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常熟的“品牌”故事(2)(1 / 1)

我的天堂 何建明 701 字 6个月前

常熟人有资格成为苏州地区的“长子”,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除了它的建城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原因外(常熟也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这一点与苏州城是平起平坐的),还与历史上的一对兄弟有关——

商周交替之际,有一对兄弟不远数千里,从富庶之邦来到当时荒蛮的江南大地,甘心断发文身当农民,并带领当地百姓垦田治水,建立“勾吴”之国,他们就是仲雍与泰伯兄弟俩。仲雍是周太王的次子,本名虞仲,在当时的王室中,虞仲精于文韬武略又忠厚勤劳而深得人心。但周太王属意其幼子季历继承大业。虞仲明白后便劝兄长泰伯一起顺从父意,让国避位。泰伯被兄弟说服后,两人借采药为名,从渭水流域,千里迢迢来到了常熟、无锡一带。后来季历之子昌(即周文王)继位,使中华民族有了一段非常辉煌的历史。而身为王子的虞仲兄弟俩,却在江南的荒蛮的原野上同百姓一起堵水垦荒,苦心经营,最后也建立起了不朽的伟业。虞仲殁后葬于常熟城边的山头,此山因而得名虞山。如今每逢清明时节,仲雍墓前总是围着成千上万的当地百姓为这位先祖烧香磕头……

虞仲兄弟的史迹和仲雍墓立于常熟,也说明了常熟在古代的历史地位。这个时间比伍子胥在苏州建城要早出数百年。

在《常熟市志》上还有一则典故,也能说明常熟在远古时代早有繁盛文明之景象:

据传孔子晚年不放心各地学生的作为,曾驾车南行吴地察访言子(言偃,字子游)的德行。一日,孔子来到常熟西南郊的“十里亭”,时值炎夏之季,一路上闷热异常,孔子一行很想进城早些歇息。孔子举目四望,见附近河中有一赤膊孩童正在捉螺蛳,即下车含笑问道:“去此城内有几许路?”那孩童见孔子一副斯文样子,便拿起盛螺蛳的钵头顶在头上,口中有板有眼地吟唱起来:“钵为冠,水为衣,此去琴川一十里……”(常熟城古时称琴川)。孔子听罢暗忖:此地孩童都如此知诗达理,足见文风之盛。吾何须再去关照子游?于是孔子折身回了山东。

那天我在常熟,与一群北京来的文友听常熟市委副书记秦卫星讲起这样一件事:

前年北京有几个部委领导到常熟来检查工作,常熟城内的本地人喜欢早晨到兴福寺吃面,这天,市长书记带北京来的领导也一起到兴福寺去吃面。北京客人一看吃面的场景便感慨道:你们这个地方肯定干群关系好,群众生活富足。主人问何以见得?客人说:看看这个吃面的场景就明白了。五六百人,大家吃得和和气气,而且你们市长、书记跟老百姓很随便地坐在一起,这要在别的地方,市长、书记是不太可能跟老百姓挨得这么近的。常熟人觉得奇怪,问为什么。北京的领导说:现在有好多地方的官员根本不敢挨着老百姓,天天躲着,出门都要警车和保安跟着,怕老百姓告状、找麻烦。

原来如此!

常熟人说:“我们这里不会有这种事情出现的。即使老百姓有什么要紧的事,也会很客气地跟干部反映。说得再严重一点,假如有人想耍横蛮,市长、书记也不会有啥怕的。解决问题要讲理嘛!”

这就是常熟。

其实,常熟的故事最精彩的也应该是这30年来的景况。

第1节裁缝和绣娘同唱“好一朵茉莉花”

在常熟城的东南边,现在有一片非常壮观的新城景区,这就是著名的“中国常熟服装城”。这里一年的营业额在450亿左右,是中国十大市场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服装市场。据说每年从这里销售和批发出去的服装够全世界一半人穿的了。什么样的世界名牌都有,绝对不是假冒伪劣,而是世界服装名牌企业或在这里设了专卖店,或在这里加工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