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看不到的奏章(1 / 1)

善败者刘备 剑眉枉凝 838 字 7个月前

当然,没有人能未卜先知,人生很多时候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此时的刘备与手下的猛将谋臣,都沉浸在一片胜利的喜悦之中。

大家都想乘着战胜曹操的喜悦,再来个喜上加喜——拥戴刘备为汉中王。

这意味着刘备要在汉朝中央政府之外,另立政府,建立汉中王国。

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设坛场于汉中沔阳(今陕西勉县东),即位汉中王,拜大司马,立刘禅(阿斗)为王太子。

刘备即王位,当然少不了文臣武将陪同、大批精兵列阵等可以编入程序的固定项目。其特殊之处,在于一封奏章——写了一封皇帝看不到的奏章。

奏章的内容很长,文辞很美,实际上是一封请愿书。刘备手下马超、许靖、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法正、李严等一百二十位文臣武将组成请愿团,向远在许都的傀儡皇帝刘协请愿,中心思想是告诉皇帝及全天下:曹操作恶,社稷遭难,只有加封皇族出身的刘备为汉中王,才能拯救大汉江山。

此时皇帝掌握在曹操手里,不但不可能批准这一份请愿书,而且很有可能连请愿书的影子都看不到。所以请愿书最后也写明,既然皇帝做不了主,大伙就这么决定了。不论皇帝批准不批准,刘备即位汉中王那是众望所归。

需要指出的是,刘备这个汉中王与刘协同志当皇帝之前的封号陈留王,虽然同样是诸侯王,王号都来自地名,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汉朝从刘邦开国以来四百多年,除了皇帝姓刘这一条基本国策没有改变,其他的很多制度都已非复旧容颜了,其中诸侯王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西汉刚刚建立的时候,为了激励功臣,封了韩信(齐王,后改封楚王)、英布(淮南王)、彭越(梁王)等几个猛人为王,个个地方千里,兵强马壮。有这些猛人占着大片土地带着大批军队当王爷,刘邦晚上连觉都睡不踏实。但他不能不这样做。因为当时天下大乱,他要打败项羽,必须给这些猛人最好的待遇,不然谁给他干活?

等到项羽败死乌江,就到了兔死狗烹的时候了,这几个异姓诸侯王最终都被刘邦一锅把全家给烩了。此后,刘邦定下了“非刘氏不得王”的铁律(很快就遭到他老婆吕后的带头破坏)。不过,诸侯王的封地和权力依旧很大,除了相国由中央政府任命,其他高级官职统统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差不多可以算是独立王国。以至于后来刘邦的孙子汉景帝不得不听从晁错的建议进行削藩,还激起了以吴王刘濞为带头大哥的吴楚七国之乱。到猛人汉武帝的时候,才通过推恩令等方法,逐步解决了诸侯王尾大不掉的问题,从此汉朝诸侯王只需要睡着拿工资,躺着享清富,没有多少权力了。

刘备即位汉中王就是“以汉初诸侯王制”,封地有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五郡,建立起一个与曹魏分庭抗礼的独立王国。

刘备此时地盘广大,偏偏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五郡作为封地,而且封号不叫“蜀王”不叫“巴王”偏偏要叫“汉中王”,很明显要勾起人们对于一个人的回忆,这个人就是他的老祖宗——刘邦。

刘邦当时被项羽封为“汉王”,封地就是汉中、巴、蜀三郡(当时没有广汉、犍为郡,地盘与刘备五郡大致相当)。后来刘邦出兵关中还定三秦,最终成就帝业,建立汉朝。

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也是一种政治宣传的手段,刘备要以老祖宗刘邦为榜样,踏着刘邦走过的道路走下去,统一天下,建立帝业,而且他是要继承汉室江山,并不是改换门庭重新开张(虽然实际上与重新开张差不多)。

鉴于以诸侯王的身份掌握朝廷大权有点不伦不类,刘备同时还正式出任大司马。大司马位列三公,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刘备出任大司马,“董督三军,扫除寇难”就更加名正言顺了。

即位汉中王、出任大司马的最后一道流程,是刘备向汉献帝再上一封奏章。

这同样是一封皇帝看不到的奏章。不同的是先前的一封是请愿书,这一封是就职演说。

至于就职演说的内容,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无非是说些自己能够坐上这个位子,是领导和同事的信任,以后要更加努力,将事业进行到底,不辜负大家的期望,等等。

随着就职演说一起发出的,还有中央政府先前发给刘备的左将军和宜城亭侯大印。刘备交割清楚,从此无论是在实质上还是在名义上,都与曹操彻底划清了界限。

所谓汉贼不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