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安南之行(新版)安南原有交趾之称,五代时建国,受后梁,南汉管辖。
后历代都依附中原。
太祖时封其主为安南国主,三年一贡。
成祖时安南内乱,曾派张辅率军攻克安南,并设立交州郡。
其后撤销,安南复立其国。
嘉靖到万历年间,安南再次出现内乱,莫氏与黎氏争权,安南分裂。
直到天启四年,黎氏发兵攻击莫氏,克之,杀其长子,掠其妻妾及少子以归。
莫敬宽与次子逃入山中,复回高平,势益弱。
至此,黎氏占据安南大部分国土。
天启五年,黎氏派使者上贡,封为安南国主。
安南都会在交州,原本在清华城后因战事,迁往漆马江。
万历二十七年,会叛酋潘彦构乱,于是在迁回清化。
大明水师在近清化靠岸,郑芝龙在海边留守,李原吉带着郑芝虎等百来人护卫登陆后,即拜访当地官员。
因为李原吉他们手持诏书。
当地官员不敢怠慢上国使者,一边派人护送到清化,又一边叫人上报。
清化距海边数十里,是以李原吉等第二天就到了清化。
时交州近大明,所受影响甚深,故交、爱二州多倜傥士,较他方为异。
清化为安南都城,为安南繁华之地,有数十万人口。
李原吉进得城来,看到两旁也是茶楼酒肆,街边不少商贩在叫卖,除了建筑比中原简陋,所用材料有些不同外,倒也与中原的大城没有多大差别。
护送的安南士兵在前开路,李原吉等沿着官路到达内城。
内城门口已经站着安南的礼部司官在此守候,那司官见到李原吉便躬身行了一礼。
“上国使者远道而来,敝国举国上下无不欢颂。
敝国主已知上国使者降临,特让小人在此迎接。”
这司官汉语倒说得很是流利。
“嗯,那就劳烦了,不知我什么时候可以拜见国主?”李原吉头一次出使,有些心急此事,越早办好,也就越安心。
礼部司官答道:“敝国国主已做安排,上国使者一路劳顿,请使者于宾馆休息。
明日我主在大殿会见使者。”
说完又是躬身行了一礼。
李原吉知道今天是见不到安南国主了,只好回礼道:“那就有劳带路了!”当日,李原吉一行人在馆内休息!因为安南最近几十年一直是莫氏黎氏对立,战争的氛围很重,因此安南的皇宫坐落在城中高处,易守难攻,从外围来看,就是一个独立的堡垒。
安南的皇宫仿建于大明,但由于这里湿热,处地势较高,内堂用宽竹铺地。
除规模较小外,建的很有当地的特色。
在安南竹子也是主要的建材,甚至比木材,砖土用得还多。
一般也就只有官府才用砖土,百姓都是用竹子,茅草搭建房屋。
因受汉族文化影响,皇宫内的门匾,旁边立着的碑文无一不是用汉字书写的!李原吉第一次到这来也忍不住望四处观望了下。
李原吉随着礼部的司官进了宫门,由正门进入大殿。
殿内正中安南国国主黎维祺坐在龙椅上,堂下两边盘坐着安南大臣。
李原吉打量了下那端坐的国主,只见那维祺年方四十有余,个子较为矮小,身着六旒兖服却有一番国主的威势。
李原吉一眼过后躬身行礼。
“大明户部左侍郎李原吉拜见安南国国主。”
此黎维祺虽受汉文化影响,但不通汉语,所以礼部司官在旁充作翻译。
“李侍郎免礼,不知上国使者突来敝国,上国有何差使?”“天启五年,国主一统安南,入京进贡。
今新皇登基,是以诏告四方。
安南素为大明藩国,皇上派我出使,令两国交好。
请国主奉接诏书!”那国主听到这话,连忙起身,礼部有关人员备好香案,国主行三跪九叩之礼后,李原吉展开诏书宣读。
诏曰:“咨尔安南国王黎维祺,维潭乃祖父,守境南陲,称籓中国,克恭臣职,以永世封。
朕荷天地之灵,肃清华夏,驰书往报。
卿即奉表称臣,专使来贺,法前人之训,安遐壤之民。
眷兹勤诚,深可嘉尚。
是用遣使赍印,仍封尔为安南国王。
于戏!视广同仁,思效哲王之盛典;爵超五等,俾承奕叶之遗芳。
益茂令猷,永为籓辅,今遣户部左侍郎李原吉出使,使两国交好,讲信修睦,各保疆土,钦哉。”
安南国主听了翻译也是听得是懂非懂,只是照例的册封!撤掉香案,接过诏书后,于是他开口道:“上朝使者,天朝皇帝登基,我安南为藩国,是否要上贡朝贺?”“皇上有旨意说,安南国还是按原先旧制,三年一贡便是。
皇上又说,安南曾在天启五年来朝请求以米互市,可见安南国内存米甚多,皇上欲用以支各镇军马,免去从江南调米之苦。”
“既是天朝差遣怎敢不从!按旧例愿献五千石以资上朝军马!”李原吉呵呵一笑,“国主言重了,我大明朝一向都是“厚往薄来”,皇上有言:以互市为折中法子,愿长期互市,两国交好,无需刀兵相见。”
那维祺国主亦是聪明人,马上答道:“此吾国夙愿也!”时安南已平和四年,与四周各国交好,是以仓廪充实。
因不与大明互市,茶叶,陶瓷,丝绸,铁制品都很是匮乏,而旱路到大明境内也是路崎难行,偷贩过来的也很少。
李原吉得到安国国主的允许后,就在靠岸的不远县城开设互市的集市。
附近百姓得到消息,都运来粮食换取用品。
不少大户人家载着车马,运来粮食,运回茶叶,陶瓷等!更多的是那些商家,看到有利可图,大规模的吃进这些物资,准备囤积后再卖。
一时间这海滨县城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最大的买家自然还是安南国主,仅皇室就换了十万石的大米出来。
大明水师上的人都开始变成了苦力,将领都变成了商贩。
一袋袋的货物从船上搬下来,另一边则一袋袋的大米搬上船。
过得几日,李原吉在馆驿陪着几位将领在饮酒,但见礼部司官带着个外族人来。
司官行了一礼后,开口说:“李大人,这是暹罗(今泰国)国使者,他听闻天朝在此互市,也愿以大米换取大明物资,不知大人是否应允。”
李原吉没想到是这么个好消息,当场表示同意。
十来日后,暹罗运来大批稻米,商船装满后,明军留下郑芝虎那支队伍在这护卫李原吉,其他商船由郑芝龙带领,护送回厦门。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连老挝也派人来请求换取粮食。
至此,李原吉的心才真正的落地。
而厦门这边,在巡抚熊文灿的严厉监督下,已经配好了各样的运粮车,同时从浙江调来船只,准备分两路送往杭州,再从大运河运回京城。
不久李原吉写好奏折,六百里加急上报,于十二月初抵达京城。
臣李原吉顿首:至奉皇上圣谕,出使安南,臣战战兢兢,唯恐举措不当,致使皇上筹谋垂成。
天幸皇上隆恩,臣抵达安南后,宣皇上圣谕,安抚安南国主,扬我大明兵威震慑宵小。
于清化首府互市。
换得米粮一百六十三万石。
折去消耗,及福建,浙江所用,留有一百一十九万石运往京城。
除安南,暹罗与老挝亦请求与大明互市,臣擅自同意,请皇上定夺!臣与福建提督郑芝龙来安南时,于广东海域遭海寇刘香袭击,全赖郑将军力战,得以保全。
刘香等匪众,已被我大明水军击沉。
臣为郑将军请功!臣出使后,察各国互有物产,如能往来互利,可使我大明受益。
臣请除禁海令,使民间可商贩于期间,朝廷设定海关,征税外,亦可免朝廷运粮之苦!皇上明鉴万里,臣当竭力料理未完之事,以报君恩。
我看到这封奏折的时候,心里总算放心了,原本我还担心有什么意外,也担心安南国根本就没有这么多余粮,没想到,暹罗与老挝也参与其事。
难怪可以换到这么多粮食。
这个李原吉还是很有眼光,知道禁海的弊端,也看到让民众出海商贩的好处!这个禁海令我是会取消掉的,这不仅可以增加我的税收这么简单。
也可以打击原先那些在走私的商船,和外国商船。
同时我也想打开倭国的国门,从倭国换入大批白银。
因为国内开矿已经难以满足现在对银两的需求,如果不改善的话,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现在的白银增加只是靠澳门葡萄牙人输入而已,这等国之大事,应该操纵于自己手里才行!粮食的解决,可以使我开展新的改革,我翻着李原吉的奏折开始思虑当前要做事情!异世明皇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