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星村原来是出名的穷村,因为地处偏僻,也被叫做“边角村”,在太仓的村子中有些另类。1976年,30岁的柳国豪当上了第五任村支书,从那天起,他把整个心思放在为村子谋富裕上。靠的还是赶上了苏州乡镇企业发展的快车。1985年,太星村成为当时的乡镇明星企业。6年后,柳国豪被调到镇电厂当厂长,这期间村上的企业出了问题,产品卖不出去,面临倒闭困境。柳国豪重新回到村上当支书,这回他再也没有离开,一直到重新把太星村建设得远近闻名。2000年乡镇企业转制,按规定任村干部的他是可以持大股的,可柳国豪带头与其他村干部将“好处”全部奉献给了村民,并为村集体保留了一笔丰厚的股本。后来村企业效益不断往上攀升,村民吃、住、用样样享受着集体经济的恩泽——第一个“电话村”,第一个“手机村”,第一个“秸秆气化村”……
现在太星村是什么样子?
走进一家三层新楼的农户,女主人是位六十多岁的老嫂子。她告诉我,她家原来的房子是80年代造的,现在这幢286平方米的新别墅是村上前两年分的,自己只花了十几万元,“连装修都算进去了。你看看我这房子在你们城里会值多少钱?”老嫂子满脸幸福地问我。
“至少值五六百万吧!”我上下走一趟,又站在别墅门口看了一下,羡慕地告诉她。
“啊呀,值这么多钱啊!我得再去谢谢柳书记……”老阿嫂双手拍着膝盖自言道,“这么好的日子,我不活到一百岁亏死了!”
“哈哈哈,肯定没问题,没问题。太仓人都能活到一百岁!”
太仓人这样发展下去,真的有很多人能够活到一百岁。这是许多太仓人给我讲的话。他们的理由是,太仓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注意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有人认为,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六大以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并不是一下子冒出来的东西,而是我党在继承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和“”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指导现阶段我国发展的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主义重要理论,它来自于我们多年的发展实践,这应当包括像苏州这样走在全国前列的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所以说,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及其实践应该说在苏州地区特别是像太仓这样的地方早已是一种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
我在太仓采访时,现任市委书记的浦荣皋给我讲了几件事,使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件事是关于太仓的人口问题。
1949年,当时太仓的人口是30万人。到上世纪70年代初的二十多年时间里,那会儿受“人多力量大”和农业学大寨的影响,太仓的人口增长率也不低。最典型的例子是,太仓有个妇女,仅38岁,结婚18年,怀过18个孩子。由于当时避孕措施差,她自己也烦透了一而再再而三地怀孕,一气之下,甚至将肚子放在桌角上顶,喝不干净的水,但都无济于事。她说自己的肚子像装米的口袋一样从来就没有空过。后来太仓人意识到人口增长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对党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力度非常大,也非常自觉,而且将这种自觉同人的生命质量和百姓的生活质量联在一起,所以从上到下都能把少生优育与谋求幸福日子联在一起。
“少一张嘴,就少一个人跟我们抢土地、抢饭碗。”太仓百姓中很流行这句话。太仓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10‰以内的县。特别是1995年到现在的十几年中,连续保持着人口负增长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