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是如何移动的(1 / 1)

我们对于细胞运动机制的大部分了解源于对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的观察。成纤维细胞通过将其宽大前缘的板状伪足进行延伸进而实现移动(参见图3c)。这一过程宛如潮水沿着海滩向上移动一般,其机制涉及板状伪足基底侧细胞膜与物体表面的不断附着与分离。板状伪足的上表面具有褶皱,即细胞膜因折叠而产生的活动波,并朝着细胞后方流动。板状伪足运动源自细胞膜下错综复杂的肌动蛋白丝网的结构变化。在板状伪足前端,肌动蛋白丝将被添加上相应的亚基;而在其后部,肌动蛋白丝将发生断裂,并进一步回收至板状伪足前端。丝状伪足(类似于微绒毛)是一种手指状突起,可以“感应”到细胞间的间隙,使成纤维细胞可以在实体组织中发生移动。成纤维细胞与白细胞常常会发生组织间迁移行为,这是因为它们要履行其日常的细胞维护与免疫防御职责。但与此同时,这些行为也提示了癌症的问题所在。肿瘤的产生起始于局部细胞的分裂失控。如果新分裂的细胞团驻留在原位,那么这属于良性肿瘤,通常可以通过手术成功切除或通过放射疗法将其杀死。而癌症的最大问题是转移,在这种转移过程中,细胞可自原发肿瘤中脱离,穿透周围的组织,最终进入血液。因此这些细胞几乎可以在人体任何部位产生继发性肿瘤。由此可见,阐明细胞(指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穿透组织屏障的机制将成为探寻癌症转移抑制疗法的第一步,而这也正是抑制癌细胞从原发部位扩散的药物研发的第一步。在过去的几年中,具有转移活性的基因(当然也与细胞迁移有关的基因)及其抑制剂的鉴定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来源于柑橘皮(改良柑橘果胶)与橄榄油(油酰胺)等在内的多种化合物已显示出抗细胞转移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