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照镜子正衣冠,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_防微杜渐照镜子,慎独慎微正衣冠(1 / 1)

防微杜渐照镜子,慎独慎微正衣冠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央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意在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加强自我约束、努力自我净化、实现自我完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牢记第一身份,坚守第一职责,共产党员就要在“照镜子”的基础上,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真真正正地“正衣冠”。“照镜子”“正衣冠”,也是党员身份和职责的基本要求。

“照镜子”以找差距、明不足

照镜子,就是要求我们共产党员要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找差距、明不足。

河南省内乡县古县衙夫子院门前挂了一副对联,“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夫子院是师爷办公的地方,师爷是知县的重要幕僚。这副对联表达的意思是为官从政要少说空话,多办实事,时时反躬自省,做到克己奉公;作为地方官,每做一件事都要有全局观念,思考每一件事情,都要从民众的需要和国家的利益出发。在封建社会,那些官吏都有这样的境界,让我们今天一些共产党员汗颜。

当前社会变革加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既给国家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许多冲击。少数党员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移,丧失了共产党员应有的党性、人品、官德,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论语·里仁》有云,“见而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照镜子就是要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党员干部照镜子,既要照好正面镜子,以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沈浩、杨善洲等时代楷模为镜,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又要照好反面镜子,以反面教训为鉴,做到警钟长鸣。只有这样,才能守住政治和道德的底线,才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维护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树立为民办实事的务实清廉形象,凝聚起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

力量。

照镜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我批评的过程,对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进行的自我揭露和剖析的过程。深刻的自我批评可以使我们牢记党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可以增强我们的组织纪律性,使我们明白,组织上入党只是一生一次,但思想上入党是一生一世的,必须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只有思想上保持了先进性,才能在行动上体现先进性。牢记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和第一职责,就不会害怕批评与自我批评,害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质,无非是“私心”在作怪,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没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法宝,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正衣冠”以树形象、得民心

我们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说到底还是取决于每个党员个体的党性。在人民群众眼中,每个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修养作风,代表着党的整体风貌。因此,党员的“衣冠不正”绝非小事,它不但隐藏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容易被看作是党纪松散、国法弛惰的表现。“正衣冠”自古就和“明得失”“知兴替”紧密相连。这3个字的象征意义非常明显,直观上是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的意思,深层则是端正价值观、坚守原则性、增强党性修养、严守政治纪律的内涵。唯有每个党员都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不足、将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根植于思想和行动中,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

要做到“正衣冠”,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注意小节,防微杜渐,做慎独型共产党员。习近平同志记在《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里讲到:“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是领导干部个人品德的反映,也是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一个在小事小节上过不了关的党员干部,也很难在大事大节上靠得住。

小节问题不容忽视。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话是用来提醒我们不要小看自己所犯的错误,一点点小错的积累会使你的人生毁于一旦。一些领导干部由于缺乏忧患意识和自警意识,被身边形形色色的名、利、财、色等所

侵蚀,由一些小节问题演变走向大节上的失衡、失规、失理、失纪、失法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领导干部不注重党性修养,大大咧咧,哥们义气,热衷于与大老板、“富二代”称兄道弟,搞“小兄弟”、拉“小圈子”,而对老百姓则是另一幅面孔,“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背离了党的根本宗旨,丧失了干部政治本色;有的领导干部摆不正公私关系,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喜欢公权私用、假公济私,今天用公款吃喝一场,明天用公家车辆办点私事,后天还想着以公务考察为名出国(境)游玩,长此以往,似乎不用公家的东西、不揩公家“油水”就显得自己没能耐;有的领导干部把不住兴趣爱好,喜欢收藏名人字画、古玩典藏、休闲娱乐,甚至上班时间也要去KTV亮亮嗓子、一展歌喉,把大好时光消磨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对一些有求于己的单位或个人宴请吃喝、垂钓休闲,认为是小事,来者不拒,凡请必到。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其实很多。管不住“小节”,就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小节失守,大节难保;小洞不补,大洞难堵。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小节不小,小节可见精神,小节体现品性,小节关乎成败。领导干部搞一次特殊,就会丢掉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会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会失去一片民心。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小节问题上把握好,首先不要以“不是我一个人”原谅自己,克服从众心理。其次不要以“一次不要紧”开脱自己。不能抱着搞一次小节上的不正之风,只要下不为例,不会影响大节,算不了什么大事,不必大惊小怪的想法,一旦突破了“第一次”这道防线,那么就将直接坠入犯罪的深渊。再次更不能以“一点小节无所谓”放纵自己。有些人喜欢贪小便宜、爱喝点“小酒”、爱向上级吹吹“小牛”、偶尔收点“小礼品”,觉得这些行为既不违法违规,也不会酿成什么大错。但往往就是这些小节,才让一些坏人有了可乘之机,有了贿赂领导干部、搞圈子、拉关系的机会。因此,广大共产党员要防微杜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警醒自己,防止不健康的东西从微小之处打开缺口,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