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残癖:看到伤口才能平静(1 / 1)

怪癖心理学 叶鸿羽 980 字 8个月前

蒋伟是某公司的销售人员,他做这一行已经大半年了,可最近,他感觉压力非常大,因为每个月的业绩排名他都是倒数。因此,领导总是在会议结束后将他叫到办公室进行谈话。

有一次,蒋伟因为某项工作没有做好,领导批评他时话语有些重,而且还当众指责他,公司所有的员工都看着他,这让蒋伟既感到难堪,又相当郁闷和紧张。在领导厉声指责他时,他恨不得立刻找个地缝钻进去。此时,他的工位上正好放着一把美工刀,他拿起美工刀在手中玩弄着,想要借此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当蒋伟拿着美工刀在手中玩弄时,一不小心划破了手指,看着鲜血汩汩地冒出来时,他不但没有感到疼痛,竟然有莫名的快感和满足。于是,他又故意拿起美工刀朝手背上划去。锋利的美工刀划在他的皮肤上,他丝毫没有感觉到疼痛,看到伤口他反而感到很舒服,内心也会随之平静下来。

此后,只要在工作或是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蒋伟都会用刀在手臂上或是大腿上划上一道道伤口,看着那些伤口,他的心才能渐渐平静下来。不仅如此,之后蒋伟即使没有遇到不顺心的事,他也会习惯性地用刀划自己,如同上瘾似的,因为只有这样做,他的内心才会感到平静。

其实,案例中蒋伟的这种情况就属于自残癖,即对自身的肢体和精神造成伤害。一般来说,对精神的伤害往往不易察觉,所以自残通常是指对肢体造成伤害。而自残最为极端的做法就是自杀。在日常生活中,自残的行为是很常见的。很多人都有可能产生过自残的想法,但大多数人都没有采取实际的行动。

一般来说,自残而造成的自我伤害主要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固定的自我伤害,即周期性且固定重复地对自己进行伤害,比如用头撞墙或是用其他物体打头等。这常常是智障者的行为,但也会发生在自闭症、精神病等患者的身上。

第二种是重大的自我伤害,即对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破坏或是去除,从而对身体造成永久性的损害,比如,有些自残者会去医院截肢等。不过,这种伤害的发生率不高。

第三种是表层的自我伤害,即不会对身体造成损毁,也不会对生命造成危险,只是偶尔会发生。不过,这种行为有时候会发展为上瘾,甚至在人的大脑中会一直存在这种冲动,比如,扯头发、刺伤皮肤等。

那么,人们为何会有自残的行为呢?是如何引起的呢?对此,有专家为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

1.心理原因。有些自残患者可能正在遭受急性或是慢性心理疾病的折磨,比如抑郁症、强迫症、边缘型人格障碍、冲动控制障碍等,这会让他们比较消极、颓丧,从而冲动行事,继而对身体造成伤害。

2.压力转移。当人们的紧张不安、焦虑等情绪得不到化解时,就会通过自残来进行压力转移。这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发泄方式,可很多人却习惯用肉体的痛苦来减缓精神上的痛苦。比如案例中的蒋伟,正是因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进行自残,以转移压力。

3.斩断欲望。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会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并产生很大的期望,从而会比其他人感受到更多的挫折。对于一些失去信心的事情,为了彻底断绝自己的欲望,逃避挫折的打击,就会通过自残来斩断欲望。

4.外界的压力。有些人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进行自残,这种行为是胁迫性的,自残者其实并不愿意进行自残。比如,遭遇恶势力的强迫而进行自残、以伤害肢体为赌注的赌博等。

5.手段和策略。有些人会为了获得某些东西而进行自残,这通常是一种手段和策略,比如敲诈、逃避惩罚等。

6.被误导。有些青少年会受到不良风气的误导,他们并不知道自残的危害,但为了追求“时尚”“酷”而进行自残,比如文身。他们通常会在轻率地决定后才感到后悔。

7.自杀未遂。有些人本来是想要自杀,但最终因为自杀未遂而导致肢体受到很大的伤害。当然,后面这几种情形已经超出了心理障碍的范畴。

其实,自残不仅无法改变现状,更无法改善我们的心情,而且还会加深身心的痛苦。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自残怪癖呢?对此,有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懂得合理的宣泄。对于自残者来说,他们经常会紧闭内心,不愿与他人沟通、交流,这只会让他们变本加厉地自残。因此,专家建议,应该学会与人沟通,将内心的不满和困惑向亲朋好友倾诉,并懂得合理的宣泄,才能避免自残心理和自残行为的发生。

2.锻炼个性,充实内心。有些人的个性过于内向,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进行自责,这样只会让自己走进自残的怪圈中。对此,专家建议,应该锻炼自己的个性,学会坦然地接纳自己,并学会与自己、他人和谐相处。同时,要充实自己的内心,多将精力和注意力放在积极、有意义的活动上,比如运动、旅行、听音乐等,才会让我们释放负面的情绪,摆脱不良的心态。

3.求助专业人士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如果自残的情况比较严重,则要及时地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找出症状的根源,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从而遏制自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