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君臣相争(1 / 1)

异世明皇 半介过客 2725 字 8个月前

第一百五十六章 君臣相争我并不想此时的徐光启再受什么折腾,但这个时代,傅山都如此诊断,那就是现时的医疗技术难以挽回了。

我也就顺着他的意思,完成他最后的心愿。

为此我特地调来一艘官船,让他们从运河回上海,这样徐光启也不用太颠簸。

同时为了彰显他的贡献,我已经将徐光启擢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加太保衔。

不过对此我仍旧歉意不已,一直来在我眼中徐光启只是一个科学家,在后世来说,科学家是一个令人敬佩的身份。

但在这个时代,却是被正统的士大夫认为不务正业。

而徐光启本身也是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只是我从来没重视过。

我只把他当作一个科学家,而不是一个朝廷重臣,这恐怕是他官宦生涯中最遗憾的事情。

当他们南下的时候我没有去,而是让贺逢圣率着礼部的人去给他送行。

我去的话只是徒增很多礼节,还不如让徐光启清清净净的离开。

望着窗外升起的朝阳,我只希望他一路好走!“皇上,怎么了?”孝明公主温柔的给我披上外衣。

“啊,没什么!”我回过神来勉强笑道:“朕方才只是给沙子迷了眼!现在时候不早了,朕要到乾清宫理政。”

说罢,便匆匆走了。

只留下公主默默的看着皇上远去的背影,眼神有些复杂。

今日我确实是有政事要打理,徐光启突然病倒,使得我对天工学院有了改组的心思。

一个国家要进步,就要有厚实的科技研究基础。

没了徐光启,我就觉得手下搞科研的人捉襟见肘,很明显这是后继之人缺乏。

所以乘着现在还有几位可用人才的时候,再培养出一批来。

我应该尽早的将科学研究的氛围调动起来,给予科学家相应的身份,地位,还有物质保障。

这件事涉及到户部,工部,兵部三个部门,我干脆今天就把六部的尚书,侍郎,内阁大臣都叫了来,顺带着给他们灌输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

高坐在宝座上,我挨个得打量了他们一下,气色都还不错。

“朕今日召你们来,是想跟爱卿们商议天工学院的事情。

徐光启走了后,天工学院那边需要有人打理。

原先组建的时候,朕匆忙行事,以至于有很多不妥的地方。

现在乘此机会调整一下,可以使它能更好的运作。

各位爱卿有什么意见?”在殿内的大臣听完后,各样的表情都有。

特别是有些部门,跟他们并无关系,只好看着其他人。

过了一会,终于有人出来道:“启禀皇上,微臣以为火器司跟天工学院在一起办,虽然可以相互借鉴,但天工学院人员复杂,微臣恐军器之密法容易泄漏。

所以微臣以为火器司应该归属于我兵部,另择地方研习。”

说话的是陈奇瑜,他分管着军备器械,所以话题直指火器司。

我沉吟一会后道:“陈爱卿所言有理,朕打算将火器制作的工匠划归于兵部。

至于天工学院将从事火器研究,以及其他各类的研究技术人员重新划分出来,成立一个研究院。

院内人员为我大明官员身份,户部将提出专门的资金供他们研究新的科技成果。”

我话刚说完,吏部尚书李长庚出言道:“皇上,微臣以为将‘技术人员’提为官员,此举不可!这与我大明开国祖制不符,他们都是胥吏,我大明太祖皇帝曾明言不可让胥吏为官。”

“胥吏为何不可为官?”“回皇上,祖宗制法必有其道理之处!”“太祖为何如此制法?”“便是为了后世子孙遵从!”李长庚的答话差点让我倒噎气,好在本人早想好了办法应对:“李爱卿,你说的是胥吏,但朕招来的非是胥吏而是‘研究员’。

是朕为此特设的职位,属正七品。

朕特擢一批人为官,有何不可?!”我这么说,李长庚没话了。

毕竟大明每朝每代都有皇帝另设官位的,甚至嘉靖皇帝还将道士加封为礼部尚书。

这是有样可循,算不得违反祖制。

我欣然继续抛出自己筹划了几天的蓝图:“朕会选拔些对格物杂学有造诣的人进入研究院,至于研究院以后的人员,就从天工学院里调取优秀的学生加入!这样可以保证人员的持续加入,也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朕会根据研究成果,给他们依功论赏!”“皇上,”连韩鑛有些惊愕道:“这岂不是在科举之外另设了条入仕之路?”“皇上,微臣也以为韩大人说得是,数百年来,学子都是凭借金榜题名进入仕途。

若随便搞些**技巧就可以入朝为官,岂非寒了天下学子之心?!”郑三俊也站了出来。

这话听得我可有些不高兴了:“你们就以为所谓的‘**技巧’很容易做嘛?一个人做官靠的是什么?只要他对大明有利,朕就让他做官。

蒙古人跟大明结盟,不是一样封王嘛?!你们觉得做官要具备什么?难道就是之乎者也?!”“回皇上,做官首先要有德!”郑三俊不卑不亢的顶了回来。

我不禁有些怒道:“难道读个八股就会有德?”“皇上,学子们熟读圣人之书,明白儒家教义自然比他们要有德行!”郑三俊说完,其他大臣都不由点点头。

他们全是科举上来的,自然觉得科举才是选拔人才的唯一方法。

我冷笑道:“若真是有德行,那么大明应该没有贪官才是,但现在,哼哼!李长庚,你来告诉他们,今年有多少官员给人举报贪污不法的?”大臣们都不好说话了,李长庚更是支支吾吾的,不知说什么好!我长立起身,踱了两步后道:“你们不要以为朕不知道,各府衙的运作情况,你们各府院有多少你们所说的胥吏,你们心底都清楚。

其他地方的官员更加不用说,除了自己外,还要任用好几名师爷。

刑名,钱粮,这些东西是只知读书的呆子能懂的?朕要的官员除了有德外,还要有经才济世之道。

你们都为官几十年了,也放过外差,朕若现在要制订一个治理黄河的方案,你们谁能说出一个子丑寅卯来?你们自己想想,当初你们荣登进士后,第一次做官可懂得什么?!你们学了多久才会,又为此走了多少弯路!”说道这我停了一下,喝口茶润润嗓子,也让他们消化消化我所说的。

“朕方才说的已经是老话重谈了,朕不止一次的说过,本朝科考是要做改革的,现在就从加入杂学这一科做起!这点不再说了,重新说回研究院的问题。

你们只知道盯着研究院的七品官职不放,你们有没有想到,我大明很多将领是从小兵做起的,他们不是一样没有参加科考就做了一方大员。

朕知道你们会说将士跟他们功劳不一样之类的话,但朕要说的是:你们都是一样的。

研究院研究出来的东西对我大明都极为有用,象朕先前让他们培育的玉米,番薯等农作物,对干旱地区解决粮食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功劳一样媲美于在地方救灾的官员。

所以朕觉得授予他们官职,是绝对合适的。

此事朕意已决,各大臣毋庸再言!”“这个……”韩鑛原想说话,但给我打断了。

“对于天工学院,大家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殿里的大臣都默然了!“没有人说话了?”“……”大殿内鸦雀无声!“郑三俊,你不是有不是意见吗?”“回皇上,微臣对格物致知的东西不太懂,所以微臣不敢妄言!”郑三俊说完,躬身低着个头。

连首辅都碰了钉子,其他大臣也全部垂首不语。

“其他人呢?!”“微臣不敢妄言!”顿时,我明白了!他们是要跟我搞对抗!各部大臣都是士大夫阶层,如今我另开了一条入仕之路,他们都认为这是破坏了数百年祖制。

更重要一点,他们觉得跟‘非进士出身’为伍有失自己的身份,也冲击了士大夫阶层,所以他们要捍卫自己的权益。

面对我独断的君权,他们就用沉默来应对我。

这实在太过份了,我厉声训道:“你们都什么意思?!朝廷养你们这帮大臣难道就是要你们这样来对朕!你们自诩满腹经纶,朕要你们拿出天工学院的章程,结果各个都不说话了!这样的科考,这样的进士又有何用?!”工部左侍郎张慎言出来跪禀道:“请皇上恕罪,非臣等不献策,而是微臣所想俱不合圣意!”我狂笑一声道:“哈哈,不合圣意?朕看,你们是为了你们自己!你们怕朕将三教九流的人都提为官员,跟你们这些士大夫在一起坏了身份,所以你们要保住你们的体面,保住你们的斯文。

你们世代深受大明恩典,身居高位不思为大明着想。

大明要坏就坏在你们这些人手里!”“皇上!”全部的大臣都跪了下来,趴着头!郑三俊膝行了几步出来叩首道:“皇上所提,微臣不知而不言,但皇上说大明坏在微臣等人身上,臣等万死也不敢应。

臣与各位臣僚秉从列祖列宗家法,条条皆有典籍可查。

大明历代臣子也是如此,微臣驽钝,不知何以大明就坏怀在微臣等手上。

皇上要如此责臣,微臣惶恐,就此请求致休归里,不阻贤能之士!”我冷笑的望着郑三俊道:“哼,好个列祖列宗的家法!要是真的有用,也就不会唐宋元明了!说得自己好似国家栋梁,结果全是井底之蛙。

可惜,朕的崇祯朝就没有于谦,张文忠这样的能臣干吏。

‘法无常理’都不懂!今日你们的表现,更让朕决心改制科考。

你们全都下去想想,明日再议!退朝!”我说完也不理下边的大臣们,径自拂袖而去!方正华喊了声退朝后,连忙跟了上来。

回到东暖阁,心里总觉得不舒服。

以前虽然也跟臣下有过意见相左,但都没有这次厉害。

这一次几乎所有的重臣都保持了沉默,这意味着什么?!我应不应该用至高无上的君权来推行我的新政呢?回想每一次改革,往往都是要用人头来开路的。

我是不是也该有铁血的一面?!“方正华,你觉得朕跟大臣们,谁对呢?”方正华连忙答道:“皇上,这是朝廷政事,奴才不敢插嘴!”“朕只是跟你闲聊,你且说说看!”“奴才觉得这事没有对错!”方正华小心翼翼的答道。

“为何?”“奴才觉得皇上的所言所行都是对的,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到。

大明几十年的财政困难在皇上手里得到了缓解,女真人也被皇上遏制住了。

特别是遵化一战,要是换了别人,只怕京师都保不住!皇上做的一切都有深意,奴才虽不明了,但奴才相信!至于跟大臣们的争执,让奴才想起了宫里老太监们说起前朝的几次争吵,又是何来的对错呢?!”前几次的争吵?方正华说得只怕是‘大礼仪’之争,还有万历年间立太子的风波,最后君臣相争的结果是大家都错了。

我回想这几件事情,不由深思起来——乾清宫里的大臣们见皇上走了,都跪在那不敢乱动。

过了好一会才有太监出来道:“皇上口谕,各大臣先行退下,明日再来商议!”这样,大臣们才爬起身来。

跪得久了,两脚麻痹,不少臣子都拖着腿,一步一步往外走。

“韩首辅,皇上这样,咱们做臣子的总不能不闻不问吧?!”走在后头的郑三俊叫住了韩鑛.其他人听见郑三俊这么说,也纷纷道:“郑大人说得是,咱们要劝谏皇上!”韩鑛心中正左右为难,见郑三俊这么问,便反口问道:“那郑大人又以为如何?”“自然是上奏折劝谏!”韩鑛摇头道:“上奏折只怕不妥,要是我等全联名上奏折,则没有了回旋的余地!”众人听了也有些犹豫,钱龙锡见大家意见纷乱,恐有什么变数,便开口道:“既然没有想到什么好法子,不如各位到内阁小坐,大家一起商议个周全的办法来。”

大臣们一想也是,便齐齐到了内阁。

分坐好后,郑三俊先出来点明主题:“各位大人,郑某是不赞成让胥吏为官的,这其中的祸害显而易见,他们无德无能,以后凭那点小聪明管制一方,危害甚烈。

再者各位都知道,皇上不是满足于天工学院的那些工匠,而是整个科考。

只要这次通过了天工学院的事情,科考被改动就即将到来。

诸位大人都是科考上来的,科考惟才是举,这样才能为朝廷选拔贤明。

那些不懂圣人之说的胥吏何来操守?我等不阻止,大明的基业可真要坏在我等手上。

百年后,世人又如何评价我等!天下千万学子的前途就在我等手上,是以绝不能让皇上另开仕途!”刑部尚书张致发则无不忧虑着道:“此事若通过,天下学子知悉,还不知是个什么境地?!”众人都点头称是,礼部尚书李标抚掌赞成道:“两位大人大人说得是,这些胥吏工匠连会试都未通过,只是懂得不务正业。

他们可以为吏,但不可为官。

不然以后吏部可就有得忙了,李大人,你说呢?”李标下首的温体仁心中不由暗骂李标狡猾:原先在皇上面前又不敢说,现在就说得这么大气。

不过这样的场合下,他自己也不愿表态,所以他选择了沉默。

王应熊跟他甚有默契,两人相对一眼,都明白对方的心思。

李标的意见,也就代表了礼部的意见。

吏部尚书李长庚心中有些犹豫,只是含糊道:“此事事关重大,大家要跟皇上从长计议!”成基命也帮腔道:“各位大人,在下觉得不宜采取过激的方式,如果激怒了皇上,我等不过也就是舍去一身性命。

但换上来的人能够似我等逆龙鳞谏忠言嘛?君臣相争,最终受害的是大明,是普天的百姓!”郑三俊又问道:“若是皇上不答应呢?”“在下会跟皇上说清各种利弊,皇上乃圣明之君,不会是非不分!”郑三俊不置可否的笑了一声,转而对张惟贤道:“英国公又以为如何呢?”张惟贤呵呵笑道:“本公可是一个粗人,科考的东西我也不太懂,能够在兵事上对皇上有所裨益已是侥幸。

其它的事情,我还是听各位大人的意见!”郑三俊还要说什么的时候,韩鑛起身总结道:“既然如此,还是按成大人的意思办,这样慎重而不冒失。

君臣之间就该同心同德,皇上有什么不妥的举动,我等大臣上殿劝谏便是。”

“在下支持韩首辅的建议!”贺逢圣总算找到说话的机会。

先前在大殿,他本觉得应该站在皇上那边,但皇上的话,将大臣都一棍子打翻在地,他就不好出来说话了。

而且贺逢圣内心深处,也不愿科考制度被修改。

“老夫也觉得慎重点好,一切都还在商议中,不要将事情闹大!”一向持重的钱龙锡也表了态。

内阁首辅,次辅都这么说了,六部官员们自然遵从。

众人回去后,都在思虑着如何劝谏皇上收回成命!异世明皇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