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提示
※办公室无人货架,是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吗?
※如何对一个新商业模式进行“五力”竞争分析?
※如何用T型商业模式评判一个创业项目?
时隔5年,原阿里巴巴聚划算总经理阎利珉重出江湖创业,于2017年6月在成都创立“果小美”,定位于办公室无人货架业务。5个月后,果小美完成A、B、C3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5亿元人民币。阎利珉解释说,这是“大战在即,粮草先行”,无人货架这个赛道类似于共享单车、网约车,现在有50多个玩家,未来将只有一两家巨头存在。
俗话说,有钱好办事。果小美的业务迅速覆盖59个大中城市,铺设货架终端近10万台。但到了2018年4月份,与同行猩便利、便利蜂、便利购所经历的剧情几乎一样,果小美被爆因为拖欠货款而被供应商封仓,原本商定好的D轮,阿里巴巴不投钱了。企业没钱了,各种闹剧开始上演:拖欠员工工资,各地分部纷纷撤柜裁员,招聘、采购、配送几乎全部停止。未来有可能转型,也可能倒闭。墙倒众人推,无人货架创业受到了广泛质疑,各路媒体从追捧变成了棒喝,投资商开始从这个快速兴起的行业迅速撤离。
有人说,与摩拜、ofo一样,无人货架是在挑战人性。阎利珉融资时给出的数据是“丢货率能控制在3%~4%之间”,而实践中的丢货率大于30%。除了管控丢货率,无人货架还是个可行的创业“风口”吗?
扫描各个行业,去寻找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落地的机会,阎利珉创立果小美就是这么干的。对于果小美的无人货架模式,我们用波特五力竞争模型(简称“五力”)分析一下,如图7-2-1所示:
图7-2-1 用“五力”竞争模型分析无人货架模式示意图
果小美前面有3大竞争阻力:一是隔壁的便利店、外卖及淘宝等替代品带来的阻力。旁边的便利店SKU多,货品丰富,已经是很多办公室白领的消费“胜地”,购物习惯已经形成了;外卖比零食、方便面更有充饥优势,口味多样,半小时能送达;在淘宝等电商平台购物有一定的隐私性,量大价优,获得实惠同时还不至于被别人看成是“吃货”。二是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实力。猩便利、每日优鲜便利购是无人货架领域的另外两大竞争者。每日优鲜便利购2017年底已经获得2亿美元A+B轮融资,腾讯领投A轮,鼎晖领投B轮,可见其实力和能力非同一般。猩便利将烧完5亿元融资后,曾经一度被“倒闭”传言包围,直到2018年6月迎来蚂蚁金服的数亿元战略投资,才有了转型发展的生机。无人货架项目能否续命发展,最终还是要看腾讯、阿里巴巴之间对弈的决心,而前提是无人货架能否充当它们生态链上的“马前卒”。三是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壁垒。初看起来,办公室无人货架就没有壁垒。一个简易货架几百元,放点零食几十元;刚刚摆放好,立即就会见到现金流。如果这是个好生意,一定有很多创业者涌入。
果小美后面还有两大难搞定的竞争力量:一是顾客的购买力。说起来无人货架上都是3元钱左右的零食、方便面之类的东西,好像谁都买得起,令人担忧的可能是——中高端白领不屑于买,一些小白领“不愿意”花钱买;二是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由于项目销量不大,大供应商看不上,小供应商实力小,也不能给予价格、账期方面过多的议价。
经过五力竞争模型分析,阎利珉重出江湖搞这么个果小美,看起来有点不靠谱了。先别这么快下结论,因为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发明的五力竞争模型,只是分析了商业模式关乎行业竞争环境的一个侧面,况且波特教授自己没有创过业,以他名义创办的咨询公司也于2012年倒闭了。创业是由团队力量推动的,所以企业是一个生命体,它有主观能动性,能否克服5种竞争力量,是衡量商业模式是否可行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根据T型商业模式理论,短期克服“五力”依据资本模式,长期克服“五力”要依靠商业模式内生的赢利能力。对于现代创业来说,创业者通过资本模式做到“有人、有钱”。有了人就可以形成团队能力,有了钱可以购买需要的资源。对于阎利珉创办果小美来说,招募人才搭建团队根本就不叫个事儿。阎利珉作为原聚划算总经理,曾在互联网圈内风光一时,有关于他多次创业成功的传说。准备创办果小美时,“从北京、杭州到成都,有十几批人一直在等我有没有好的想法、大的项目。”阎利珉曾说。对于果小美来说,钱也不是个事儿。若干知名投资人,道听途说阎利珉要重出江湖,以创业的形式东山再起,便星夜兼程赶赴成都,吃个夜宵见到真人,连夜就打钱过来了,甚至都不问股权比例是多少。有阎利珉这个领军人物,果小美创办两个月就先后获得分别由蓝驰创投和IDG资本领投的天使轮、A轮1000万美元融资。
长期克服“五力”要看商业模式内生的赢利能力。在T型商业模式中,创造模式和营销模式协同运作起来,通过赢利机制逐渐内生出赢利能力。开门见山,我们直接分析一下果小美的赢利机制。阎利珉将无人货架模式的进化路径分为上半场或下半场,如图7-2-2所示。上半场就是迅速“占领”各个办公楼,不谈盈利关键要快,因为当一个城市达到10000个点时,下半场就开始了,而无人货架真正的赢利在下半场。就赢利机制来说,上半场的主要收入还是依靠无人货架卖货。根据运营数据统计,单个货架有2000元左右的月流水,30%左右的毛利。这点毛利根本收不回成本!初期几年开疆拓土,这个模式基因要大量烧钱:自建一个包括仓储、物流、配送等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不仅需要大投入,且建设周期比较长。供应链是零售的核心增值流程,无人货架模式概莫能外。其次,无人货架模式自带的特点是高进场费用、高货损率、高运营费用。显然,依靠卖货挣得的毛利难以覆盖这些成本和费用。
图7-2-2 果小美的赢利机制分析示意图
概算一下,单搞上半场,这个商业模式是很难盈利的,况且同行竞争激烈,还需要大把投入补贴和广告费。算来算去,上半场只能依靠投资商持续投资来“撑起”一个咬牙坚持的场面。一旦投资商对行业前景失去信心,资金来源一断,无人货架整个行业就会偃旗息鼓。上半场与下半场是“串联电路”的关系:走不完上半场,下半场就不能开幕,所以阎利珉必须为投资商讲好下半场的故事:下半场果小美将是一个“聚划算+拼多多”的电商平台,其核心就是将流量汇聚到线上,果小美会变成极致单品的“聚划算”,办公室范围的“拼多多”,底层采用网易严选的反向定制模式,消费场景由办公室延伸到家……
遗憾的是,上半场走到一半,投资商不敢再玩下去了。头部创业者还是有些能量的,绑定的各路知名投资商也不肯善罢甘休,他们联合起来还是能找到“接盘侠”。这个时候,腾讯、阿里巴巴等王牌投资者就被邀请入场了,两者进场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战略布局无人零售,抢占线下支付场景。尽管如此,无人货架前途如何?原有模式难以为继,如果转变为智能货柜则成本太高,又与自动售货机雷同。
无人货架不一定能成功,但是挡不住创业者们继续裂变行业寻找发展机会的梦想。扫描行业发现一个“缝隙”需求,设计一个全新商业模式,创建一个伟大的企业,进而开创一个新行业,是多少创业家的梦想!很多开创型企业包括BAT(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都是这么干出来的。它们要么引领了一个新行业,要么颠覆了一个老行业。古代讲三百六十行,包括:酒行、米行、茶行、珠宝行、鼓乐行等。新需求不断被开发,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现在已经裂变出了成千上万个行业,新兴行业不断涌出。
由于创业者的创造,现在至少有三万六千行。外卖、代驾、直播、短视频、无人货架、共享单车……起源于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大家蜂拥而至来创业,玩家多了就逐渐形成了行业。行业向纵深发展,市场体量不断膨胀,不断专业化分工,逐渐形成了产业链,行业就演化为产业。例如:外卖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已经升级为产业了。有饿了么、美团等平台企业;有原料集采、餐饮、外送企业;有设备、包装、软件配套。行业演化为产业时,产业就具备了孕育能力,不仅能孕育新项目,还能孕育新行业。例如:受益于外卖这个产业平台,瑞幸咖啡创立仅半年,开店数量达到500多家。除了自助咖啡和在星巴克喝咖啡,喝外卖咖啡也很时尚风靡,似乎即将形成一个叫作“外卖咖啡”的新行业了。
从出现一个新模式到聚集成一个新行业,进而演化为一个大产业,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业围绕中心企业聚集,领导企业就长成了。这些领导企业,以资金、人才、品牌优势,扫描所在行业及产业,不断创新商业模式,而且也迅速模仿或收购其他优秀的商业模式,围绕自身成长打造生态圈,逐渐成为“巨无霸”企业。除了BAT之外,华为、海康、小米、苏宁、京东、陕鼓、潍柴等均是如此。
前文以果小美为例,分析无人货架创业是否可行。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无论是扫描行业创新一个商业模式,还是追随风口模仿一个商业模式,我们都建议先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一下,然后再用T型商业模式的相关要素和原理论证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