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世纪末光学显微镜初露锋芒的时候,研究者们已经在单细胞中观察到皮鞭状的“尾巴”结构。通常情况下,细胞上一到两条尾巴(鞭毛)通过由底部传递至顶端的规律性波动,推动了细胞在水性介质中运动。在肺部等器官的上皮组织中,细胞被大量的纤毛覆盖,这些纤毛可以推动表层黏液的移动。在气管中,纤毛通过来回摆动,使得黏液层不断向喉部方向移动,从而防止呼吸道中潜在的感染性介质的积聚。
有些细菌同样具有鞭毛,但其结构相对简单,像一个刚性的螺旋状尾巴,其工作模式则如螺旋桨一般,通过分子马达在底部旋转的方式实现摆动。真核生物的纤毛与鞭毛在细胞内固定于一个被称为基底体的结构中,在其长度允许范围内,可以通过轴丝(axoneme,由微管所组成)结构产生鞭状运动。引用唐·福塞特(Don Fawcett)在1961年的经典著作《细胞》中的一句话:“没有什么细胞活动比纤毛与鞭毛运动更能吸引细胞学家了。”1887年,詹森(Jensen)利用显微镜载玻片与盖玻片将**鞭毛压扁,发现**尾部被“磨成了许多纤维状物”。大约60年后,电子显微镜证实了这一点。英国植物学家艾琳·曼顿(Irene Manton)通过美国战后“租借”系统获得了早期的电子显微镜,进而发现所有植物鞭毛中都含有与动物鞭毛一样的11种纤维,从而证实了鞭毛结构在整个进化过程中是非常保守的。“标准”的轴丝结构由位于中央的一对微管与周围的9条小管组成(图6d)。在细胞内,基底体由9个三联体微管组成的短圆筒形结构组成,但其中缺少中央微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