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假如伍子胥不是因受杀父灭族之痛、之耻,他身为楚国大臣之子而怎能落魄吴国街头当乞丐?也正是因为受吴王重用,他才上书“欲立强国必先立城郭”,并用七年时间“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起了“周四十一里二十一步二尺,陆门八,其二有楼。水门八”的“吴大城”,即古苏州城,亦叫“阖闾城”。历时2500多年的姑苏城依旧被今人惊叹为人间的“东方水城”,是因为它的设计称得上“能进能退”、“能攻能守”和便于生活、四通八达的建筑经典。伍子胥其实并不是建筑专家,但他内心的那份兴吴破楚的强烈心愿使他对苏州城的心力倾注程度远远超越任何一位伟大的建筑学家的智慧与艺术。有兴趣者现在仍可在漫步苏州老城时体会到当年伍子胥建城时那种因势利导的高超艺术。“坊市棋立,桥梁栉比”。苏州老城的街坊与河道是并行的,一街一河,街、巷、桥、店、庙、宅、埠、衙等皆临街、临水布置。前门沿街,后门临河;前门御车,后门登船:具有“门前石街人履步,屋后河中舟楫行”的那种现在苏州人常说的“双棋盘”格局的独特水乡景象。这种“双棋盘”格局后来对苏州乃至整个江南水乡城镇建筑都起到过重要的示范作用。“二八城门开道路,五千兵马引旌旗”。古苏州城有八座城门,它们为抑制外敌入侵和通达四方、济民强国发挥了极端重要的作用。杨柳阊门路,悠悠水岸斜。乘舟向山寺,著履到渔家。苏州古城能够留给今人那种永远无法忘怀的“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境画意,便是一种永恒的物景文化与流动的哲学深意。它的每一条河流与每一扇城门及每一块街砖,都蕴含了岁月磨砺的深刻痕迹与人世间的悲喜。
多数人以为江南水乡的苏州只有水与桥,或者只有江河湖塘。其实苏州还有很多山峦。虽然这些山峦比不上神州五岳,但苏州的几乎每一座峰峦都充满了灵秀之气。太湖边的吴山,虽不高,却绵延数十里,由于它身伏太湖水域之边,常倒影于万顷湖水之中,仿佛是天然图画。名镇木渎西北的灵岩山可能是苏州境内的山峦之代表,它四周峰峦环绕,自北向西依次有天平、塞山、银顶、穹窿、香山、清明等山峦,自南向东依次有横山、黄山、狮山、楞伽山,可谓峰联岭属,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间,独立挺拔,故有“吴中第一峰”之称。
苏州的山有不少是在湖中水里长着的,比如茫茫八百里太湖中就有七十二峰。其美其妙,只有坐在湖船上欣赏或静坐在渔坞旁观摩才可知其美不可言之妙。
有人把太湖的七十二峰比做浮于水晶盘中的一颗颗青螺,此乃绝佳的比喻。试想一下,你坐船泛湖上,闭上眼睛,再猛然睁开,但见蓝天白云下碧漪涟涟的太湖如同一只巨大的水晶盘,那一座座翠翠的青峰,大的如田螺,小的如螺蛳,这儿一颗,那儿一粒,吸附在这个盘子上,何等悦目,何等诗意!如果你能耐心地晨暮观察,还会发现那“盘中青螺”是活动着的,是变换着的,忽而高顶穹空,忽儿藏身于地面,忽儿随浪波动,忽儿凝固成湖体本身……
这就是苏州的灵峰妙山。它看起来默默无言,却时常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莫测变幻;它似乎沉静呆板,却突然间奔涌**,让世界感动和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