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二章 出兵(6)林杰站了起来,在书房里来来回回地踱了好长的步之后,这才转过身来,面对着林家的五个人,轻轻说到:“好,那我就不客气了。
这一次,咱们要干,就得干大的,而且,还得把造反的责任全部推给老婊子,推给清政府,要做到就连后世的历史学家们,都找不到我们的过错为止。
首先,请老爹立刻上书老婊子,对老婊子的宣战行为表示支持,而且,要通电全国,支持老婊子的行动,并向老婊子保证,我们训练的新军,在准备工作做好了以后,立刻上京勤王,保护老太后,首先在道义上赢得老百姓的支持。
洋人们占领大沽口之后,天津已经成了他们的下一道菜,凭着天津里面的那些战斗力不强,训练跟不上的清兵,根本就挡不住洋人,天津在不久以后,也得陷落。
天津一失,洋人们在留一定兵力在天津之后,一定会尽全力北上京城,我估计,八月中旬左右,洋人就会打到京城的。
我们老太后的性格,大家伙也是知道的,一旦洋人进京,老婊子的腿都会软了,一定会逃跑的,而她一逃跑,以后,就是我们林家军表演的时间了。
我这一次想派三万部队北上,大哥的两万是绝对主力,当然要北上了,还有,孙明的那一万部队也派上去,大哥当总指挥,我当参谋长。
二哥集结其它的部队,陈剑的那一万部队,叫他们随时做好准备,一旦接到命令,立刻北上,二哥的一万部队,配合间接受我们控制的五万部队,防守两江五省,等待我们的命令。
三哥就不要回福建了,在杭州主持大局,一旦我们宣布造反,三哥立刻带领五省响应,说不定,我们还得与俄罗斯对打几场,到时候,二哥就得把全部兵力派往京城,就靠三哥一个人支撑了。
大军末动,粮草先行,我军粮草的问题,就全交给四哥,我想,四哥一定早就有这方面的准备。”
林龙想了想,问到:“五弟,你的想法没错,可是,驻大沽口的那些洋人海军该怎么办?他们的大炮,可不是我们能够抵抗的,要是不解决掉那些东西,我们想要占领大沽口和天津,伤亡就太大了。”
“大哥说得对,我早就想到对付洋人海军的办法了,只是,一直下不了决心,这一次的决战,搞不好,福建水师,就得全军覆没。”
“五弟,你说一下你的想法。”
林虎不在意地问到。
“我们福建水师,全是小军舰,最大吨位才不过五百吨,而且只有五十多艘,而留在大沽口的洋人军舰,现在就已经有二十五艘主力军舰了,而且还将有一些军舰前来,其中吨位最大的,接近一万吨,要真打起来,我们全部的军舰凑上去,也不够人家一顿揍的。
因此,我们只能智取,不能强攻。
我对海军不熟悉,只能提一些建议,三哥去跟堂哥林天威商量一下,是否可行。
我们以前不是购买了大量的货船,大概有一百多艘,组建了一支货运船队,叫林氐货运么。
我的意思,是把鱼雷艇改装成货船,甲午战争期间,日本人用了这一招,我们也用这一招试一下,以二十艘真正的货船打头,上面打林氐货运的旗号,我们林家与洋人大多有来往,关系搞得不错,他们刚开始的时候,不一定会打货船。
然后,鱼雷艇发动自杀性攻击,争取尽可能多地打掉八国联军的战舰,就算把我们的货运船队都折了,把福建海军都折了,也是值得的。
甲午战争期间,北洋水师也拼出了自己的威风,虽然因为朝廷和当官的无能,他们失败了,全军覆没了,而且伤亡极大,所受的伤亡中,大多数是福建人,福建人心里憋着一口气呢,这一次来个自杀性攻击,我想,他们大多数还是会同意的,毕竟福建自古以来,英勇赴义的人,数不胜数,能够消灭洋人军舰,我想,就是死,他们也会很开心的。”
林虎点了点头:“五弟的想法不错,三弟,加紧与天威哥联系一下,商量出一个确实可行的方案来。”
林龙提出了疑问:“五弟,你准备什么时候出兵?我们控制的兵力,现在基本上全在闽北地区进行训练,要把他们全部派下来,而且要准备好足够的粮草,一个月时间都不够。”
“没事的,大哥,时间上来得及。
我准备在八月初从浙江出兵,昼伏夜行,尽量减少暴露的可能性,争取在九月初到达天津外围,那时候,估计京城已经失陷,洋人们正准备与清政府谈判签定和约、索赔的事情,到时候猛然一击,就够他们受的了。
还有,海军的行动要提前一点点,在我们发动进攻前就得解决掉洋人军舰,或者至少大大减弱他们的海军实力,这样我们进攻的时候,才不会伤亡太多,当然,要是配合得好的话,最好是同时发动进攻,这一次陆军的行动,完全要看海军作战的效果怎么样,才可以最终决定的。
老爹,顺便问一下,由我们间接控制的那五万军队,到底会有多少会死心塌地地跟着我们走?”林如风沉呤了老半天,说到:“可以保证跟着我们走的,大概有四万左右,那四万部队的长官,都是我们安插到那里的,都是龙儿以前的老部下,我们花了大量的钱,才安插进去的,而且,那些部队的大部分军费,都是由我们林家支付的,可以说,简直就是我们林家的私家军了。
还有一万,也是我们林家支付军费的,不过,部队的长官,不是我们安插的。
那几个长官,我们了解了一下,大部分是讲武堂的学生,一向受我们恩惠,有些还参加过甲午战争,对朝廷很是不满,我想,他们就算是不支持,也不会给我们下绊子的。”
异时空之大中国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