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武昌首义后,各省督抚相继宣告独立。南方半个中国脱离了清政府的统治,清廷岌岌可危。环顾四周,清廷之中没有一人能使这行将就木的清王朝起死回生。不得已的情况下,隆裕只好同意请袁世凯出山,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给予军政全权。
袁世凯东山再起,首先搞垮了摄政王载沣。在慈禧还在世的时候,袁世凯就与载沣水火不相容,载沣甚至要拿枪毙了袁世凯。只是因为慈禧的威力,二人才不得不有所顾忌,勉力相处,终慈禧之世,二人始终共事朝廷。现在慈禧已死,袁世凯掌握北洋新军,独揽朝政,他岂能容下载沣?
于是,他迫使隆裕下令摄政王以醇亲王归藩,禁止干预政事。同时与南方革命政府达成妥协,以当民国总统为条件逼迫清帝退位。
在武昌起义后的一断时间里,隆裕丝毫没有她姨妈的处乱不惊的心胸,遇事不顺则大哭。而袁世凯外贿奕劻、那桐两位重臣,内贿太后宠监小德张,利用他们向隆裕施用威胁利诱的手段,使隆裕完全落入他们的圈套。不自觉地主演了清帝退位这场戏。
袁世凯首先让邮传部大臣梁土诒唆使驻俄公使陆征祥等电请清帝退位。陆的电文到后,袁世凯假惺惺上奏说,查陆的电文,“语言趋向共和,作为出使外国的大员也这样说,我很痛心,请圣上不要降旨。”然后又上奏,言国库空虚,军饷没有着落,请朝廷将宫中所存的瓷器变卖来充饷救急。又指使属下姜桂题电奏清廷,请求朝廷恩准将银行所存款项分别提回,接济军用。
面对这四面告急的场面。隆裕太后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答应这些请求,令宗人府传令各王公出钱赡军,但应者寥寥。袁世凯此时装作万分感慨的样子说:“既然促使我开战。又不给我军饷。这简直是置我于死地。”并面奏隆裕,说军饷没有着落,对军队哗变的事甚为担忧,请求隆裕拿出内帑黄金8万两充作军饷。隆裕计无可施,只得应允。
1912年1月16日,袁世凯又与内阁大臣联街上奏清廷,奏请清帝退位。奏折中大谈军饷紧急、海军尽叛、强邻虎视、人心涣散等危急情况,然后又花言巧语地提出“民主如尧舜禅让”,要求清帝退位,实行共和。并威吓说:“我皇太后皇上怎么能忍心让九庙祖宗受到炮火的震惊,怎么能忍心被驱出京城,政权被暴力推翻呢?”
袁世凯手捧奏折到养心殿觐见隆裕太后,隆裕坐在炕上沉默不语。袁世凯跪在红毡垫上,故作悲痛的样子,一边耸动着双肩,流着眼泪;一边向隆裕太后断断续续地诉说着。并不是偷瞄一眼隆裕的反应。隆裕却是一言不发,只用手帕拭着泪水。坐在隆裕旁边的幼小无知的宣统皇帝,不知道地上跪着的矮胖老头为何人,听不懂他嘴里嘟噜的是什么,不明白两个大人因何啼哭,更不会考虑到他未来的生活。
隆裕被袁世凯出色的表演蒙得六神无主,不知所措。袁世凯退下后,她急忙召集王公贵族商量对策。皇族亲贵本来就把共和看成洪水猛兽,把袁世凯看作逆臣、革命党的奸细,想方设法要除掉他。现在听到袁世凯竟然要清帝退位,证实了他们的看法,更是群情激奋,认为不杀袁世凯不足以平民愤,隆裕被弄得将信将疑,更是举棋不定。
袁世凯从内宫出来,遭遇了张先培等人的炸弹袭击,袁世凯先前命人制造的“革命党人已经遍布于北京城”的谣言,因此得以证实。隆裕看情况危急,也暂时消除了心头的疑虑,开始相信袁世凯的谣言。她特地派人去慰问袁世凯,而袁世凯则从此称病不朝。把逼宫的任务交给亲信赵秉钧、胡惟德等人。
袁世凯要逼清帝退位的话被传出后,皇族亲贵中的一些对袁世凯极为不满人,在肃亲王善耆、恭亲王溥伟、毓朗、良弼、铁良等人的组织下,成立了“宗社党”来对付袁世凯。
但此时的隆裕皇后已经完全乱了方寸,军情不断送至御前,都是节节败退的消息。1912年1月7日,她召开了御前会议,讨论是否实行共和的问题。奕劻和贝子溥伦受袁世凯贿赂,主张自行退位,实行共和。而溥伟和载泽却坚决反对,会议不欢而散。
1月19日,隆裕再次召开御前会议,赵秉钧、胡惟德等人也参加了,他们和受袁世凯贿赂的奕劻、溥伦等人口风一致,都主张清帝自行退位。赵秉钧恐吓说,革命党人力量强大,北方军队已不足恃,故袁世凯欲设临时政府于天津,要隆裕和王公大臣讨论。王公大臣们立刻看清了袁世凯的嘴脸,一致反对。胡惟德、梁士诒又言财政困难、军费匮竭、外国将来干涉等,企图迫使隆裕表态退位。但是隆裕还是进退维艰,左右为难,赵秉钧等人看到阴谋无法得逞,立即采取威吓手段,奏请说:“人心己去,君主制恐难保全,恳请赞同共和,以维大局。”赵秉钧兄相毕露,指斥王公贵族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声称如此以往,就要辞职不干。隆裕不知所措,会议依然无果。
几天的御前会议,两派针锋相对,王公贵族每次都是吵吵闹闹,却没人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来,弄得隆裕更加茫然不知所措。除了抱着小皇帝大哭外,没有其他办法。
1月26日宗社党的首领良弼被炸身亡,京师震动。王公贵族闻风丧胆,有些人潜注青岛、大连、天津的外国租界,藏匿不出。隆裕更是惊慌不已,为保全清廷,她尽力拉拢袁世凯。她颁发懿旨封袁为一等侯爵,并命退归藩邸的醇亲王载沣亲自到袁的住所传旨,督促袁入宫谢恩。
隆裕一心想用封赏的办法拉拢袁世凯,使他效忠清室,但是袁世凯虽然接受了封赏,但他并不领情,继续进行逼宫活动。
为了夺取全国政权,1月29日袁世凯授意杨度在北京发起组织共和促进会,宣市目前行君主立宪为时已晚,为挽救国家危亡,保全皇室,只有实行共和。催促清廷迅速做出选择,早早退位,隆裕在其催逼下,整日抱着宣统皇帝痛哭流涕。载沣向来缺乏主见,不敢参与决策。皇室贵族束手无策,乱作一团。
隆裕所能采取的唯一办法是尽可能拖延时日。2月1日,她召开御前会议,提出采取虚君共和政体,即君主不干预国政的办法把皇帝保留下来。孙中山的南京民国政府和袁世凯都表示反对。隆裕无旁路可走,经过反反复复考虑比较,觉得保留性命,退位后享受优待条件,总比覆宗灭族的结局强得多。
无奈,她只好做出了皇帝退位,颁行共和的决定。
1912年2月3日,隆裕太后授袁世凯以全权,与南方民国政府商谈清帝退位条件。
2月8日,梁士诒携拟定的优待条件觐见隆裕太后。大意是:一,清帝辞位后尊号不变;二,每年由民国政府拨给银四百万两;三,暂居紫禁城,日后移居颐和园;四,宫内的执事人员照常留用,以后不得再招阉人;五,原有之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
另外,隆裕还向中华民国提出请求:“德崇(光绪)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在这些要求都被应允之后,隆裕边流泪边颤抖着拿出御宝,在三道逊位诏书上盖上大印。持续了共二百六十八年的大清王朝,在她手里宣告灭亡。
宣统帝的退位诏书起草之后,袁世凯看过,隆裕太后看过,最后正式发布,它大意是这样的:“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众化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这么一个重大历史变革,用了很轻松的典雅的文字把它交代了。
宣布共和后,皇室已失去了政权。但清廷在紫禁城中中,仍然按照皇室的礼仪,发布上谕。他们靠封建社会长期的影响,靠出卖宫里的珍宝和从中华民国政府领到的优待经费400万两白银,在宫中仍过着奢靡的生活,保持着皇家旧有的**威。
隆裕太后仍然住在宫中。她心情忧郁,很少与外人接触,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些什么。她这一生,经历了太多的不幸和转折,她大概是看透了!
她与宣统帝的关系也日渐疏远,教养侍奉之事,一概交给太监去管。
由于她整日忧郁,精神恍恍惚惚,起居也没有节制,饮食更不加注意,常常让太监拿着水果袋跟着她,每天只吃些水果。这样时间一久,身体大病,到了1913年便卧床不起了。
她去世前,正值深夜,世续、溥伦及载沣在一边侍奉。据说溥伦拟议遗诏,授命醇亲王载沣掌管宫中事务之权,但此时隆裕太后已昏迷不省人事。世续等大声呼唤,不见太后醒来。小德张来到近前,在枕前大声呼唤说:
“现在世续等王爷看太后身体欠安,宫中事务请下旨命醇亲王管理。”这样喊了三次,隆裕才睁开眼,轻轻地点了点头,很久才说出一句话:“叫皇帝来。”
太监连忙把溥仪抱到床前,太后指着溥仪,使出全身的力气,慢慢地说:“他太小,你们不要难为他。”
说完,两眼一闭,命归黄泉。
隆裕皇太后死讯传出,袁世凯表示悼念,参议员外交团发了悼唁,国务院及清室为隆裕太后举行了大规模的公祭和丧葬仪式,并在故宫太和殿前搭起了彩牌楼。民国对满清皇室真可谓不薄呀!
隆裕的葬礼时隆重庄严。除了曾经的王公大臣外,国务院总理和总统袁世凯的代表、各国务员、各局长并各部代表及海陆军等人参加祭典的达300多人。末代太后隆裕就这样结束了她悲苦、孤寂的一生!也带走了她一生的无奈与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