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以提升“自我充实感”为目标(1 / 1)

组织是产生社会价值的工具,这一点我们已经在前面进行了说明。为此,组织内部需要各种人之间的协作。然而,劳动者的逻辑有时也会与组织逻辑产生分歧。

对待一个人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内像对待一部机器一样,这或许会在追求生产性时带来更高的成果,但却不能长久。从时间进程上看,只有使构成集体的个人获得幸福的组织才会持续拥有较高的生产力。

其原因是,激励人们工作的最主要的动力是工作本身。这称之为内部动力。压抑感情与人性的工作是不会令人感觉工作有趣、关心工作或感到工作有价值。因此,单纯将人看做是一部机器的做法会使人的工作质量下降。相反,如果能使员工对工作本身产生兴趣、关心工作,那么员工就会自发地想方设法提高生产力,从而也会轻而易举地产生创造性。

■工作与生活保持平衡的重要性

工作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家庭或地区性社会中过上富裕的生活是工作的巨大动力。因此,在组织思考个人幸福时的关键词就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工作与生活平衡”是指不仅要在工作中感觉到价值感和充实感,而且还要在家庭或生活中拥有充裕的个人时间。这种说法古来有之,最近,内阁府设计了“生活与工作协调宪章”,从而使其备受瞩目。推出这一宪章的原因之一也是希望作为应对低出生率的一环,使女性能够在有利于生产、育儿的职场环境就职。

在考虑工作与生活保持平衡时,大多数时候“生活”都意味着家庭或个人的私人时间。将“生活”这一概念扩展开进行解释,意思就是充实一个人的整个人生。这其中也包含通过工作获得价值感与社会满足感。

在日本,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统一录用新人与终身雇佣制度,因此“员工就是家人”的氛围极强。比起家庭生活,很多人一天中的大半时间都是在公司中度过的。作为成人,大半的时间都会与同事在一起,而终身雇佣制度又决定了员工会始终面对相同的面孔。因此,有些人在退休后,当他回到家庭或区域性社会生活时会感觉难以融入其中。

有关统一录用新人与终身雇佣制度会在第2章中进行说明。另外,工作与生活保持平衡是思考今后的组织管理时的重要课题,会在最后一章中重新进行讨论。

■社会、组织与个人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自己所属的社会的丰富与个人的幸福相关。进一步说就是,人类的认知特性中不仅存在利己性,也存在无私性。看见幸福的人自己会感到幸福,看见不幸的人自己也会感到不幸。

个人如何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好呢?在考虑这一问题时,利用组织力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拥有有限理性的人类只有进行有组织的活动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公司是指虽然追求盈利,但也要在活动中产生新的价值供给消费者,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组织。简单明了地说,工作的同时也要使个人产生自我充实感。也可以说,组织就是实现个人自我充实感的场所。

图表5 ◆ 组织与个人的对等关系

“组织为谁而存在?”—我们往往会为此感到迷茫。此时可以回忆下历史。组织是为丰富社会以及人类的生活而诞生的。想到这里,我们就能确定组织是我们利用的工具。

这是组织的本来样子。但在现实的组织中却并非如此。遗憾的是,很多人隶属于原本为了使人幸福的公司,但却反而变得不幸。此时最重要的是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等价的组织管理知识。

即便学习了组织管理,如果现实中的你没有居于某个高位,那么也无法使公司组织向更好的方向改善。很多人认为不在管理职务上的人即便学习了管理知识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但是,即使是对职务与实际组织设计并不相关的人来说,了解公司进行组织设计与管理的意图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没有下属,如果你能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出发,你就能够理解公司中所设职位与工作的意图,并且明白上级分派的任务。另外,包括跳槽在内,今后你在公司组织中的可选发展方向也会增多。组织管理对于在组织中生活的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值得信赖的武器。

我认为,组织与个人是对等的。如同人才一词所示,对于组织而言,个人是为了取得成果而必不可少的资源。同时,对于个人而言,组织可以使其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过上幸福的人生。在思考组织管理时,请大家不要忘记这一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