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的同志私下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欲将吴江经济搞上去,盛泽的事做好了等于完成了一半。”
此话是有道理的,因为吴江的工业和经济过去一直是以纺织为第一产业的,而盛泽是吴江纺织业中的龙头。盛泽旺,则吴江旺。吴江的领导者深明此理,因此他们在抓东方丝绸市场一开始就非常有远见:
一是招商上,宏观引导与必要的行政干预相结合,对生产企业的进场经营,既作全面发动,坚持自愿,又规定任务,特别是乡镇企业和个体户,尽量争取劝其进场,同时还从杭州一个市场上动员了吴江籍商户回到盛泽市场经商。
二是资金上,借贷与自筹相结合,国家没投一分钱给东方丝绸市场,靠的就是社会力量。
三是建设规划上从长远计议,又注意配套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步进行的构架,使得市场在快速发展中始终保持了相对的完美与稳定。而最关键的是吴江人对办市场的宗旨明确,他们确定的“招揽商贸,荟萃信息,搞活流通,服务城乡,立足本县,面向全国”的定位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
“买了爆竹让别人放。”这是盛泽办市场的一大特色。所谓“买了爆竹让别人放”,就是吴江人和盛泽政府只管把精力放在建设好和完善好市场的设施与配套工程上,至于利益尽可能让客户赚得,甚至宁可让外埠人多赚,从而使得盛泽丝绸市场在纺织之乡的苏南地区迅速崛起并辐射与影响周边县市。
“第一年,市场的交易额为1??2亿元;到了1990年,已经达到10个亿,成为国家农业部评选的全国十大乡镇之首。‘华夏第一乡’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年已花甲的老沈自豪地说,“当年我当经理时,一天接待外地来参观取经的人最多时达17批,开始我自己掏钱请他们吃饭,到后来,哈哈,我请不起了!90年代后,我们吴江一带的农民基本不种田了,农民们忙着开厂织布做生意,田地都给了绍兴人种去了。这跟老人们讲的盛泽旧时一样,明清时我们这儿的人都当了工商户,绍兴人过来种地养蚕。新中国成立时盛泽划成分,结果发现绍兴籍的人特别多。”
盛泽的丝绸产业大发展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此时以盛泽为中心的吴江、嘉兴和湖州及苏州的丝绸业及纺织业飞速发展。1995年,总书记也来到盛泽视察,他对这里的“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繁荣景象,给予高度赞赏。20余年来,盛泽丝绸产业始终位居全国同行之首。2007年,市场交易总额超达500亿元,“中国第一镇”的威名已不再是神州大地上的传说,她已载入世界经济发展传奇史。
现在你到吴江,主人必定先要带你去盛泽市场看一看。到那里,你想象不到这个在广阔田野上崛起的“丝绸之都”竟然会是中国的一个乡镇驻地。那耸入云霄的五星商贸大厦,那一望无边、热闹喧嚷、两边竖立着万千商户标牌的商街,那万台无梭机齐声轰响的巨型车间……你看后除了惊叹还是惊叹!
“想看看汉通盛泽人吗?”主人问我。
求之不得。
于是我随吴江同志到了盛泽商贸街的一个叫“汉通”的店面。老板是一位比我年岁稍大些的“大阿姐”,姓钱,名阿玲。极普通的盛泽人,钱阿玲人朴实,生意却做得惊心动魄。
她上来就直言快语地说道:“我人长得难看,可布做得相当好看。”这话惹得我们开心地大笑。其实阿玲姐长得也很秀气,心眼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