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统治下的益州,差不多是无政府状态。现在刘备兼任益州牧,新人新气象,需要将百废待举的益州改弦更张,建设成民富国强、上下团结、奋发向上的抗曹根据地。
首先进行的是组织建设。
治国重在治吏。国家机器为解决问题而设立各级官吏,但国家最大的问题也就在于官吏。组织建设的核心就是用人。只有用人得当,各级干部廉洁奉公,贤能人才得以施展,上下才能团结一心,国家才能蓬勃向上。
大战过后,论功行赏是迫切任务。刘备也对功臣大加封赏,关羽、张飞、诸葛亮、法正四人获得赏赐最高,每人都是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可见,刘备以往用人主要靠感情笼络,原因不是吝啬小气纯忽悠,实在是开不出高工资。如今财大气粗,出手相当阔绰。用人策略除了事业感召、感情笼络之外,又加上了待遇丰厚一条。
人事安排方面,**寇将军、襄阳太守关羽正式受命“董督荆州事”,代理荆州牧;征虏将军张飞,兼任巴西太守,镇守要地防御张鲁;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升迁为军师将军,兼任政府办公厅主任(署左将军府事);庞统死后的首席谋士法正升为扬武将军,担任成都市长兼京畿军区司令员(蜀郡太守);新近投效的猛将马超为平西将军,沿袭原先的爵位都亭侯;牙门将军赵云,升为翊军将军;裨将军黄忠,作战勇猛,“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升任讨虏将军;年轻人魏延,升任牙门将军……一干功臣,大多加官晋爵,皆大欢喜。
此外,三位老资格的文臣——从事中郎麋竺、简雍、孙乾,全部得到升迁,分别出任安汉将军、秉忠将军、昭德将军(请注意这几个官号的含义,都是刘备独创的官号),其中安汉将军麋竺官阶还在军师将军诸葛亮之上,体现出刘备用人不忘旧人的特点。
除了重用老部下,刘备对益州人才也一并选拔任用。
年过花甲的老一代人才评论家许靖(许劭许子将的堂兄),在董卓时期就出任中央政府人事部要员(除尚书郎,典选举),当了一回历史风流人物,后来却流落到益州,在刘璋手下打工,担任蜀郡太守。刘备围攻成都的时候,一向很有眼光的许大人看出刘璋日薄西山,刘备前途光明,竟然做出了令人十分不齿的事情——逃到城外投降。更可悲的是,许大人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居然在逃跑途中被当场抓获。不过刘璋也明白大势已去,没有对他进行处罚。
历来重视忠义的刘备,对许靖的行为打心眼里瞧不起,本来没打算给他官做。此时法正站了出来,指出许靖这种人就是典型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但老板你要想干一番大事业,又必须用这帮人。为什么呢?因为许靖的名声实在太大了,如果你不用他,不明真相的人会以为是你不能任用贤人。你就当是燕昭王拿郭隗树立一个重用人才的榜样,不但要用许靖,而且要重用。诸葛亮也说:“(许)靖人望,不可失也,借其名以竦动宇内。”(《诸葛亮集》)于是,许靖光荣出任刘备政府秘书长(左将军长史)。
蜀中名臣董和,被任命为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一起掌管左将军大司马府事,两人合作十分愉快。董和去世后,诸葛亮还追思不已。
黄权、刘巴这两个当初劝阻刘璋迎接刘备入蜀的益州干部,也被刘备收归帐下,黄权出任偏将军,刘巴担任左将军西曹掾。此外,先前投降的吴懿、李严、费观,以及庞羲、射坚等人也全部受到任用。
名不副实的人用了,曾有过节的人也用了,益州的人才基本被刘备招聘到麾下。从此,刘备集团除了原来的流亡老班底和荆州人士组成的庞大阵容,又加上了益州人士作为新鲜血液,手下人才济济,一派欣欣向荣。
对刘备夺取益州之后的用人情况,《三国志》中明确写道:“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刘)璋之所授用也,吴懿、费观等又(刘)璋之婚亲也,彭羕又(刘)璋之所排摈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
值得一提的是刘备重用法正。法正不同于诸葛亮、庞统等人,他虽然有才华善谋略,人品却不怎么样。刘备能够重用法正,说明他的用人之道,已经不同于早期多用性情相投、才德兼备的人,而是广收人才,一个人只要有可用之才就给予任用,用其长而不计较其短,这有点像刘邦重用睡了嫂子的陈平。当然,这也与刘备事业发展壮大有关系,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些有才无德的人,你不用就被别人用了,反而危害更大。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道德品质不好的人,有时候也得用,而且也不是不可用,关键要看老板能不能镇得住。比如司马懿,在曹操手下也就是个乖乖听话的小跟帮,在曹芳手下他就敢发动政变欺负老板。
毛泽东对刘备的用人有一个中肯的评价: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组织了一个班子南下,到了四川,同“地方干部”一起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根据地。尽管刘备比曹操所见略逊,但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
刘备虽然军事才能、文学才能比不上曹操,但在识人、用人方面的能力,堪称三国无双。
其次是迫在眉睫的财政工作。
府库被将士们洗劫一空,将士们爽了,刘备却不爽。因为作为一个老板,手中没钱是万万不行的。要打仗,没钱不行;要封赏,没钱不行;要开工资,没钱更不行。正在刘备资金链断裂、为钱犯难的时候,新员工刘巴解决了这一难题。
让刘备捉襟见肘的财政危机,在刘巴看来不过是一碟小菜,他轻描淡写地提出建议:“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巿。”(《三国志》注引《零陵先贤传》)简单来说,刘巴的对策就是造钱,由官府铸造新的大面额的货币,然后发行流通。
在今天看来,刘巴是一位懂得宏观经济学的人才,他运用金融知识,以投放适量货币的方法,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危机,取得了“数月之间,府库充实”的良好效果。
刘巴这个人,确实有才能,但他与刘备有些不得不说的不愉快往事。刘巴字子初,是荆州零陵人。曹操南征荆州的时候,荆州很多士人追随刘备南逃,而刘巴偏偏与众不同向北跑去投降了曹操,被任命为总理秘书(丞相掾),奉命前去招降老家零陵等江南三郡。曹操赤壁战败后,刘备南收四郡,刘巴断了归路无法逃回北方,但他还是不打算归顺刘备,竟然远远地躲到交州去了。后来刘巴辗转到了益州,给刘璋打工。刘璋被张松忽悠迎接刘备入蜀的时候,刘巴与黄权、王累等人纷纷劝阻。刘备占领益州后,刘巴最终无处可逃,落入了刘备手中。刘备一方面看重刘巴的才能,另一方面要给天下人树立一个不计前嫌重用仇人的形象,在围攻成都的时候,就高调下令将士不得伤害刘巴。占领成都后,刘备任命刘巴为左将军西曹掾。此时解决财政危机,不过是刘巴牛刀小试。
财政工作重在开源。我国历代政府除了向百姓征收赋税之外,往往对盐、铁实行专营政策,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刘备也不例外,专门设置司盐校尉与司金中郎将等官职,分别管理盐、铁专营工作,控制这两项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同时也是重要的军需物资行业。
整体来说,刘备政府在益州的财政工作,是在擅长内政的诸葛亮的主持下开展的。日后刘备出兵征战,诸葛亮就镇守成都,做“足食足兵”的后勤工作,类似于西汉初年三杰之一的萧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