼子即位,你来当周公。”汉武帝定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为新太子,选中谨慎可靠,又出身霍家的霍光来当辅政大臣。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是霍仲孺正儿八经生下的孩子。霍去病成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身世,一次征讨匈奴路过霍仲孺的家乡,认了霍仲孺这个父亲。霍去病认父后,把弟弟霍光带走了。当时霍光年纪十岁出头,因为霍家的荫庇,担任了郎官,伺候在汉武帝刘彻身边。霍光的性格和霍去病完全不同,他埋头做事,小心谨慎,在服侍汉武帝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竟然连一丁点的小错误都没有犯过。

刘彻死后,刘弗陵继位,就是汉昭帝。汉昭帝刘弗陵年仅八岁,汉武帝遗诏封霍光为博陆侯,将国家大事全都交给霍光处理。卫、霍家族迈出了复兴的扎实步伐。

霍光自受汉武帝遗诏辅弼汉昭帝以来,历经四代皇帝,主持朝廷政务二十年。其中还主持废黜了废帝刘贺,力排众议拥立了流落民间的皇子刘询,权势更在卫青之上,成为前所未有的大权臣。刘询就是汉宣帝,他虽然贵为皇帝,但每次祭祀都要和霍光同车。坐在同一辆车上,刘询竟然有芒刺在背的感觉。

霍光的功绩、势力和声望都超过了作为皇帝的刘询。在皇权至上的时代,霍光家族严重侵犯了皇权。霍光攀登到权力巅峰后,之前谨小慎微的言行淡化了,开始恋栈揽权,也没有与刘询保持良好的关系和沟通。霍光迫使刘询迎娶自己的女儿霍成君为皇后。这个霍成君又密谋杀死了汉宣帝的发妻许氏,霍光知道女儿的罪行后,竟然帮忙掩饰。霍光活着的时候,刘询有心除他,却忌惮他的权势,只是暗中谋划。霍光一死,刘询就有步骤地去除霍家的权势。霍家子弟不满,竟然图谋政变换皇帝。事情败露后,霍家子弟自杀的自杀,其余的被腰斩弃市。刘询以政变案为突破口,大规模清理霍氏党羽,因此案受到株连被灭门的有数千家之多。皇后霍成君被勒令自杀。霍家又重复了一遍亲戚卫家的历史往事。

中国古代政治史,从某个角度来说是皇权和大臣的权力之争。斗争的结果,皇权胜多败少。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我们在两千多年后再来看卫氏家族的起伏,不能不承认帝王杀戮太过,同时也感叹权臣避祸的艰难。

其实在西汉的君臣关系史中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先例。汉初名相萧何韬光养晦,保全了自身及后裔。他权势最大的时候却在穷乡僻壤置办家业,一来为子孙留栖身之地,二来也因为土地偏僻贫瘠,希望不被后代豪强觊觎。汉武帝时的丞相田蚡自恃是皇帝的舅舅,“权移主上”,受到汉武帝警告后始有收敛,得以全身而终。而开国元勋周勃之子、平定七国之乱的大功臣周亚夫仅仅因为被景帝视为“此秧秧,非少主之臣”,就被以谋反罪下狱,死在狱中。类似的故事,在其他朝代不断重演。不论是圆满的结局,还是惨重的血腥故事,无不是围绕着“君权-权臣”的矛盾展开的。

| 扩展思考:权力家族 |

1.西汉卫家是古代少数从最底层上升到最高层的家族,但不是唯一的一户。你还能列举出其他从最底层上升到最高层的古代家族吗?

2.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财富如此,权力也如此。古代有不少卫家这样的权力家族,却没有一家能权势永存。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