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例子令人折服。近几年各地都在按照中央精神,在广大农村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什么样子是我们农民兄弟想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呢?有的地方给农民们大搞楼房别墅,比城里人住的“花园”和“富人区”还要豪华和奢侈,结果搬进新楼和别墅的农民们并不感谢,相反嫌“住得不好”。苏州人说,我们不搞那样的“新农村”。于是他们推出了一个叫“蒋巷”的示范村来推广。蒋巷村的支部书记常德盛是我的老熟人,早在十几年前我就写过这位带领村民致富的优秀共产党人。他的事迹很感人,村子里的集体经济也很强大。开始我很担心他的“新农村”是不是也让住在别墅和新楼里的村民们不念好。当年前再次参观蒋巷村后,我彻底地放心了:这里的新农村实在太美!言其美并非他们也有崭新的一幢幢别墅洋楼,并非他们也有四通八达、宽阔而绿化了的马路,这里的美主要在于每个百姓、每一户农民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及习惯,寻找到自己想过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内容。比如老人可以与子女们一起住在新别墅新楼房里,也可以住进免费的老人公寓里,甚至还允许仅有的一家不想搬进新别墅的农民依然留在自己的老宅居住。村上所有的一切建设,都从农民生活习性出发考虑,既办企业,更把精力放在建设生态农业上。于是村上不仅保住了村民们自给自足的庄稼地,还有比过去大了几倍的养殖家禽与水产品的湖面和鱼塘,更有能让村民休闲和锻炼身体的“农民公园”。有趣的是村上还保留了一个完整的传统农家“博物馆”,在那里80岁的老人可以重新拾起童年时曾经用过的老家什,在那里刚刚学步的儿童也可以知道他们父辈的老家园是个什么样。蒋巷村的新农村建设既有现代化的设施,更多的是保留了民风民俗和民意。难怪等国家领导人看过蒋巷村后感叹道:这才是我们理想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蒋巷村的农民则笑眯眯地告诉我:他们喜欢这样有味道的新农村;这个味道就是空气好、环境好、生活好、家庭和睦和自由自在。
瞧,苏州农民都知道啥是真正的好。“有味道”是他们的理想目标。“天堂”“天堂”,有味道就是好天堂。
如今在苏州,讲“味道”的老百姓多,官员也多,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讲味道。这,连我这样的“老苏州人”都有些吃惊。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讲味道”的事是有的,但绝对没有像现今的父老乡亲们讲得那么多,那么在乎“味道”。这是为什么?父老乡亲们笑着回答我:你小时候日子过得穷呗,过穷日子是不讲究味道的。
原来如此!可不是,要想讲味道,就必须建立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一定水平之时。
富有和富裕之后纵论“味道”之说,是今天的苏州人的生活映照,也是他们追求理想和力推社会不断发展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包含了崇高的理想追求和永不满足的精神姿态。
王荣书记给我讲了一件事:2003年初,一位叫龚坚的网民在对苏州和成都的生产总值(GDP)、人均产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私家车拥有量等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除GDP、进出口总额等数字苏州大大超过成都外,在许多有关居民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上,处于东部最发达地区的苏州,竟然还比不上地处西部内陆的成都,于是他得出结论:“苏州人不如成都人富裕”。这篇短文,在苏州上下引来一片哗然。不久之后,又有一篇叫《苏州模式的反思与肯定》,更直言不讳地指出“苏州市强民不富”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