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激情成就梦想,做奋发有为的好党员_总书记眼中的好党员(1 / 1)

第七章

**成就梦想,做奋发有为的好党员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牢记第一身份,坚守第一职责,共产党员就要常怀忧党、兴党之心,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做一个有精神、有**的共产党员。

总书记眼中的好党员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严格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广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三个出来”可以说是衡量党员意识强弱的具体标准,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形象的生动写照,是共产党员的闪光之处。

共产党员应当如何理解这三个“出来”?平常时候看得出来,是对一个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可见,先进性,是共产党员这一特定身份的人所应当具有的、为中国共产党这一先进政党所要求的一种本质特性,是共产党员不同于普通群众的一种基本的品质。每个党员都要时时、处处、事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党员,而非普通群众,要立足本职岗位,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时时、处处、事事以自己的模范作用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群众,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一切以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

关键时刻看得出来,就是要在重大考验面前挺身而出,勇于担负起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经常会面对一些急难险重任务,当问题出现时,我们是躲在人后还是冲锋在前,是勇于担责还是争功诿过,反映着一名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高低、思想境界的高低。关键时刻看得出来,就是要在众人退避的时候冲在前、彼此推脱的时候站出来,以自己的模范行为表率作用,教育引导群众,为完成党的执政使命而奋斗。

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就是要在党和人民的利益受到威胁时,能够做到舍己为公、无私奉献。这是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最高境界。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来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

们在“大家”和“小家”面前选择了精忠报国,他们在私利和公利面前选择了一心为公,他们是我们党的骄傲,也是当代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

亮出党员身份,才能平常时候看得出来。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亮出身份可以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端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态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创造佳绩。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才能站得出来。一旦有任务,党员干部就应该争着上、抢着干,关键时刻敢担当。有了站出来的勇气,还需要站得出来的能力和素质。只有这样,关键时刻才能让党组织用得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员的作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才能豁得出来。具备了较高的思想觉悟,才会在危难时刻敢于冲锋陷阵,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个人利益乃至付出生命。

农民的儿子于海河

黑龙江宝清县,地处三江平原腹地,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2003年,41岁的于海河来到宝清县最大的一个镇——七星泡镇当镇长。那时候,七星泡是全县经济最差、债务最多的一个镇,镇里光是欠饭店的“白条”就装了满满一编织袋,足有20公斤!债务多,矛盾多,干群关系高度紧张,农民上访接连不断。来上访的群众有开口骂娘的,还有拎棍子、揣刀子的,镇政府三层办公楼窗户几乎没有一块完整的玻璃……如此阵势,于海河不怯。他挥着手臂,朝走廊里的上访群众大声招呼:“来来来,大家都到我办公室排队,找谁最后还得找到我这来。”于海河话不多,但有耐心,听每个上访人“诉苦”,一坐就是一天。从三年五年的旧事到十年八年的老账,他一件一件地记录下来。能解决的,马上办;不能解决的,慢慢地解释疏导。

2010年,于海河从乡镇书记上调宝清县农业局当局长。当了农业局长的于海河,要为全县农民操心,工作更忙了。2011年5月中旬,望着田里稀稀疏疏的玉米苗,朝阳乡灯塔村村民盖东飞坐不住了。她贷款20万元、承包的16垧地全部播下“嫩单8”玉米种,没想到出苗率极低,这年不仅赚不到钱,还可能血本无归。“假种子坑人呢!”购买了这一品种的村民联合起来,向种子店讨说法,但种子店老板根本不认账:“种子

没毛病,你们爱上哪儿告上哪儿告去!”盖东飞和村民们抱着“干仗”的准备,嚷嚷着去农业局找局长说理。让盖东飞没想到的是,这个走路有点瘸的局长,带着他们数次往返哈尔滨和宝清之间,给他们请律师、做鉴定、打官司,历时一年多,为受害的42户农民讨来124万元补偿款。事后他们才知道,这家种子店的前身是农业局下属单位,老板曾把10万元现金送到于海河办公室,请他不要再为一帮“不值个儿”的农民忙活,被于海河愤然拒绝。

2012年,朝阳乡朝阳村农民娄振贵联合14户农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种水稻,当年就打了2000多吨粮食。粮食大丰收,他却发了愁。这年雨水多,粮食水分大,但村民们没地方晾晒,要是捂坏,一年就白忙活了。情急之下,娄振贵找到了农业局。没想到,局长是个实在人,“一见面,一唠嗑,可亲切了。唠的都是家常嗑,农民嗑。”没多久,于海河就协调朝阳乡粮库收储了合作社的粮食。他又帮助合作社向上级申请育秧大棚、催芽车间项目,让整个朝阳乡的稻农都实现了科技化催芽,每亩能增产8%到10%。给合作社帮了大忙,于海河却连一支烟、一口水都没动过。娄振贵过意不去,带了礼品去谢他,于海河说这是“打我脸”,坚决不要。最后,娄振贵做了面锦旗送到农业局。

从乡镇到农业局,于海河的足迹遍布了全县145个行政村,这样的事,几天都说不完。无论在哪个岗位,无论谁找于海河,他的手机都没关过。

2013年11月5日下午4点,当农业园区文书车丽娜打电话找他时,他的手机却无法接通。车丽娜给他打电话时,他正在手术台上,医生诊断为阑尾炎穿孔。没有人想到,病情恶化得如此之快。6日8时3分,因腹腔感染引发败血症,于海河沉沉睡去,再也没有醒来。于海河的一生谈不上轰轰烈烈,有的看起来很简单、很平凡。两天之后的清晨,宝清县飘起雪花。2000多人挤满简易的灵棚,人群中,有彻夜守灵未眠的村支书,有天不亮就从百里之外的乡下赶来的农民。他们跪在地上,失声痛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声名显赫的伟业,他只是尽了一个普通党员的本分,乡亲们却对于海河百般不舍。这位黑土地上的“焦裕禄”,带给我们太多的深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