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虚位让贤崇祯四年的这个冬季已经变得有些难过,各部官员都战战兢兢的打起精神来办差,唯恐有什么闪失,他们都知道最近皇上的心情不好。
兵部已经是忙翻了天,各种所缺的补给都开始运往锦州。
若不是现在正是冬季,只怕还要按着新的兵制开始义务征兵。
最忙的还属内阁,各种各样的奏折都要先到这来拟贴黄,又要给出解决方案供皇上选择。
在先前几天,刘鸿训还强自撑着到内阁办公,但一场大雪后,就着了凉发起热来。
作为次辅的韩鑛连忙让人送他回府,休养了好些天才有点起色。
这样内阁只还剩下三个内阁大臣主事,忙得是一团乱。
好在女真人没有继续南下,马世龙的增援人马到达宁远后,事情才渐渐少了。
这天大雪过后,吏部左侍郎成基命刚下值回家就接到首辅的请帖,请他到府中一叙。
成基命拿着请帖看了又看,心中微觉怪异,这个时候首辅找他会有什么事呢?现在吏部还算安稳,又有李尚书坐堂,料来不应该是吏部的事情。
难道是首辅大人闲不住,要自个去汇报下部里的情况?毕竟刘鸿训一直分管着吏部,让他这个左侍郎汇报工作再合适不过。
想到这,成基命不敢怠慢,连忙乘轿前往首辅大人府邸。
至从当今皇上登基后,锦衣卫给发配到德陵作了护卫,特务刺探活动就极少了,大臣们也没有前几朝那么避忌。
平日三两个相熟的大臣下了朝,一起喝酒吟诗,甚至谈论朝政,皇上也不以为忤。
铭心堂的几位《明刊》主编就经常上朝下朝聚在一起谈论国事,有一回,黄宗羲带着几人跑到了天工学院和一心学院探讨本朝弊端,给御史抓了个正着,马上就参了一本,结果皇上只批下‘于制不合,其心也善’八个字,训斥一顿后不了了之。
打这以后,大臣们知道了皇上的心思,除了不拿公事回来做,其他也就没有那么严格了。
成基命进了刘府,仆人一早就在等候,他刚进门就给引到了刘鸿训的书房门口。
只见刘鸿训正坐在书桌前写东西,一瞥之下,发现却是在写奏折。
成基命就在门跟前侯着没有出声打搅,静待首辅写完。
刘鸿训写了会,抬头略要思虑,却看到门外的成基命,他连忙起身,笑呵呵的道:“行之来了,怎么不出声站在门口?来~来来,快坐下。”
成基命原字靖之,后避宣宗讳,改为行之。
时人相见,唯有相熟才以字称呼。
刘鸿训虽喊得亲切,但成基命还是按制行了两拜礼才坐下。
“下官看到大人正在写奏折,等一下也是应该的。”
刘鸿训一边答礼一边道:“行之客气了,又非在朝堂,不用这么多礼数。
来人,上茶!”见有客人来,刘府的小厮们早就准备好了茶水,刘鸿训一吩咐,马上就有仆人端了茶上来。
成基命刚下朝没有多久,热水都还没有来得及喝一口就过来这边,现在喝了几口热茶,暖了下身子,顿时觉得浑身舒服。
“上好的西湖龙井,觉得怎么样?”刘鸿训也喝了口道。
“好茶!大人今日气色不错,贵体无恙,下官就放心了。”
“有劳挂怀!老夫的身子,自己清楚,一时好一时坏的。
老了,人就不中用了。”
刘鸿训自嘲的笑道。
成基命听罢不由打量了下,发现首辅这几年确实老的很快。
与四年前相比,不仅两鬓霜白,额头的皱纹也深了许多。
“首辅为国事操劳如此,令我辈汗颜,下官以为,首辅身系中枢,还是要多保重身体才是。”
“老夫这身体算得什么,只怕耽误了皇上的大事。
皇上年纪虽轻,但心高志远。
你们身体健壮要多帮着点才是。”
“下官谨听大人教诲!”成基命依足了下官的礼仪。
刘鸿训放下手中的茶杯,感叹道:“行之你也别下官什么的,从岁数来看,我也不过痴长你一二岁,若从官龄来看,我还晚过你中进士。
唉,我这首辅也是当得蹊跷,昔日皇上留我在内阁已是隆恩,又将首辅相授,我是以死相报才能对得起皇上。”
“首辅这几年为皇上尽心尽力,满朝文武都有目共睹!”成基命客气的应对道。
刘鸿训摇头微笑道:“这不算什么,没有皇上支持,我这首辅早给人打下台了。
为臣者总要替君分忧,行之老弟这几年在吏部将考功司整顿得不错,虽不能完全杜绝下边官员徇私舞弊,但比之先前要好了很多。”
“多谢首辅夸奖!下官也是尽绵薄之力”“老弟,吏部的事情任重而道远,大明经过数百年的侵蚀,这下边官员们…只怕是象海忠介这样的人少之又少了。”
刘鸿训顿了顿又道:“皇上虽然给文武百官增加俸禄,但是人心不足,官场的贪污之风不是一下就可以刹住的。
现在卷宗上说得好像官员们都清廉如水,实际上不问也知。
就是老夫,每年人来客往的,要辞谢的书仪也有几千两。
吏治乃是朝政根本,下头的官员若是贪赃枉法,层层相护,朝廷纵有良策也给弄成四不象。
咱们在朝为官,地方上如何都是靠下边报上来,行之,这里可要心中有数啊!”成基命不知道首辅请他来说这番话是什么意思,是暗示他有什么事情发生,还是要他去做什么呢?他一时又想不明白,但这当头他也不能不答话,便含糊道:“首辅大人说得是,下官在考功司整顿,也是让四品以下的官员依据政绩来补缺。
这地方政绩历来都是上司考核,要想知道有没有作假,除了巡查御史到处走动,下官对此也是头疼得紧。”
“嗯,老弟总要另寻他策,有机会可以跟皇上通通气。
吏治总是要翻倒再来的,历年的整顿也是杀鸡敬猴。
月前老夫曾跟皇上提及此事,皇上曾言,要想各地官员洁身自爱,须得用回太祖皇帝的方法,狠狠惩治一批。
老夫也深以为然,欲将此事交付与你,把全国各府的官员都实查一遍,有过错者严惩不怠。”
“这…”成基命一时不知如何接口,若真的查抄起来,只怕没有多少人能躲得过。
本朝太祖皇帝为惩治贪官,几乎将地方官员都杀了个遍,其中不乏一些好官也枉死其中。
现在大明形势不如当时,这些支撑大明王朝的地方官虽不少是朽木,但要是一下子将官员杀尽,王朝不是倒得更快?首辅找他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情吗?成基命极不赞成这种作法,虽刘鸿训说这是皇上的想法,但他还是鼓起勇气反对道:“首辅大人,皇上存有此心,下官明日便写奏折谏议,请皇上慎重其事。
下官以为,吏治有如治病,所谓病去如抽丝,不可以猛药伤了本原。
遽然惩治大批官员,朝廷震荡便违了肃清吏治的本意。
吏治是需整顿,但不能过急,不如从一省做起,分数年完工。
吏治的事还望大人三思!”刘鸿训哈哈一笑,起身道:“好,说得好,我真没有看走眼。”
成基命愕然道:“大人,这是…”“行之,你不迎合圣上,有自己的主见识大体,这很好!我没有看走眼啊!先前那些话,皇上是对我说过,但已经给劝谏回去了。”
成基命也非笨人,瞬间就明白刘鸿训的意思,刚才说的话自然是为了试探他而说的。
“下官愚钝,还请大人赐教!”刘鸿训也没有多做解释,走到书桌前拿起面上的还未写完的折子,递给了成基命:“这是方才我还在写的折子,你先看看!”成基命双手接过折子,只看了一会便吃惊道:“首辅大人,怎的你要致休?”刘鸿训微点点头:“嗯!”“这是为何?”刘鸿训苦笑道:“唉,自己的身子自己清楚,做了四年的首辅,身体大不如前,皇上虽恩宠依旧,但我还是决意致休归里。”
成基命不禁有些疑惑,开头首辅还在讲要以死相报皇上,怎么现在又提出致休归里?当然这话他也不便相问,便道:“首辅大人身体方好,又在多事之际,岂可轻言身退,皇上必然不允!”“正是因为皇上恩重,老夫才想着致休。
现在精力不足了,再坐在首辅的位置上,只怕耽误了皇上的正事。
入冬后,我就跟孙慎行大人商量过,他也是年老多病,准备让贤了。
明年开春,就有许多事情要办,内阁让我们占着虚名不做事是不行的,现在内阁实际只还留有三人,岂不是要将他们也累垮了!”成基命听了不由肃然起敬,他掌管吏部多年,知道官场中人都是巴不得削尖脑袋往上钻,特别是象刘鸿训坐到首辅位置的大臣,已经是到了为臣的极致。
若没有人为难,一般都是要坐到老为止。
刘鸿训在恩宠之际却主动让贤,不得不让人敬佩。
“首辅胸怀宽广,下官拜服!”刘鸿训摆了摆手道:“不说这些,老夫行事只求对得起皇上,对得起天下就行了。
老夫致休后,内阁需要补充,若无意外,韩象云(韩鑛)将接任首辅。
我意推荐你入内阁分管吏部,所以才今日请你来一叙。”
这番话对于成基命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首辅推荐多半是可以进内阁的,从左侍郎升到做内阁大学士就是升了两级。
成基命虽不热衷官位,但心底还是泛过一阵喜悦。
“蒙大人错爱,下官何德何能!六部的各位尚书治国经验老道,廷推必然以各大人为主,下官不敢存这妄想。”
刘鸿训自负的一笑道:“你倒不要妄自菲薄,虽是廷推,可也要皇上的同意。
你在朝中官声不错,再加上老夫的推荐,应该没有问题。”
成基命知道他说的是实情,也不再拐弯抹角,直接问出了心中的疑问:“下官不明白,大人为何要举荐在下入内阁?从名望,资历来看,比下官好的人不说在野的,就是朝中也有许多。”
“按你所说,好过你的人却是不少,但却不是我要找的人。”
刘鸿训敲了敲桌子答道:“皇上欲励精图治挽回大明的颓势,这自然是天朝之幸。
但皇上毕竟年轻,许多事情需要快刀斩乱麻,也需要辅以文火,慢慢煎熬。
内阁中,韩大人为人稳重,但却接近保守。
贺大人年轻俊杰,其他都没得说,只是历事少,容易将事情办过头。
若天子有什么决断,老夫恐韩大人一味劝谏拒绝,伤了皇上的进取之心;又恐贺大人只是听命行事,最终将事情办砸。
所以老夫希望找一个能够明白皇上苦心,又能顾全大局,帮着皇上拾缺补遗之人。
老夫任首辅四年,也没有拉结过什么党羽,就是跟行之老弟你也是私交有限,此番找你说这些话绝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为皇上找寻一位吏治改革的人才。
老夫观察你也有段时间了,不会看走眼的!”听了刘鸿训这番肺腑之言,成基命着实感动了,他起身行礼道:“下官必不负首辅大人的重托!”刘鸿训连忙还礼:“咱们都是为了国事,不必如此多礼。
来,坐下喝茶。”
他自己也喝了口又道:“皇上行事每每都有出人意表,望行之以后奏对国事,都以天下为重,若皇上所作所为实有益于大明,即便不合祖制,也要支持。
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拘泥不化只会让大明越陷越深。”
“下官受教了!”成基命说得甚是诚恳,之前他象朝中许多人一样,对刘鸿训当任首辅,多少都有些替韩鑛打抱不平,毕竟刘鸿训才是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论资历怎么比得上韩鑛.现在他却是知道以刘鸿训的胸襟做这首辅当之无愧。
成基命与刘鸿训再无隔阂,喝过一轮茶后,成基命也不避忌的问道:“首辅大人,这次若是荣归后,内阁将还有谁补进来?”刘鸿训思虑一会道:“嗯,现在英国公风头正健,孙承宗大人又去了辽东,只怕入内阁是意料中的事情,就算朝臣不说,皇上也会提出来。”
“内阁是要有一位知兵的大学士,英国公入阁正好!”“至于还有一位,只怕如你所说真的是要廷推了。
工部左侍郎刘宗周倒是条件不错,资历,才识都是有的,老夫先前也很看重他。
可惜他少年得志为人太傲,若他掌权,只怕与皇上不得相处。
你看他从万历二十三年中进士,一语不合就引疾归里,为官的时间还不足老夫。
他这样的人,或许为仕林清流所重,但作为辅臣,意气用事乃大忌。
是以老夫不选他!”“吏部右侍郎何如宠倒也不错,只不过稍差于你,既然吏部进了一位,那么就不好在取他了。
礼部左侍郎李标条件也可以,不过年纪偏大了些,右侍郎温体仁呢,只怕得不到大臣的推荐。
剩下这一位,只怕还是要听皇上的决断。”
成基命消化了刘鸿训的分析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人选多半还是看孙大人举荐的是谁?”刘鸿训点头道:“极是,极是!不过是谁入阁影响有限,现在大明最紧要的就是兵,吏,户三部,一旦女真人的攻势减弱,皇上必然会再拿吏治做文章,行之要早做准备。”
刘鸿训已然将成基命作为自己的后继之人,成基命也大是佩服这位为国为民的首辅大人。
当下两人相谈甚欢,直到傍晚时分才离去。
刘鸿训原本还想留着他在府中吃饭的,但转念一想,大臣相交虽然皇上不追究,但毕竟惹人闲话,还是慎重点好,也就没有再挽留。
见完成基命,刘鸿训心情大好,吃过饭,连夜将奏折写好。
在奏折中,刘鸿训不仅推荐成基命入内阁,还将他们这次会面的经过也写了进去。
毕竟有些事遮挡不住,还不如直接上报圣上绝了后患。
过了两日,他又去了趟孙慎行的府邸,两人商议一起上书皇上,致休归里。
至从广宁兵败后,两位内阁大臣因病出缺,孙承宗又去了辽东,朝中不少人都把眼睛盯到了内阁大学士的位置上。
毕竟崇祯朝的内阁大学士不比以前,不再是一个正五品的小官,而是从一品的朝廷重臣,权力已然凌驾在六部尚书之上,内阁大学士成了名副其实的宰相。
是以,刘鸿训的折子还没有递上去,那些串门路的人陡然多了起来。
人去得最多的便是韩鑛的府邸,随时都有人在厅里恭候,搞得韩鑛不厌其烦,索性让家人把求见的官员一律挡在门外。
最惨的还是贺逢圣,论资历他是最浅的,前来拜访他的官员无不都是远胜于他,他又不能象韩鑛他们一样,来个闭门谢客,只好苦笑一张脸应付。
我听了贺逢圣的诉苦不由大笑不已,那些前去他门前走门路的也太笨了,不知道贺逢圣于我无话不说,纯粹是自讨没趣。
少不得我还要给他们一顿训斥!看罢刘鸿训两人递上来的折子,让我有些意外。
他们能够主动退位让贤,不由得我不感动。
特别是这几年他又尽心尽力的帮我打理朝政,若不是他主动提出,我倒还真不好开口让他致休。
对于这样的一个臣子,我也不能让他太吃亏。
沉吟一会,就有了想法。
至于新进的内阁人选,倒让我颇费了一番心思去思量。
异世明皇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