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恐惧(1 / 1)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1162—1227),名铁木真,蒙古大汗,蒙古汗国创建人(1206)。将版图扩展到中亚地区和南俄,1226年率兵南下攻下西夏,次年病逝。元朝建立后,被追尊为元太祖。

“倘若对所有战役的叙述,都从历史的记录中抹去,只留下对成吉思汗的叙述,……军人仍将拥有一座隐藏着大量财富的矿藏,从这座矿藏能提取到铸造一支军队有用的知识的天然金块。”这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说的。

麦克阿瑟解释说,军人不能仅靠实践来学习他的职业。虽然武器在变化,但军人必须回到昔日,去学习兵法的基本要素。他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这些要素,它们在大约800年前这个蒙古皇帝的军旅生涯中得到最好的阐明。

成吉思汗靠征服,赢得世界曾经见到过的最伟大的帝国。它从太平洋延伸到中欧,包括大部分当时已知名的国家与地区,这些国家与地区超过半数的世界人口。它位于中心蒙古的卡拉科伦城,成了东方世界的主要首都;它还威胁要吞噬基督教世界的军队。

拿破仑以滑铁卢的失败告终;成吉思汗却在决定性战役中一次也未曾战败。他在取得节节胜利的巅峰中,在他的帝国仍在蓬勃扩张中老迈而死。恺撒和亚历山大大帝应该感激他们的前辈,他们已经改善了古罗马军团[65]和马其顿方阵[66];而蒙古皇帝也发展他自己的军事机器。他的军队的人数几乎总是大大地处于劣势,但是以那么小的兵力打垮了有数百万军队的一个个帝国。他也许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军人。“成吉思汗”意思是“最强大的统治者”。他为自己选择了成吉思汗这个名字,早年则叫作铁木真。

铁木真13岁时,他父亲被敌人毒死。铁木真已具有男子汉的力气和魁梧的身材。他可以整天待在马背上,是一个强大的弓箭手。而且他在意志上也很坚强。他决心继承父亲的职务,成为干旷草原上——亚洲高原那些恶劣的不毛之地——顽强游牧部落首领。可是部落的男子不愿接受他,其他首领决定除掉这个年轻的对手。他们把他当动物似的在干旷的草原上猎捕他,抓到他后在他脖子上架了一个沉重的木制轭状枷锁,并将他双腕捆在枷锁上。一天夜里,他用枷锁击倒看守,逃了出来。他躲藏在一条溪边,而骑手在溪岸的上上下下寻找他。后来,他爬了出去,说服一位游**的猎人除去他身上的枷锁。

对那些早年岁月的历史描述,是逃脱追捕与叛逆的记载;他坚持既定的目标,奋力打开通往领导权的道路。他赢得很多忠诚的追随者,他父亲的下属也开始转向他这边来。他不到20岁就成为首领。接着,他开始用密谋和斗争,把别的部落和自己的部落结成同盟。他始终是领导者。他毫不犹豫地杀掉任何寻求跟他分享权力的人。贾穆加是他堂哥,在歉收的艰苦岁月里他俩合盖一条毛毯睡觉,共同分享最后的食物残渣。可是贾穆加不满足当部属,聚集自己的追随者。两人在战斗中发生冲突。最终贾穆加当了俘虏,站在铁木真面前。铁木真镇静地下令把他勒死。

托格鲁尔是铁木真父亲的朋友,在关键时刻曾帮助过年轻的铁木真。可是当老首领托格鲁尔不愿意服从这个年轻人时,铁木真就将他杀死。另一方面,他毫不吝惜地奖赏愿意在他手下服役的头目。岁月流逝,“黑沙市”卡拉科伦成了他的司令部。那是一座在庞大商队途经路上搭满蒙古包的城市。铁木真不骚扰这些商队;他们在他将来的计划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体态强健,身穿羊皮袄和硬皮绑腿,具有生活在马背上的人笨重的步态。他的脸布满了深深的皱纹,皮革似的坚韧,涂了一层润油脂,以抗御严寒和刺骨的寒风。很可能他一年到头从未曾洗脸。他的双眼在低斜的前额下间距很宽,因劲吹的沙尘而使眼眶发红,炯炯有神、目露凶光。平日里他寡言少语,经常陷入长时间的沉思。

铁木真50岁时已将中亚各部落紧密地结成一个以他为首领的统一的军事力量。他的名字远远地传播开来,遍及干旷的草原。然而,如果当时一支敌人的箭射中他的要害,那么历史将改写,不知道有他这个人。他一生非凡的功绩,集中在他生命的最后16年。他建立起了一台征服世界的军事机器。如今他开始启动它。

蒙古的东部是金和宋两个政权。西部是伊斯兰国家,是从伟大的穆罕默德的征服中发展起来的一些各自独立的国家,再往西便是一些分散小国的俄国,以及有混乱的大大小小列强的中欧。成吉思汗首先攻打金国。他强行闯过万里长城,让他的军团扑向金国广阔的地域,或称为北方帝国。首都燕京(现在的北京)被占领了,皇帝仓皇出逃,彻底败北。

3年之后成吉思汗向西进攻。不出几个月,蒙古的军队已在掠夺撒马尔罕[67]的美丽首都了,而苏丹王[68]逃命去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成吉思汗的军队**中东,继续穿过俄国,进入中欧。他们所向披靡。为什么呢?成吉思汗具有不可征服的意志、身心精力旺盛和绝对的残酷无情。可是,他的伟大在于比上述这些更重要的东西。

成吉思汗具有漠视一切传统的能力,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着手解决任何一个问题。他可以采用一切有效的办法、技巧和武器,无限细致地浇铸它们以达自己的目的。他是第一个以发动战争为目的而组织国家的人;大约750年前,他就已有了想象上的现代“全面战争”概念。他具有极好的原料——蒙古马和骑手。蒙古的马不易疲劳,3天饮马一次便可继续生存。它可以在任何条件下自找饲料,用蹄子刨穿冰雪、寻找残存的干草。骑手可以在马背上待一天一夜,可在雪中睡觉,并且靠很少的食物活着。骑手是靠肉搏养育出来的,他一开始学会说话就被教会射箭。

在装备这天生的军人过程中,成吉思汗表现出他对计划和细节的天才。蒙古人的盔甲是由生牛皮制造,令其变硬并上漆。每个人有两把弓,一把用在马背上,另一把更精密,用于脚上。他有3种型号的箭:用于远射程、中射程和近射程。重的、金属头的短射程的箭是设计用来刺穿盔甲的。每个骑兵带着干奶饼应急口粮,半磅重就能为他提供一天战斗所需的营养。他还有备用的弓弦、蜡和针,作为修补之用。他用一只皮袋子来携带装备。这皮袋子可以充气,用于横渡溪流。军队的建制以10人的、100人的、1000人的、10000人的为单位。除战士外,他们还有支援部队:操作投石的石弩和其他围攻机械的工程师、专家、军需兵种、新马补充服务、军火库看守人和失物招领部。军队的后方是国家,大家都在干活,以便为军队生产食品和装备,而他们自己却靠尽可能少的食物维持生活。

成吉思汗制定的战术精确性,是强化训练取得的。战斗队形是5个行列,各骑兵中队间隔很宽。前面是突击部队,他们穿戴厚重的盔甲,使用马刀、长矛和钉头锤。后面是骑马的弓箭手。弓箭手策马前进,穿过突击部队和骑兵中队之间的空隙,边开弓边骑马全速冲刺。近射程时他们便下马,换成较重的弓,群射出重箭。进攻的本质是迄今未知的火力的强度和集中的密度。

敌人一旦溃散,突击部队便向前冲,把敌人完全打垮。这是一个运转顺利、协调完美的结合体。没有高声叫喊的命令。命令是靠挥动黑旗和白旗发送的。蒙古人的进攻,是靠武器的优势、那些武器和敌人接触的速度,以及火力的快速和精准而取胜的。金国军队、伊斯兰的武士、基督教骑士和兵士都在蒙古人的一阵阵箭雨面前溃败。

虽然大汗军队的人数处于劣势,然而在战斗打响的时候,他手头常常有最多的部队。他懂得如何分散敌人的兵力,如何集中自己的兵力。他是个欺诈的大师,当敌人预料他会在别处时,他却神出鬼没地出现在这里。他靠侧面运作而取胜,而不是靠高昂的代价正面进攻。他的战役是以速度和机动性为基础;以行军速度和耐力上二比一胜过对方的能力为基础。他快速反应的纵队将渗透对方的军队,把它们分切成许多部分,然后再各个击破。他绕过牢固控制着的要塞,留待以后再攻克它们。

成吉思汗的一些战争是靠宣传取胜的。在将语言作为武器的使用上,没有一位指挥官能胜过这个文盲和野蛮人。他的秘密支持者,是那些往返于沙漠地带的商队商人。通过他们,他在自己计划进攻的每一个国家里雇用奸细。他研究敌人的地理、人民和政治;搜寻出不满分子,让他们彼此互相攻击。他的间谍报告说苏丹王的母亲妒忌儿子的权力。成吉思汗便口授一封信给她。这封信假装在回她的另一封信,对她主动提出的帮助表示感谢。然后,他故意让送信人被苏丹王俘获。当成吉思汗向该国进攻时,他的军队发现这个国家正处在内战中。他贿赂不诚实的政客。他的奸细发现宋朝的武官一直在偷窃军事经费。当消息传开来时,这已在宋朝造成了一场政治危机,恰在这时蒙古人便向其发动进攻。

他还把宣传作为一种恐惧的武器。他的惯用手法是,提醒他打算侵略的国家,其他国家抵抗大汗的人所遭遇的可怕的下场。他警告道,要么屈服,要么被杀死。如果他的敌人屈服,他照样攻进去,把他们消灭。他在国内熟练地使用宣传来鼓动士气。他颂扬军人的职业,认为其他人应该辛勤劳作,好让军人在战场上作战,这是件天经地义的事。他教导他的人民,蒙古人是个与众不同的种族,比其他所有种族都优越。

对他来说,恐怖行为是冷酷无情的屠城政策。倘若一座城池抵抗他,他就把这地方烧了,屠杀男人、女人和小孩。这是一个彻底的过程。他的军队离开时,他把他的一些人和少数几个俘虏留下来,藏在废墟中。后来,这些俘虏被迫在城里四处走动,大声喊叫蒙古人已经走啦。当少数几个逃脱的居民从藏身处出现时,蒙古人就把他们杀了。脑袋都被砍掉,以防有人诈死。仅在一座城市,就有50万老百姓被屠杀。

这就是成吉思汗征服世界使用的军事机器。1227年,他在一次战役中死去,终年66岁,正处于他权力的巅峰。他死后,这台军事机器继续滚滚而动。他的继任者们成了全亚洲的君主。他们更深入地开进欧洲,打败匈牙利人、波兰人和德国人。谁也抵挡不住他们。蒙古的权力在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的统治下依然至高无上,但最终它在较无能的后代手里分崩离析了。现在,蒙古人不过是一群弱小的游牧部落。卡拉科伦已消失在戈壁沙漠的流沙之下,它的名字几乎已被人遗忘。

但是正如麦克阿瑟指出的,成吉思汗的名字并没有被遗忘,“恒久不变的战争需要”的伟大的蒙古概念也没有被遗忘。“同他的杀戮、他的野蛮和他的冷酷无情区别开来,这些概念提示出了永恒真理的核心。”在现代,无视这些概念是危险的,正如7个多世纪前无视它们是危险的一样。

埃德温·马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