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饱”到“吃饱了撑的”(1 / 1)

中国目前的富人总量不亚于一个日本或一个欧洲的人口总量。这些人有了车,有了房,不再有生活压力,不再为五斗米折腰,剩下最重要的事就是想方设法善待自己,提高生活品质。

大家知道,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旅游掀起热潮,形成产业也就是近十几年的事情。三十多年前的中国,能够享受真正旅游的顶多是一些国家干部。他们大多利用公务出差,顺道爬一趟黄山,或登一次八达岭。赶到目的地后,能干什么?高级一点的,匆忙留下几张照片,借此回去向亲朋好友炫耀一番;层次稍低的,在黄山松或长城的某块砖头上刻下“××到此一游”,用一种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原始方式宣告自己的到达。这两者都算作对当时旅游最好的诠释吧。

那时中国所谓的“旅游”,根本无从谈起。只有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尤其经历了最近十多年的飞速发展,整个民族从百年贫困中走了出来,从温饱逐步进入了小康,人均GDP超越了1000美元以后,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才在中国大地上渐渐展开,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全民旅游的浪潮。

时至今日,一个全新的时代正迎面扑来,我把这个时代叫作“吃饱了撑的时代”。三十多年前改革开放之时,最为迫切的问题是让几亿国人填饱肚子;三十多年后,随着经济奇迹般的高速发展,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吃饱饭已不再是问题了。到2013年,中国已有6个省份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至少有一两亿先富起来的人们。一方面,旅游成了这些富裕族群的生活必需品,他们要享受生活、享受自然,要活得丰富多彩,除了旅游,实在难寻更好的“商品”;另一方面,他们有着巨大的消费能力,是能够在旅游市场上兴风作浪的真正主力军。可以预见,假以时日,中国就会成为全球第一旅游大国。

因此,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旅游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胡椒面,事实上,它早已不再是餐桌上的边角配菜,而是一道丰盛靓丽的主菜了。

中国的发展超乎了任何人的想象。记得2003年春节,我第一次去瑞士达沃斯考察,发现那里滑雪早已成为一项大众的休闲运动。在从瑞士第一大城市苏黎世赶往达沃斯小镇途中的火车上,沿途各站上下的男女老少大多全副武装,清一色为滑雪而来,或拎或背着各种滑雪器械,车上设有专放滑雪板的架子,车厢装有防滑地板。可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人,没准儿坐在你身边的,就是某位奥运会滑雪冠军。那次在瑞士,我也算学会了滑雪。

的确,放眼世界,很难找到比瑞士更好的滑雪场地了。瑞士境内60%为山地,天赐的阿尔卑斯山为瑞士发展滑雪运动提供了无比优越的条件。从地图上看,达沃斯与哈尔滨的纬度差不多,可这里的天气竟暖和得出奇,风速几乎为零,整日阳光灿烂,晴空万里,天蓝得透亮,即使是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山顶,气温也低不过-10℃。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老外们,尤其喜欢坐在半山腰的木栏边,一边欣赏阳光照耀下的雪峰,一边吃着火腿、喝着啤酒,个个飘飘欲仙。当我乘坐一次能载150人的缆车到达山顶时,不禁为眼前的景象所陶醉:漫山遍野都是滑雪的人,从七八岁的孩子到七八十岁的老人,男女老少,应有尽有。在侧面初级的平坦滑道上,只见幼儿园的老师正耐心地指导着更小的孩子练习滑雪。

目睹欧洲人对滑雪运动的狂热,我当时不禁断言,未来的中国也将掀起白色浪潮,值得重点关注。果不其然,去年春节,我的孩子去北京郊区滑雪。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那里人声之鼎沸、情景之震撼、滑雪者的技术之精湛,让他感到恍惚,仿佛正在进行一次穿越。其实,完全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这就是中国的现实!中国人一旦进入并爱上一个行业,论气势和规模肯定是世界第一。也就是说,随着中国富裕程度的提高,发展旅游所需的天时、地利、人和均已成熟:这个时代,已进入吃饱了撑的时代。

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有效地启动那些先富人群的消费?中国目前的富人总量不亚于一个日本或一个欧洲的人口总量。这些人有了车,有了房,不再有生活压力,不再为五斗米折腰,剩下最重要的事就是想方设法善待自己,提高生活品质。迪拜为什么会成功?就是因为它瞄准了这种需求,专门吸引全球顶级富人,吸引那些把钱不当钱的人去享受。今天的中国也需要提供不同产品来引导这批有的是银子的人。看看春节期间三亚那些五星级酒店,五千元一晚,许多人挤破了头还未必能入住。

是的,这批富人巨大的购买力需要寻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