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终点 做人不能太高调(1 / 1)

善败者刘备 剑眉枉凝 1598 字 7个月前

当领导的必备素质之一是团结人、会用人。

为体现一荣俱荣休戚相关的团结精神,做了汉中王、大司马的刘备,自然要对手下的文臣武将大加封赏。

其中最为光辉夺目的是六个人。两个文臣,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四员猛将,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许靖虽然加盟刘备集团的时候极不光彩,但在担任刘备政府秘书长(左将军长史)的时期,许老先生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不顾年过七十高龄,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仍然为刘备政府的人才评价工作发光发热。

作为一个出色的老板,刘备对员工的工作情况向来了如指掌。看着许老先生工作这么卖力,刘备老板终于一笑泯成见,对他刮目相看,给予汉中王太傅的高级官职,位列文官之首。

法正则因为攻取汉中的精彩建议,以身挡箭的耿耿忠心,定军山之战的超群谋略,更加受到刘备的信任和器重。尚书令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参与机要,掌管并处理领导的奏章文书,可见法正此时的受信任程度。

至于前、后、左、右四位四星上将的人选,刘备和诸葛亮等人着实费了一番思量。

诸葛亮指出,黄忠以军功升迁,名望远远比不上关羽和马超。如果他们四人一起升为四星上将,那么马超和张飞都上过汉中前线,亲眼看到了黄忠的功勋有多大,不会有什么话说,但关羽就不一样了,既没见黄忠的大功,又一向心高气傲,恐怕会心里不爽。

诸葛亮的这番话,虽然说得有理有据,却不排除有为赵云争取四星上将名额的用意。以刘备手下武将的资历和名望来看,黄忠的名额如果空缺下来,递补的一定是赵云。

但诸葛亮的建议被刘备否决了。换句话说,刘备不同意赵云出任后将军。

这里有一个疑问,刘备为什么不提拔赵云。

赵云追随刘备的时间不可以说不早,二十年纵横南北建立的功勋不可以说不多,以至于近年来的影视作品当中,赵云的风头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甚至盖过了关羽,成为刘备手下的第一名将。

赵云的武勇、忠义、谋略,当领导的刘备不可能不清楚,但为什么在夺取益州之后给了赵云一个翊军将军的官职,此后长达九年一直没有提拔呢?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见仁见智,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有人就拿这件事作为证据,认为赵云在刘备后期其实不受重用。这个论调很容易推翻,最有力的证据在于南朝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古今刀剑录》。书中记载刘备在称帝后的第一年铸造了八柄宝剑,一把自己佩戴,三把给了三个儿子刘禅、刘理、刘永,其余四把分别赐给了诸葛亮、关羽(此时关羽已死,应当是赐给了关羽之子关兴)、张飞和赵云。可见,赵云是刘备最为器重的四位心腹大臣之一,在刘备心中的位置远在马超、黄忠等人之前。

既然赵云如此受刘备器重,那为什么偏偏得不到提拔呢?

我的看法是,刘备不提拔赵云,与唐太宗临终前把名将李勣(即徐世勣,传说中的徐茂公)贬到偏远地区的用意明显是一致的——让自己的接班人对大将有恩,大将就会对接班人更加忠诚。

所不同的只是李勣被贬的原因明确载于史书,而赵云不被提拔的原因是个历史空白。所幸历史不只是白纸黑字,即便史书上有许多空白,我们还可以从字缝里读出一点东西。

刘备不提拔赵云,其实是一种帝王权术。

后来刘禅即位,立即加封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很可能就是遵循刘备生前的安排。如此一来,刘禅对赵云的救命之恩算是有所报答(老板不能一直欠着员工的人情),而赵云受到封赏就会对刘禅更加忠诚。

这个推测,还有一样东西可以作为佐证——年龄。

虽然赵云和黄忠的确切出生年月已经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赵云的年龄要远远小于黄忠,而且小于刘备。所以刘备将赵云看作可以辅佐儿子的大将是非常靠谱的。

事实上,赵云确实是蜀汉五虎大将中,在后刘备时代还活着的唯一一人,坚强地活到了最后,辅佐了刘禅整整六年。

当然,诸葛亮的建议虽然被刘备否决了,但他的顾虑绝不是多余的。

作为一个办事稳妥之人,诸葛亮从来不说没意义的废话。

作为一个修史严谨的人,陈寿也从来不记没意义的废话。

不是诸葛亮对黄老将军存有偏见,而是有一个人做人太高调了。他的高调,不只是诸葛亮知道,后来的陈寿也知道,甚至全天下人民都知道。

这个人正是关羽。

关羽如此高调是有资本的。闯**江湖几十年,关羽早已名满天下,他是刘备帐下第一大将,勇猛盖世,忠义无双,博取封侯已近二十年,镇守荆州也有八年。阵斩颜良,辞曹归刘,这几个近似神话的故事,都是确凿无疑的史实。这一切让本就自命不凡的关羽,感觉更加良好。

当初马超归顺刘备之后,关羽很想跟这个风流一时的人物切磋切磋。但关羽长期镇守荆州,偏偏见不到在益州的马超,想来想去写了一封意味深长的信,送给诸葛亮。

作为一个不世出的人才,诸葛亮当然不是吹的,他看懂了关羽的意味深长,于是写了一封回信。他的回信可以说是和稀泥、玩平衡的教科书式的榜样,既不得罪任何人,又能让关羽满意。信中回答说:

“孟起(马超)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英布)、彭(越)之徒,当与益德(张飞)并驱争先,犹未及髯(关羽)之绝伦逸群也。”

关羽见到信后,心中悬着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心情愉悦地把信拿给大伙看。那意思是说,大伙都来看看,不论什么时候,不论来了谁,我关某都是刘备帐下毫无疑问的第一名将!

当加封前将军的使者费诗一路风尘从成都赶到荆州后,关羽不但没有升官的喜悦,反而有几分不爽。因为他发现,第一名将一下子有了并列四个,虽然自己依旧排名靠前,但究竟谁轻谁重?还是不分轻重?他实在有点搞不懂了。张飞还罢了,是出生入死的老兄弟;马超也罢了,人家是当过一镇诸侯的历史风流人物;黄忠算什么?一个一辈子没闯出名堂的老兵!

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便放话出去不想当这个前将军。

费诗开导关羽说,作为一个干大事的老板,刘备要用的人才自然是多多益善。就像当年刘邦重用韩信,但说到底还是萧何、曹参等一起从小玩到大的伙伴们关系更铁。关将军你在老板的心中,同样“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何必太计较官位谁高谁低、薪水谁多谁少?

费诗这么说,绝不是因为他口才棒、应变能力好,而是出发前曾被老板刘备指点迷津。

当诸葛亮提出质疑之后,刘备就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关羽的高调,全天下都知道,一路相随走过三十多个春秋的刘备更是一清二楚。

费诗遵循老板刘备的指点,除了带来上面那一番话之外,还奉命带着两样重要的东西前来——符节和黄钺。

这两样东西,我们在读古代史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比如,苏武牧羊时,手中拿的那件装饰有旄尾的棍状物品就是符节,苏武把它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周武王攻入朝歌后,商纣王已经自焚而死,不过武王还是把纣王的头给砍了下来,用来砍纣王头的武器有点像我们砍柴的斧头,不过它是明黄色的(以金或铜装饰的缘故),它的学名就是黄钺。

想想这两件事,我们就能明白,符节和黄钺简单来说都是皇权的象征,把他们授予大臣,一般称为“假节”和“假节钺”,作为加重权力的信物,与古装戏中的尚方宝剑有点相似。不过符节和黄钺的用途以及代表的权力,是有很大差别的。简单来说,大臣“假节”可以斩杀中级干部以下的人,“假节钺”则甚至可以斩杀“假节”的高级干部。可见,“假节钺”的大臣地位和权力远在“假节”之上。

此时,关羽就得到刘备授予的“假节钺”殊荣,而且是唯一一人(张飞、马超两人只是“假节”)。也就是说,此时在刘备集团中,关羽的地位是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刘备对关羽的器重,可见一斑。而关羽仍然对黄忠与自己平级一事不大高兴,就只能说明他实在高调得有些过分了,连自己人都看不起,不会搞团结。

古人的处世哲学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太高调。

关羽高调的作风,透露出高傲的性格,也为他人生最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不过在悲剧之前,他将迎来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