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解决(四)浙江的天气在冬天里面也显得是异常的温软柔和,西湖边上还有几点未化净的残雪,点缀在湖边的树林小亭上面,更为现在的景色增添了另外一番景致。
在楼外楼临湖的包厢里面,几位客人的酒席,正到半酣的时候,说话声音也渐渐大了起来,一直传到了湖水之上。
包厢门口有穿着呢子军装,佩戴着两把盒子枪的卫士把守。
这一切都说明,这几位客人,就是新政权下,在浙江的新贵们。
局势虽然一直在中国大地上面动荡,风波是一场接着一场。
浙江虽然就在雨辰的基本地盘江苏和安徽的旁边,却似乎就在风暴眼里,一直都还算平静。
朱瑞还有吕公望他们野心不大,各种势力之间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使得浙江这个富庶的省份一直以来都兵戈不起。
大选之后,他们也顺利把持了浙江省的大权,依然维持着他们的地位,朱瑞担任省长,而吕公望担任浙江省保安司令。
浙军经过整编调整,现在也依然维持着一个整师,六个步兵团的建制,也算得是兵强马壮。
但是随着雨辰逐渐确立了中央的权威,对国内其他省份的事务腾出手来,明显是要有所作为的时候,浙江的这些掌权者们,渐渐也觉得日子没有那么滋润了。
雨辰对他们无形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了。
如果不是内阁和议会里面还有国民党的势力在对雨辰进行牵制,谁也不知道浙江还能在雨辰的巨大影响下面坚持自己的地位能够有多久。
酒桌上面的气氛倒还是相当热烈的,李烈钧在首席的位置上面喝得脸色有些苍白。
这位前江西都督,现在的民国水利部部长已经不穿军服了,一身蓝色的洋装,头发也梳了一个整齐的中间分,熟悉他的人看起来都觉得有些滑稽的样子。
他和其他几位失意的同盟会高官一样,现在几乎完全不在南京办公,就在广东浙江香港一带奔波,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孙中山先生这位全国铁路督办,现在更是住在香港,在筹备自己的婚礼。
全国铁路建设的事情,倒是雨辰现在在操办陇海和粤汉两条铁路的建设工作。
现在国民党的中生代精英还算和雨辰合作愉快,那些前辈的作为,却总和新政权有些格格不入。
他停住了杯子,席间的笑闹声音也一下住了下来。
他看着窗外的那些残雪,突然叹了一口气:“现在江北是蒸蒸日上,我们却是在苦苦支撑。
真是不如归去啊……在西湖边上建一小庐,诗酒终日,不也是一生?”浙江的两大高官朱瑞和吕公望自然也在。
就听见吕公望笑嘻嘻地道:“协和大哥好雅兴!想在西湖边上筑庐,也就是朱瑞大哥一句话的事情,上海哈同不是在西湖边上建了好大一个房子?再让朱大哥给你找一个就是了。”
他在那里轻松地说笑,朱瑞也只是附和:“协和兄是革命元勋,要块地还不简单?我都包了,连盖房子都是兄弟的事情,咱们弟兄以后下台,就在这里盘桓吧。”
听着两个人绕来绕去的就是不和自己说心里话,李烈钧心里只是苦笑。
整个国民党还有包括前身同盟会这个团体,现在似乎就他一个人在奔忙这个事情。
大家都各自安坐,就等着雨辰一个个来收拾他们吧!中山先生现在似乎消极,广东陈炯明和胡汉民现在还在闹意气,福建孙倒仁是个胆小鬼,西南军阀和他们并不贴心,豫西欧阳武现在在苦苦支撑。
浙江这两位自己找他们好几次,还是一句交心的话都没有,难道等着做寓公吗?他们光复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难道就要让给雨辰把这一切全部都拿去不成?这个时候,他感到的就只有疲倦,也对自己轻松鲁莽地把江西送给雨辰,感到无限的后悔,自己当时要多一些警惕的话……当时谁又想得到,雨辰这支黄雀在后,有着这么大的野心,和这么狠的手段?在这位性格激烈的光复元勋的心里,现在只有着一直贯穿到现在的愤懑之情,还有希望重新掌握大权的渴望。
无论如何,他们这些人的地位应该得到维持!雨辰现在在中央搞独裁的面目是越来越明显了,内阁和议会不过是他披在身上的一面遮人耳目的大旗。
现在趁他地位还未完全稳固,大家还有机会。
不然就真的迟了!他自己都不知道,他现在这样坚持着奔忙各地,到底是为了他当初的革命理想,还是只是胸中的一股意气。
今天无论如何,他是打算和这些人摊牌的了:“两位老兄,你们是好有兴致啊。
我是已经等于下野的人了,在水利部也不过是尸位素餐。
可是你们二位却是前程远大!难道真的要等着雨辰一一下手吗?那咱们的光复成果,可就真的是断送殆尽了。”
他目光炯炯地看着两个神色有些尴尬的浙江高官,语气深沉,“赣军当初做了错事,现在都在极力弥补,因为我们不相信雨辰!他不过是另外一个袁世凯!现在和美国又签订密约,在美国的支持下准备搞什么币制改革,还不是卖国的行为?把国家的经济命脉双手奉献给列强,和袁世凯又有什么样的区别?他这人为人也心狠手辣,当初在北方对北洋高官的搜捕,不就是特务政治的滥觞?大家应该早点拿出点办法来,为国家计,为民族计,我们都要站出来。
现在中央我们和他过半,名义是非常好找的。
就算不能够将他推下台来,我们也要表达出自己的声音出来,对他有所制约。
不然这个所谓的共和民国,不就是他一人的天下?未来就算他要做皇帝,又有谁能来阻止他?现在我们不是没有同志,浙闽粤三省,兵精粮足。
而雨辰势力分散得太多,现在在西北和东北,已经牵制了他很大一部分力量,只要咱们登高而呼,看似庞然大物的他说不定就要应声倒地!现在在豫西,我欧阳武部已经准备和雨辰决裂,两位的意见到底是什么?是帮雨辰,还是和他斗到底?浙江是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省份,我希望两位大哥,好好地考虑一下。”
他顿了一下,席间刚才热烈的气氛现在已经变得死寂。
朱瑞和吕公望两个人目光转动,但是仍然是一无表示。
李烈钧有些发急,但是语气却放缓了三分:“我知道两位现在很难做出决定,但是两位要好好考虑一下,雨辰对西北的动手就在眼前,这个消息是绝对可靠的!只要西北一告平定,他现在在北方的大军抽调南下,浙江省这块他垂涎已久的肥肉他是绝对不会放过的!到时候真指望议会或者内阁能对他有所制约么?他大可以解散议会,重组内阁!我们能在中央有一席位,还不是靠同盟会三省的军事力量支撑?现在更要把咱们的力量表示出来!三省力量联合西北,至少能为我们革命党人保留一块地盘,留待将来!二位将来鹏程万里,自然也不可限量!”他已经说得唇焦舌敝,眼巴巴地看着两个人,现在自己算是把掏心窝子的话都说出来了。
雨辰在西北有所行动的消息,他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欧阳武从豫西发来的求援电报,希望他能在东南有所联络呼应,但是他奔忙这么久,却还是悲哀地发现,雨辰现在的地位实在太强势了,压制得地方丝毫不敢有所异动。
自己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看着两个浙江将领为难的表情,在这一刻,他真的有了在西湖边上隐居的心思,大事已经不可为了啊!朱瑞最先站了起来,强笑道:“兄弟还有事情,先走了。
吕大哥陪协和兄好好谈谈。
我看局面也不见得有那么恶劣……协和兄的话我会认真考虑,改日再奉请协和兄。”
说完他整整身上的长袍马褂,真的就这样走了。
只留下吕公望和李烈钧大眼瞪小眼,最后还是吕公望端起酒杯:“协和兄,来,喝酒!今天大家高兴,国事改日再谈!”在欧阳武烦恼而最后决定破罐子破摔,李烈钧四下奔走却毫无头绪的时候,南京方面的局势,却按照雨辰的步骤在一步步地进行着。
先是再次重申了政府和鸦片开战的决心,在沿海加大了对鸦片销售的打击力度,天津这个北方鸦片最大的集散地,每天蒋百里都板着面孔在下令杀人。
议会一道道的立法都是针对鸦片种植、贩卖、吸食的问题的。
雨辰已经下定决心要清除这个百年之患,他还行文给西南各省,要他们就在本省禁止鸦片种植、贩卖过境的事情表明态度。
西南各省本来就靠鸦片吃饭,他们一边表明了自己赞同中央的态度,一面又在叫苦,说云南等地农民以种植鸦片为生,省府方面不能不考虑这些百姓的生活,西南各省贫瘠,需要中央拨款救济农民,并且促使他们改行。
雨辰也知道中央拨款过去也是肉包子打狗,但是为了表明态度,他还是从总统特别款项当中拿出来了九百多万元的补助款项,分发给西南各省。
他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不管用什么手段,也要表明自己毫不动摇的立场。
同时陆军也在加紧动员,蔡锷已经出镇郑州,这是他第一次带兵出镇西南,麾下应该配属给他的五师一旅部队都在进抵出发位置。
现在报界、议会、内阁都传得沸沸扬扬,认为又一场针对西北的战事迫在眉睫。
雨辰是决定用雷霆手段了。
议会将国防军总参谋长吴采传到议会征询,问是不是近期有内战发生。
国防军用作对内战争,看来是违宪的举动。
吴采却斩钉截铁地回答,这次不是内战,而是一次禁烟的警察行动。
在国家内卫部队和内卫机关还没有形成规模制度的时候,国防军将分担他们的使命。
议会和内阁最担心的就是雨辰借用这个借口实际清理各省的独立势力,到时候闹起来就是兵连祸结,不可开交了。
而且现在独立各省的地位,实际是他们在暗中维持的,在他们看来,这是牵制雨辰的最好手段之一。
顿时议会内阁和总统府之间,甚至各单位之间,都闹得各不休。
互相指责,互相要求做出解释。
雨辰才安定了国际的事情,又将现在国内闹得是大家都觉得纷乱了。
大家也终于看出了雨辰的决心,他是坚决要把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在这种前期的时候,他不惮于使用最坚决的手段!现在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西北。
而这时在天津,情报安全机构的重要人物白斯文,也在动手写着也许是他工作到现在以来最重要的一份报告,蒋百里也在帮助他炮制着这一切。
这份报告,也许就是国防军大举对西行动的檄文,也是雨辰彻底安定国内的先声。
对西北方面那个巨大的鸦片种植销售团体的情报搜集活动,当然是不止张巍那一个小队的行动。
白斯文在里面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各种外部甚至内部搜集的情报已经是铁证如山。
但是当欧阳武在豫西对禁烟督察处开火,企图消灭这支安全小部队的情报被冒死突围出来的情报军官们带来的时候,从蒋百里到白斯文都是怒发冲冠。
国防军内部,江北团体内部不是没有犯纪律的,但是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胆大包天的家伙!欧阳武难道真以为雨辰不敢动他?现在要动的就是他和背后的那些北洋残兵!这个消息很快也加进了白斯文的报告当中,以最快的速度提交给了南京总统府。
而雨辰拿到这个的时候,也就宣布了他的行动即将开始。
1914年1月22日,雨辰正式向议会提交了这份被称为《民国三年西北鸦片种植销售汇报》的报告,并请议会授权动用武力铲除这支现在在陕西和豫西的“土匪”武装。
如果议会不加以授权,他将断然使用安蒙军这支力量。
报告详细地说明了陕西北洋残军和豫西欧阳武第八师的违法行为,每年经过他们那里,销往华北的鸦片达到了上千万斤的数量。
对国家禁烟督察人员使用武力,杀人灭口。
把持陕西和豫西的地方选举,兵匪豪绅勾结。
还上溯到了北洋军擅自进兵陕西,和国家另外一支国防武力,陕西地方的三十师开火作战。
无法无天到了惊人的地步!因为证据是如此的确凿,而且报告也撇开了对其他事实独立省份的地位问题,只是针对人人都觉得无足轻重的北洋残军,还有算是雨辰内部的第八师,议会很快就通过了表决,给予雨辰授权,准许他动用国防军进行这次禁烟警察行动。
大战顿时一触即发。
雨辰在得到授权之后,马上通过总参谋部宣布了撤销第八师的番号,欧阳武革职等待审查,让第八师马上交出豫西地方,到郑州缴械解散。
对陕西北洋军第四师也是同样的命令,撤销番号,将领革职等待审查,也要到郑州缴械解散。
命令一经发出,就等于是对现在在郑州的蔡锷统领大军的战斗命令。
所有部队马上就行动了起来。
与此同时,欧阳武和北洋残余的齐燮元、何宗莲、李奎元、杨善德、雷振春等十几名将领联合通电,宣布开始维护民国政体,进行二次革命。
电文也不知道是谁起草的,洋洋洒洒好大一篇。
从雨辰盘踞江北徐州开始指责起,一直到现在把持大选,非法结束前政府的法统,利用手中武力穷兵黩武,操持国政,肆行独裁统治,逼死黄兴等革命元勋。
和外国列强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将币制改革这国家经济命脉交于列强之手。
从头到尾狗血淋头地把他大骂了一阵,并宣布要恢复原有民国法统,特别组建护法军,从西北开始讨雨,希望全国义师,风起云涌,响应大军,直到恢复法统为止。
檄文最后还照抄了徐敬业当初的檄文:“试看今日之域中,到底是谁家之天下!”陕西和豫西的武装力量,被编成为护法救国军六个军,齐燮元担任总司令,欧阳武担任副司令,分为齐燮元、欧阳武、何宗莲、杨善德、雷振春、李奎元等六个军。
同时还给浙江、福建、广东、奉天、山西、黑龙江、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势力一直委任到了护国军第二十八军的番号,希望他们共起讨雨。
双方在西北方向剑拔弩张,战事马上就要开始。
被电文中加委的省份,一些很快就通电表示否认声讨,一些却态度暧昧,迟迟没有反应。
但是雨辰总统府那里,对这场闹剧却是嗤之以鼻,坚持认为他们就是一帮土匪,而自己的行动,仍然仅仅是一场警察的禁烟行动。
郑州现在毫无疑问就是这场民国三年年初风波的中心。
这里在北洋军撤走之后,又变成了一个兵的城市。
中央军现在的十一、十二、十四、十六四个师沿着津浦路展开,其中十一师的二十一旅已经进抵洛阳潼关一线,在河东还有安蒙军的第二师。
就连二十一师也抽调了一个混成骑兵团进入了河东一带,更别说在秦岭一带跃跃欲试的十师和十七师的部队。
雨辰比预期的动员还抽调了更多的部队,他就是要展示出自己的绝对力量优势,震慑国内的一切敌人!蔡锷现在的职位是国防军西北前进指挥部主任,兼西北禁烟专员。
他摇晃着马鞭走进了自己的指挥部院子。
他现在根据医嘱还是每天跑马锻炼,现在身上又负担了责任,看起来气色竟然是出奇的好。
当他下马的时候,就看见十一师师长张志鹤站在门口,一脸忐忑不安地在等待着他回来。
看来这个师长是早就过来了啊。
蔡锷心里面有数,张志鹤这位雨辰以前的第一任副官长,现在却有些失宠的架势。
人的忠心和能力是没得说的,但是因为是保定出身,在北方的社会关系也很深。
人性格也算忠厚念旧情,做不到一些北方出身的中央新贵那样对以前的社会关系狠得下脸来。
结果因为自己性格,先后在豫南匪患还有这次禁烟行动当中都被雨辰申饬,很有些灰头土脸的样子。
本来他按照资格是就近指挥河南部队的最好人选,现在却空降了自己过来,他这个师长位置能不能保得住,还是未定之数呢。
加上万一以后要追究责任……怪不得一大早就在自己的院子外面等门。
蔡锷笑着和他打招呼:“展空,这么早?有什么事情么?”张志鹤忙朝蔡锷行了一个军礼,却一时不知道说什么话。
蔡锷在心里叹了一口气,还是笑道:“展空,进去说!部队布置得怎么样了?现在编制如何,是不是还够充实?你们在一线,要借重的地方还多,需要看到你好好表现一下呢。”
他话外的意思就是,赶紧表现得积极一点,戴罪立功吧!雨辰不会一再给你机会,盯着你师长这个位置的人,是大有人在!张志鹤苦笑道:“谢谢主任关心,咱们第十一师是老部队了。
编制充足,装备也不坏。
因为剿匪行动一直都没有断,所以部队的弦也绷得很紧,马上行动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师里面还有一个炮兵营,我们对面的敌人缺乏重武器,打起来必胜是没有问题的。
我想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心里面放不下,所以来找主任说说。
并不是为了自己的事情。”
蔡锷讶异地看了他一眼,张志鹤自己的事情都挺麻烦的了,他还要为谁来说话?难道真的以为自己当过雨辰的副官长,就这么肆无忌惮了?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