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能力有限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
5万年前的人类曾经与尼安德特人就猎物与居住地展开过竞争。而最终在这场生存竞争中获胜利的却是在体格上与尼安德特人相比完全处于劣势的人类。据说人类获得胜利的原因就在于集体行动。尼安德特人身材魁梧且有力气,即便不与他人合作也能进行狩猎。因此他们所谓的集体最多是一家人在一起生活。与之相反的是,人类必须要通过集体团结一致地行动才能捕获巨大的猎物。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创造组织、归属于组织就能掌握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补充的技能,从而使文明得以发展。也可以说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人类的历史。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明确提出过这一点。亚里士多德是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并称的著名古希腊哲学家,他曾定义“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他曾断言,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是只能在社会这一集体中生活、进化的动物,无论个人意愿如何,独自一人都无法生活。
大约在同一时期,中国哲学家孔子也通过不同的视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他通过社会性视点论述了国家形态,并在其中表明“人类无法像野生动物一样独自存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本质部分却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一致。
两位生长于不同大陆之上,文化背景、历史价值观完全迥异的哲学家最终得出了同样的对人类这一物种特性的观点,这颇为有趣。
■西蒙的有限理性
亚里士多德与孔子都做出了 “人类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形成组织的动物”这一定义,而前提是人类本身要“能够通过理性做出正确的判断”。
受到亚里士多德巨大影响的柏拉图认为,假如哲学家成为国王治理国家,一切都会变好。同样,孔子也曾说过只有优秀的君王才能治理出太平盛世。人类拥有完美理性这一前提曾经在人类历史中占据主导地位。
赫伯特·西蒙对这一思想提出了反对意见。西蒙是对政治学、认知心理学、经营学等进行研究的美国学者,1978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图表3 ◆ 理性的思考方式
这一思想认为,理性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本身。与这一完全绝对的理性相对而言,与神相比,人类只具有有限的理性。
他提出“人类并不是完全理性的存在,人类只是获得了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这里所提到的“理性”是指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之逻辑。也就是说,无论人类以获得怎样完美的智慧或能力为目标,那最终都不会实现,人类只能在有限的理性之内生存。
也就是说,正因为人类是只有有限理性的动物,所以人类才不能单独生存,而要形成组织,在集体中作为社会性动物而生存。这就是人类的认知特性。
以蚁群作比喻,每只蚂蚁都只拥有限的能力或判断力,它们只能进行有限的行动。但在蚁群中的蚂蚁则能做出极为理性的行为,它们能在找到食物时迅速集群,将食物进行分解并搬运至巢穴。即便只是拥有有限理性,在集体中进行组织行为也能发挥出个人无法企及的高水平能力。
人类具有动物与生俱来的认知特性,具有有限理性。假如有人能够长期采用完全理性的判断与行动,那么他的生活就会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幸福,但这是不可能的。对于每个不完美的人类而言,形成集体、在组织中行动才能产生更加理性的行为。人类能够战胜尼安德特人的根源也在于人类具有结成组织的能力。从这一点上来讲,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类在组织中工作是一种自然行为。
然而,形成集体并不意味着成为了完美的存在。
假如人类具有绝对理性,形成集体,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出现,能够长期进行正确而有效的集体行动。遗憾的是,由于人类只具有有限理性,因此组织内部就会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人类结成组织能在多方面取得巨大的成果,然而另一方面,这样结成的组织自身也会出现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是组织管理的目的之一。
组织是人类强而有力的武器。正因为组织是充满能量的武器,因此才会出现众多问题,这些问题有时还会导致组织效率恶化、甚至为组织中的成员带来不幸遭遇。为避免发生类似的不幸,使组织取得更多成果,我们才要寻求适当的组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