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1 斗战之眼——古战场上的护眼传奇(1 / 1)

兵者不祥 刘鹤 1726 字 2个月前

从古典时代起,一个阿基里斯追龟式的难题就一直困扰着当时驰骋战场的勇士们,那就是如何在砍人(捅人)时看得更清楚。

希腊重步兵的防护装备,面部和眼睛**在外

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儿好笑,实际上却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因为在全副武装的希腊重步兵身上,躯干部分覆盖着青铜胸甲(不要相信《斯巴达三百勇士》里的场面,希腊人是肌肉男但不傻),头部戴着青铜头盔,肩膀和大臂部位虽然没有护甲,但一来不好命中,二来刺中之后也很难造成致命伤,因此,**在外的面部就成了比较明显的弱点。

面部除了眼睛之外,其他地方均由颅骨不同程度地保护着,而刺中或者射中敌人的眼睛,矛和箭就能够直接穿透晶状体贯穿对手的脑组织,这在当时绝对是致命伤。而且,眼睛作为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不可能像心脏一样被保护在铠甲之下,因此,如何在战场上保护自己脆弱的眼睛和如何获得更清晰的砍人视线,成了古战场上的一个千古难题。

作为护眼事业最初的探索者,古希腊人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他们的思路简单、直接,就是尽量减少面部暴露在外的面积,因此诞生了著名的科林斯头盔。这是一种由青铜锻造的产品,造型很别致,为了保护面部和眼睛,这种头盔只露出眼睛和面部正面的一小部分。经过与善射的东方民族的多次征战,其**面积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下两只眼睛露在外面,而且眼睛的位置也被设计成只有眼珠大小的两个孔,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被爆眼的可能性。

科林斯式头盔(护眼版)

变色龙的眼睛能突出眼眶做360度的转动,人类不能

这种极端化的思路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人不是变色龙,眼睛不能突出眼眶做360度的旋转,人的眼睛是平行分布在人的面部的,因此,如果头盔上的眼眶开得只有眼珠大小,那么人的视线会大大地受限。实际上,人只能看到正前方一个狭窄的扇形区域。如果是希腊长枪方阵之间的正面互斗,这不算一个大问题,但是一旦对手是波斯人或其他民族的军队,在陷入混战之后,这就是致命的缺陷。

其次,当时的锻造工艺还远不够成熟,尽管希腊青铜的韧性和延展性比铁好得多,却无法做得很薄,更何况还有相当一部分头盔并非锻造的,而是铸造的。现存的科林斯头盔厚度通常为3~6毫米,对面部和眼睛的防护进一步增加了头盔的重量,使得其变得相当沉重。

极端护眼版科林斯头盔,看起来就相当重

马其顿军队使用的马其顿迦勒底式头盔,

面部半开放,侧面采用合页板,使士兵能够听清楚命令

人类的颈椎结构很脆弱,上面附着着一系列小的韧带和肌肉,能够承担的重量有限,而在科技水平的限制下盔体也没法变得更薄。于是,选择轻还是脸(眼)成了一个没法解决的两难问题。

此外,科林斯头盔的全封闭结构使士兵在战场上很难听到指挥官的命令和同袍的呼喊,这在混战中相当不利。因此,科林斯头盔很快就被面部半开放的有比亚(希腊城邦)和马其顿迦勒底式头盔所取代,古希腊人的护眼事业暂告一段落。

之后的罗马人基本继承了古希腊的科技树,但他们使用了宽阔的方盾,以军团方阵的模式作战,后一排的士兵可以用方盾为前一排的士兵提供头部防护,因此,他们也使用了面部开放式的头盔。但一部分罗马贵族骑兵使用面具来保护自己的面部和眼睛,这种面具有的与头盔构成一体,有的则是与头盔分离开来的。

罗马贵族的高富帅护眼产品——镏金面具

这种面具制造精良,因为是仿造人的面部设计的,能够和佩戴者的面部完美贴合,所以视线也很不错。地位很高的贵族骑兵连战马都戴着由青铜制成的面甲,战马的眼睛也由镂空的青铜穹甲板提供保护。但这种面具的造价实在是太高了,因此,只有极少数贵族才用得起。在美国电影《角斗士》中,与主角马克西姆斯单挑的高卢角斗士就使用了这样一个戴着面罩的头盔。

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欧洲尽管在科技方面出现了停滞和退步,但欧洲人在战场上的护眼热情并没有下降,就连维京人这样抢遍东西欧的野蛮人,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也要给自己的头盔加上一副护目镜。

在科技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并取得持续进步的13世纪,欧洲人已经在金属穹壳锻造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能够将钢铁锻造得相当薄(2毫米以下)并保持相当的强度和韧性(最高水平相当于现代的中碳钢),因此,护眼事业的整体思路又回到了希腊人的全封闭式头盔上,于是战场上出现了一堆头戴水桶在砍人的家伙……

根据笔者亲身试戴的体验,戴着这个大水桶实在是太难受了。要是你中午吃了大蒜,有可能在敌人击倒你之前,你就被自己熏晕了。而且,这玩意儿的视窗是一条窄窄的缝,所以基本上只能看见前方。尽管这条缝已经很窄了,但如果你足够倒霉,一旦箭击中这个地方,还是会贯穿你的大脑。

本文作者亲自出镜试戴了半小时

战场上打到手无寸铁的地步时就抱着对手亲一口吧

因此,在14世纪大家就普遍抛弃了这个玩意儿。此外,为了防止发生被箭射穿头盔这种倒霉的破事,人们把头盔设计成了锥形,并加上了可以开合的装置,还在正面加了一个尖尖的嘴巴,这样当刀剑或者箭矢与头盔接触时就会获得一个倾斜角度,使刀剑或箭矢滑开,产生类似坦克圆形炮塔的作用,这就是著名的猪面盔和鼠面盔。

14世纪是英国长弓手横行天下的时代,但到了15世纪,全身板甲的普及大大降低了长弓手对骑士的伤害,只有在距离非常近的情况下,英国人才有可能射穿法国骑士的铠甲。但因为头盔的眼睛部分要开出视窗,不可能用钢板完全封闭,所以眼睛又成了重点保护对象。在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法国骑士冒着英国人的箭雨穿过倒霉的泥泞时,全都低着头,用手掩住眼睛,以防头盔的视窗被射穿(除了眼睛,全身其他部位都不太可能在那个距离内被射穿)。

马克西米利安式全身铠甲(背后战马:感谢皇上,我的马眼安全了)

这种高科技产品相当轻薄,却能提供很好的保护

16世纪,高炉和水力锻床的出现让欧洲的冶金和锻造技术出现了飞跃式发展,把世界其他地区远远抛在了身后。16世纪的著名盔甲狂魔之一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因斯布鲁克创建的水利作坊生产出了板甲的巅峰之作——马克西米利安式全身盔甲。这种盔甲由精良的高碳钢制成,又轻又薄,布满了复杂的隆条和卷边。

正是这种先进而复杂的工艺使盔甲能在非常轻薄的同时具有极高的防御力。和现代人的想象不同,这种全身铠甲相当轻便,重量一般在18~25千克,低于一个全副武装的现代军人的负重。

这种盔甲在护眼方面也采用了最新科技,它的头盔整体向前突出,在视窗前突起一道棱,箭矢即使以非常苛刻的角度直接命中,也不一定能够杀伤穿戴者。实际上,这种盔甲的防御对象早已不是弓箭和弩了,它是为了对付新出现的武器火绳枪而研制出来的。

高科技护眼产品——马克西米利安式头盔。

那两个像眼睛一样的东西实际上不是视窗,视窗是上面那条缝隙

护眼狂魔亨利八世的步战铠甲,其设计可谓丧心病狂

俗话说,科技是艺术的奶娘,由于头盔可以做得又轻又薄,因此,在保证防御力的前提下,很多人对头盔进行了魔改。他们在护眼方面的创意,至今看起来都让人觉得脑洞大开。

同时代的另一位盔甲狂魔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对护眼事业的热忱更加极端,他在盔甲的覆盖面积上下足了功夫。亨利八世的一套步战盔甲竟然把臀部和下体都包裹在了钢板之中,可谓是护住了全身上下所有的眼,不能不让人佩服。

另一项运动的狂热流行也促进了护眼科技的发展,它就是骑枪比武。这种以骑士彼此手持长枪互相冲击的竞赛在整个中世纪都非常流行,它的竞赛规则是刺中对手头部优于刺中对手的躯干,将对方击落下马等于一击KO,因此,双方都力图刺中对手的头部。而头部最脆弱的地方就是眼睛,因此催生出了专门用于骑枪比武的枪术盔甲,这种盔甲的头盔对眼睛的保护已经到了极致。

枪术盔甲。其头盔眼部下沿的突起是为了防止断枪自下而上插入眼缝

想想看,一颗洋葱骑在马上超速朝你冲来,你要不要一枪把它扎成烤串

又是一颗洋葱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1559年,在法国国王亨利二世与苏格兰国王的卫队长蒙哥马利的一场骑枪比武中,双方在互相冲击的一瞬间,蒙哥马利的长枪刺中亨利二世的铠甲后被震得粉碎(这是常有的事),断枪顺势刺向亨利二世的头部,锋利的木头岔口从头盔的眼缝处不偏不倚地扎了进去,之后木刺扎穿亨利的眼睛进入脑部,亨利随后死于脑部感染(由此可见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古战场上的护眼传奇到这里就基本完结了,因为之后的时代是火器的天下,在那个时代,能不能保住你的眼睛,只能靠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