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就要杀死你
--评2008年1月号《胆小鬼》
作者:郑辉
从墓穴里爬出来的僵尸、女生寝室里的索命铃声,再到都市白领大楼的阴森诡话,肇始于2006年的恐怖小说浪潮来到2008年初颇有些愈刮愈弱、力不从心的苗头。常言道,来自最平常生活的恐怖才是最深刻的恐怖,就像小妖尤尤的《家宴》、大袖遮天的《说出来就会死》,还有鬼古女的《暗穴》、眉笔的《笔仙》。一个优秀的恐怖小说,不管长篇还是短篇,必需具备以下品质: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阴森恐怖的氛围营造,以及超乎想象的结局……事实上,绝大部分创作者早已晓得这些道理,可是在喧嚣市场的影响下,有些创作者的写作却开始夸夸其谈、故意惊悚,抑或是背离现实基础,凭靠猎奇刺激读者。当然,少数创作者仍然坚守创作原则,在他们小说中往往能见到惊喜,见到细腻的叙述,见到人物情感、心理的深层探索。
譬如黑猫社的成刚,他的小说,始终书写着一种智性的魅力景象,纯文学的精雕细琢,巧妙的故事情节设置。从《你的死亡如此多情》、《绑架》,再到《杀手爱美丽》,成刚就像一个出色的精神侦探,层层推进,步步为营,在别人意想不到的角度揣摩人心,在故事貌似停止的地方继而跃起,弹进读者的视线。阅读成刚的小说,对于年轻读者来说,往往需要更多的"心智"与人物进行较量。本期的《杀手爱美丽》整体创作上甚是不错,对于人物的心理刻画更是淋漓尽致,不过该小说也存在遗憾地方,讲到苏颜的时候,时而以"女人"的称呼出现,时而以"苏颜"的称呼出现,这种人物的视角转换、叙述人称混乱,或多或少破坏了读者阅读的快感。
恐怖小说在西方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文学类型,在国内它还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随着新作者的不断涌现,国内恐怖小说不免现出鱼龙混杂的局面。当下恐怖小说最令人困惑的是,它们以着一种快餐文化的方式无节制地迅速蔓延。快餐文化图的是刺激人们的感官,图的是所谓一时的快感,使得作品商业气息浓重,缺乏深刻的反映人性和让人深思的东西,可谓仅仅是"为了恐怖而恐怖",从天涯莲蓬鬼话到腾讯怪谈社,从新浪玄异怪谭到搜狐灵异空间,越来越多的恐怖小说充斥着血腥、幽灵、巫术、蛊毒、墓场等等抢眼球的元素,致使读者沦为感官刺激的主儿。就像晓涛的《小岛复仇》,原本还是个不错的故事框架,可惜作者未曾将其丰满化,前面部分叙述缓慢,后面部分叙述过于急促,读者还没回过神,故事就收场了,让人一头雾水……说起来,"复仇"也是个陈旧的题材,却像一个无尽的深渊,永远讲不完,永远讲不厌。熟悉情感女作家连谏的读者必然晓得,她的小说未必就有猎奇、独特的故事,就算普通、陈旧的题材放在她的手里,她往往除了文字上的好看,更有着新鲜的切入点,让你耳目一新,一气呵成地阅读着。
说起连谏,除了纯粹的小资爱情故事,她的都市情感恐怖小说也是非常抢眼的作品,譬如《暗伤》、《迷香》。还有一枚糖果的《迷醉》、上官午夜的《七根蜡烛》等都市情感恐怖小说,相比血腥、暴戾甚至猎奇的恐怖小说,它们更加赢得读者的青睐,因为情节惊悚,因为文笔细腻,因为感情动人,还因为故事贴近自己的现实生活,所以越来越多地成为年轻白领们、高校学生的减压剂和催眠药。
一如本期的《胆小鬼》,花布、尾巴卷卷的作品就是富有生活质感的都市情感恐怖小说。首先说说花布的《悬丝傀儡》,该小说在爱情与亲情交错间展开故事,文笔相当不错,恐怖气氛强烈,故事曲折饱满,题材和视角比较新颖,尤其对拜金女张改改的心理描写极其细微入致。当然,缺点也是有的,中间铺垫不多,结尾处抖包袱显得有些急匆匆,不够浑然天成。
尾巴卷卷的《小心枕边人》不失为一个都市味道浓烈的恐怖小说,虽然这篇小说个别桥段不算新颖独特,但综观全文,有着爱情,有着亲情,有着贪婪,有着嫉妒,也有着阴谋……它的主题是"情欲"与"谋杀",故事可能就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你我身边,折射出每个人心底的恐惧,还有现代人非常缺乏安全感的一面。一直以来,有人常以为恐怖小说就是装神弄鬼,就是粗制滥造,可是实际上,恐怖只是一件外衣,优秀的恐怖小说必须有着坚硬的内核,必须震撼读者,必须关注现实社会。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读者在阅读完毕后,才能拥有回味的余地,而不仅仅是一"吓"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