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如今发展走在苏州各市县的前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年吴克铨等领导同志率先认识到依托上海做文章的战略思路。太仓的发展靠什么?说白了,还是要走昆山之路。但同样走依托上海发展自我的道路,我们比昆山更具优势,因为太仓有昆山没有的港口,有比昆山更肥沃的土地和与上海更贴近的邻居关系。2003年之前,我们太仓与上海也有接轨的行为,但那时基本上属于自然接轨,靠的是地理位置上的邻居关系。之后我们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接轨上海领导小组’,我亲自任过组长。这一小组的成立,使得‘接轨上海’成了全市工作的一种战略行为,同时在具体操作上成为政府部门的一种职能,大大增强了它的执行力度。从此开始进入了由自然接轨到自觉接轨的崭新阶段。”我发现,浦荣皋谈起这一问题时,眼睛是发亮的。
“这是高水平、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与对接。”他的声调高出几个分贝。
上海是什么?上海对于太仓来说何止是邻居,那是天,大到你能想象得到的东西那里都有;那是地,傍在它身上就像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太仓人这么看待上海。
“我们这儿到上海的人民广场40公里,到虹桥机场是40分钟。我们到上海办事,不会住在那里。常常是我们找上海人办事,办完事我们就很快回到了自己的家,而上海人自己却还没有到家。过去太仓人受‘左’的思想影响,不愿把自己的这块宝地奉献出来给上海人一起享用,现在我们愿意主动奉献出来给大上海作后花园,作卫星城。
“上海人在城里住久了,喜欢到乡下来吸点清新空气;上海人住惯了拥挤的弄堂和摩天大楼,喜欢到乡下住一住面积宽敞、宅前宅后有竹园、有花园、有小桥流水的平房、别墅;上海市区的房价很贵,想便宜一些的房子在城里难买到,我们太仓有。浏河镇与上海的嘉定一河之隔,房价却便宜一半。于是我们就在浏河镇上兴建适合上海人居住的房子,而且连电话号码也可以用上海区号(昆山花桥开发区也用上了上海电话区号——笔者注)。总之,现在我们的太仓既是苏州和江苏的太仓,又是上海和上海人的太仓……”
浦荣皋的这番话意味深长。如果在二三十年前太仓的书记敢说这样的话,那么他的乌纱帽肯定不会戴太久。如今不一样,苏州市和江苏省的领导听这话后不仅表情没有尴尬,反而露出了欣慰,道:“你太仓能够跟上海搞得热乎,我们高兴!”
“苏州发展离不开上海呵!”苏州领导说。
“江苏发展同样需要上海!”江苏领导说。
“太仓发展更不能没有上海。”太仓干部现在都这么说。
“在‘十一五’规划中,我们太仓完成五大基地的构建,即:一是上海制造业的转移基地,二是自主创新的扩散基地,三是国际航行中心的配套基地,四是休闲旅游度假基地,五是上海服务业的转移基地。这五大基地无一例外地都是为了接轨和服务于上海而确定的战略。上海作为国际金融和航运、海运中心,它的商务成本越来越高。我们太仓正在利用地理优势和价格优势,努力使自己的城市转变角色,使其成为上海的‘第二办公室’,也就是让那些总部设在上海的国内外大公司、大机构搬到太仓来办公,从而省去一半甚至更多的商务成本。另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和现代通信业的飞速发展,国际外包业务越来越成为一种新兴产业,太仓作为上海的卫星城和后花园,我们正在承接越来越多的外包业务。可以预料的是:太仓的未来将真正成为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并与之一起腾飞……”浦荣皋肯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