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睚眦必报(1 / 1)

宋阀 宋默然 1559 字 6个月前

第一百一十一章

睚眦必报

姚平仲也自知失言,盯着面前徐卫,牙关咬得格格作响,手中钢刀向前递出几分,一脸的怨毒之『色』,低声道:“徐九,莫以为腰上拴条金带你就是个人物。七品,哼,你的路长得很,咱们日后有的是机会亲近!”

徐卫一把『荡』开他佩刀,冷笑道:“我等着!”姚平仲一双眼中几乎喷出火来,死死盯着对方一阵,似乎想把这张脸牢牢记住。良久,将刀往部将处一扔,转身大步向外走去!其他几名战将也自觉没趣,有个别临走还想抖抖威风的,见那满帐军官怒目相向,只得快步跟了上去。

掀开帐帘,看着姚平仲等人跨上马绝尘而去,杨彦愤声道:“甚么东西!真想在那厮身上捅出几十个血窟窿来!”

徐卫笑了笑,拍着他肩膀道:“算我一个。”

旁边张庆看得直皱眉头,这时候你还笑得出来?等着吧,东京不比夏津,这是人家的地头,今天得罪了这位上官,以后咱的日子不好过了。

“娘的,禁军就这点出息?在咱面前耀武扬威,怎么一碰到女真人就软蛋了?”杨彦还是气不过。在他看来,靖绥营守住了黄河浮桥,立了大功。现在来到京城,百姓应该焚香遮道,朝廷应该大加封赏,谁都高看咱一眼才是,没想到却让那帮子贼配军如此欺负!

都头张洪从前是也是禁军,听到这话盯他一眼,哼道:“西军还算好的,这位姚都统是熙河路经略使姚古的侄儿。姚家种家都是西陲大族,同为朝廷所倚重。姚平仲在西边名声极大,人称‘小太尉’的便是。”

“啥意思?他作到太尉了?”马泰着实骇了一跳。不得了,接见过咱们的何太尉,那是多大的官,如今咱们又得罪了一个太尉,以后还不得小鞋管够?早知如此,还不如安安分分呆在夏津,没事就去剿剿贼寇,领些赏钱也好,何苦跑到这东京帝都来?

“那倒不是,而是山西豪杰佩服他,送的绰号,也就是说以他的本事,早晚要做到太尉的。”张洪从前是西军军官,对这些典故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了。

杨彦闻言大怒,啐了一口,破口骂道:“呸!就他这鸟样?他要是能称‘小太尉’,那九哥就叫小,小……”小了半天,小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他也不知道什么官比太尉大。

徐卫倒是很清楚,姚平仲有没有真本事先不说,就凭官家对他的宠信,恐怕太尉也是早早晚晚的事。他现在才三十多岁,已经做到侍卫亲军步军司都虞侯,步帅司第三把交椅。眼下朝廷正是大力借助带兵之人的时候,只要他不捅类似历史上那种“夜劫金营”的篓子,相信还会高升的。

“此人有本事,但气量太过狭窄,且睚眦必报,朝廷用他为两河都统制……”同为原西军军官的程方说话间摇了摇头。

还真就应了他的话,姚平仲在靖绥营踢了铁板,碰了一鼻灰,转身回去就告到了京畿两河制置使司,说靖绥营纪律败坏,目无军规,并弹劾徐卫管束部属不力,任意胡为。要求严肃处理此事。那新任制置使知道姚平仲眼前是官家面前的红人,可徐卫也不是软柿子,左右为难之下,派人调查。结果出来之后,更让他头大,问题就胶着于姚平仲到底对徐卫的部队有没有节制之权。这就不是他一个制置使能定『性』的,遂报到枢密院。

何灌等人听说了这事,一直关注,本来想趁事情闹大之前压下来。当听闻问题被捅到枢密院的时候,就知道坏了。目前枢密院主事的虽然是有拥立之功的吴敏,可实际主持日常公务的却是枢密副使徐绍。但徐卫这位叔叔非但从没帮他一把,反而有意打压。事情落到他手里,还能有徐卫的好?

何灌也是枢密副使之一,本想亲自经手这件事情,但徐绍早就收到风,将他堵了回去。正当他替徐卫担心之际,令人意外的事发生了。徐绍也说这事他处理不了,徐卫到底归不归姚平仲节制,枢密院也没谱。

何灌心想,到底还是亲叔父,哪能专把侄儿往绝路上『逼』?侄儿也是儿,在大宋军中,侄子因伯父叔父的门荫而作官的不在少数。比如种师道,姚平仲,都是因为伯父的原因才踏入仕途。看来,徐绍到底还是念着这骨肉亲眼的。可哪料到,徐绍竟把这件事情上报了官家!

一收到这个风声,个别朝中前辈向徐卫打招呼,姚平仲眼下正得宠,不要跟他冲突,没你的好。现在事情捅到官家那里,趁处理结果没出来之前,却跟姚平仲服个软,认个错,咱们再帮着说说,把这稀泥和了就算了。胳膊拧不过大腿,况且,那姚平仲的伯父姚古,正带着兵马往东京来,可以料定,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姚氏将受到官家重用!

可结果出来以后,满朝文武就没一个看明白的。

官家下诏,正式明确规定,徐卫为“两河忠义巡社巡检使”,有节制河东河北两地所有义军乡兵之权。不归两河制置使司,甚至三衙,枢密院管。有好事者就开始揣摩,按朝廷制度,三衙掌统兵之重,枢密院掌发兵之权,徐卫既不归三衙,又不归枢密院,那他是哪儿蹦出来的野物,没人管么?还有那闲得蛋疼的人就此事这么解读了一番,你看啊,徐卫的乡勇营甭管正规不正规,总是军队吧?虽然他不受任何掌军衙门节制,但再大你能大过天去?这不就摆明了,直接对官家负责嘛!当然,这只是极个别大臣们私下议论。

甭管徐卫该归谁节制,反正姚平仲这次刁状没告成,还徒惹人笑话。好歹你姚希晏也是个两河都统制,管着几十万大军,怎么闲着没事去跟一群乡兵置气?寒碜不寒碜?

后来官家赵桓还亲自就此事召见了姚平仲,说徐卫还年轻,难免不懂事,你是朕倚若长城的大将,何必跟他一般计较,小事一桩,就当没发生过。姚平仲出宫以后洋洋自得,逢人就把这事拿来吹嘘。人家当面肯定顺着他说,啊,姚都统果然深得官家信任,现在何太尉在忙枢密院那一摊子事,步军司早晚得由你来主事。马屁折得震天响,乐得姚平仲晕晕忽忽,还真以为自己就快是太尉了。可那些人一背过身去心里就开骂,个怂包,你当官家只是在夸你呢?那是在护着徐卫!这都看不出来,你还到东京来混?

满朝文武都以为这事已经结了,可没过两天,姚平仲又整出妖蛾子来。他是两河都统制,义军乡兵我管不着,禁军我总能管吧?那徐卫的靖绥营七千多人马,其中就有四千多是原各部禁军士卒,该不该回归本军?所以,在请示了京河制置使司后,他发布军令,要求在义军乡兵中的原禁军士卒,限期归还本军,不得有误。这一手,直接把靖绥营打回了原形。自夏津出征以后,徐卫沿路收留的溃败官军,深服他有勇有谋,又爱护士卒,赏罚分明。本想跟着他干,可军令如山,违抗不得。

有欣赏徐卫的长官给他出主意,童贯管枢密院的时候,曾经有过规定。凡禁军士卒逃亡,只要没死,可改隶其他军籍,要徐卫拿这个理由拒绝放人。可徐卫权衡再三,没有采纳。赵桓登基以来,一直力图肃清其父影响,对赵佶的爪牙,非贬即杀。童贯首当其冲,自己在这个时候拿童贯定下的规矩说事,绝对讨不到好。

牟驼冈,靖绥营驻地外,四千余名官兵集结完毕。徐卫带着张庆、杨彦、马泰、李贯等军官前来相送。望着曾经一起并肩战斗的弟兄,军官们心里是五味杂陈。这些人虽是禁军士卒,可也是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他们的长官同袍都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可他们没有!他们重新拿起武器,保家卫国,不失为优秀的军人。本来还指望着这些禁军的加入,并使得靖绥营的训练更上层楼,可下倒好,让人釜底抽薪了。

那些禁军官兵的心里同样不好受,到靖绥营的日子虽然不长,可在这里,完全没有禁军的习气。军法虽严,但军官爱护士卒,亲如弟兄,且并不流于表面。指挥使徐卫,虽年轻,但有勇有谋,跟着这样的长官当兵,才能有前途。最让他们肉疼的是,明明今天就要发赏,那堆得山一般高的箱子里全是钱!那狗日的姚平仲怎么跟火烧屁股似的把咱赶回去?

“弟兄们!”徐卫话头一开,面前数千官兵垂手肃立,静待训示。

“你们都是国之勇士,金军南侵,官军一再溃败。你们中也有人当过逃兵,可最后,你们还是重新回到了沙场。我与你们一战相州,二战黄河,这世上,没有什么情义比并肩战斗的同袍再深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