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纲致民营企业家的一封信)
《智纲?战略班》是王志纲工作室面向企业家推出的“咨询式培训”研讨会,旨在“为企业找魂,为老板换芯片”。首届《智纲?战略班》于四月底在东莞虎门正式开讲,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位企业家齐聚于此,共同分享了这道极具中国特色的精神大餐。
此次研讨会的最后一天,主持人为现场的企业家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王志纲写给民营企业家的信函《寻找必然:从黑马到千里马》,读完之后,现场企业家们自发起立鼓掌,会后此信也被广泛的转发。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看来,这三十年经济奇迹的根本奥秘,就是承认并放开了民营经济。
我曾在多种场合说过很敬佩草根企业家,且十分愿意予以帮助。特别是如今广大的民营企业家在很多领域被歧视、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但你们就像野草一样,虽然“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但硬生生靠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存活了下来,在料峭的春寒中展现着蓬勃生机和点点绿意。你们身上展现出来令人动容的积极上进、不折不挠之精神却使我坚信,作为一个必然要走向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国的民营企业必将迎来自己的春天,也只有你们的崛起才能真正挺起中国经济的脊梁。
近二十年来,作为一家战略机构,王志纲工作室服务了成百上千的老板,见证了太多的成功与失败。有些老板做着做着就消失了,而有些就能异军突起,所谓“大泽龙蛇”,有的成龙上天,有的成蛇钻草。很多老板在哪里成功,也在哪里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往往把偶然当必然,在偶然中成功,在必然中失败。
一、永葆梦想
当前,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经济的恶化使各种类型的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而新的技术又将改变全球分工体系,制造业有回流本土靠近消费市场的趋势。这都迫使中国进行升级和转型。
而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国民幸福指数降低、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凸显,环境的成本,土地的成本也正在上升……中国现阶段的发展到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关键转折点。
更有信息革命席卷而来,任何企业都不能置身事外。整个世界正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过渡。工业化时代,以生产为主导,代表企业如福特、通用;而在信息化时代,则以消费者为主导,代表企业有苹果、谷歌、亚马逊等。现在,中国网民规模与手机网民已经达到了很大的规模。令人惊讶的是,2012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天猫和淘宝的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这个浪潮正凶猛地袭来,企业的商业模式、商业思维就必须重构。
可以说,如今的中国正面临着“千年未遇之变局”,企业将在如何把握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的前提下而主动调整和适应呢?中小民营企业面临“大洗牌”。转型是横着你们面前的一道坎:后发优势逐渐消失,简单发展模式就能带来快速增长的奇迹难再:对于个人来说,当年那一批为改变命运而奋勇前行的创业一代已经完成了原始的财富积累。
中国的草根企业家们在真正实现从小草成长为大树的目标之前,势必面临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拷问:做企业的真正动力在哪里?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又在哪里?
在压力与危机的背后,就是机遇与希望。中国的改革开放,我说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这每一句话都可以深入去讲。第一句话,逼出来的改革;第二句话,放出来的活力,简称放权;第三句话,摸出来的市场;第四句话,私出来的动力,私就是私有制的私。这四句话概括了整个中国改革开放。我们应该有信心地看到,问题总是会出现的,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有民营企业的展现机会。所以,我们应该永葆创业**。
二、战略同行
我常说,“一个事物发展到了一个阶段,你不去找战略,战略要来找你”。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一个个体,都有需要有清晰的战略。
我们正在迎来一个战略时代。这个时代呼唤科学的方法,更呼唤决断的勇气。不是凭着之前的市场感觉,或者山寨式的模仿,就能成为草莽英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了。打个比方,昨天的中国像是长江和珠江里的航船,那时候只要“船老大”有经验就行了。左边有村庄,右面有树林,你基本上可以知道自己在哪里。但今天的中国已经到了珠江口、长江口,到了浩瀚的太平洋。这里不仅有前所未遇的大风浪,而且有暗礁、漩涡,这时候如果没有航海图、没有罗盘、没有有效率的分工,船长、大副、二副、轮机长,就不可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个时候,谁能很好的应变,谁才能成功。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决定成败。
越是纷繁复杂的时候越需要战略,有了战略的思维,我们视角才能透过迷雾,看清事物的发展方向;越是矛盾丛生的时候,我们越是需要战略的思维,才能分清主次,不至于手忙脚乱,而是真正找到病源,并且有勇气和决心痛下针砭,敢于用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谋篇布局。我一直说王志纲工作室是预警机,其作用体现在当面对战场上纷繁复杂的环境时,如何快速地解决复杂纷呈的问题,协调“多兵种”作战,从而迅速地找到制胜之道。作为一个战略咨询机构,我们的价值体现在透析商场的迷雾,快速帮助企业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助推其走上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老板就要问了,究竟什么是战略?
首先,战略就是找魂。
何谓“找魂”?三句话,“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向哪里去”。一个企业,特别是在到了发展的关键转折点,需要寻找未来的发展道路的时候,光靠自己是很难回答这三个问题的。就好比一个人能看到别人的鼻子,而看不到自己的鼻子,这就是所谓的“灯下黑”。企业发展到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借用外脑和第三方权威机构的视角和经验,来给自己提供一个在全球化背景下动态、辩证、发散的思维指导下的准确定位。
其次,战略就是突破。
如何实现企业的突破呢?战略的价值是透过现象去寻找本质,在偶然中去寻找必然,从而实现战略的突破。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我把它叫做“三因”,即“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这是把握战略的不二法门。
“因时制宜”啥意思呢?做企业要用一种适度超前的方式,用动态、发散、辩证的方式去把握这艘大船的航向。战略具有预见性,它能根据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给它找到一种适合的打法。太超前不被市场接受,要跳楼;太滞后坐失良机,没有效益;怎样适度超前,切实的做到“因时制宜”是一门大学问。其次是“因地制宜”。任何一个企业在进入一个地区之前,必须对当地的经济和人文风俗进行深入的研究,不加区别的全面复制往往会造成失败;再次是“因人制宜”,工作室有个著名的“长板理论”,即对企业战略来讲,如何找到自己区别于他人的核心竞争力,然后通过整合他人的长板和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变劣势为优势,实现企业的战略突破和升级。
三、保持敬畏
除了梦想与战略之外,保持敬畏的态度也是企业家所必须的。
今年我对日本进行了三次考察,对日本的“职人精神”感慨很深。在日本,企业员工以近乎宗教似的虔诚来对自己的产品和企业负责,企业家对客户、市场同样有着近乎宗教式的敬畏。他们往往会几代人把生命奉献给同一家企业,类似于“寿司之神”这样几十年专注于一件事情的百年老店在日本俯拾皆是。反观中国,生产同样一件产品,我们的碳排放是日本的十倍,资源消耗是日本的八倍,价格却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这足以说明中国的生产方式有多么的粗放,但恰恰也说明了中国的潜力有多巨大。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做企业也是这样,比的不是前几百米的速度,比的是持之以恒和抗拒**的能力。如果真的能踏下心来专注做好所在的行业,不断寻找成功背后的必然之道,同时心怀宗教式的对良心、客户、市场的敬畏。如果有这种心态,这个人就具备了成功的前提,那成为世界一流企业自然也不是问题。
但通往第一的道路上,企业家还必须经得起**,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有所坚守,这就需要企业家对自己的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并能乐在其中。孔老夫子有句话来讲学习,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做企业也是这样。所谓“乐之者”,即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以所从事的行业为“乐”,是很多企业家最终做成行业老大的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你们要坚信,民营企业真正的黄金时代到来。中国的松下幸之助,杰克?韦尔奇,中国的麦当劳、肯德基将会登上世界的舞台,世界级的企业家,世界级的企业将会崭露头角。
我希望能够看到,在中国,越来越多有梦想、有战略、有敬畏的企业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