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遭遇虎豹骑的地点是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
从襄阳到当阳长坂,共三百余里,刘备的军民混合队伍走了十多天,曹操的虎豹骑只走了一日一夜(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
什么叫急行军?虎豹骑给出了最佳的诠释。
如果没有马鞍和马镫的帮助,日夜不停奔驰三百里,将士们累都可以累死,大腿和臀部会严重磨损。在这种情况下还想立刻发动猛烈进攻,那就有点不把虎豹骑的将士当人使了——他们当然不可能是超人。即使有个别人骑术高超,身体强壮勉强可以做到,但五千虎豹骑不可能人人骑术都如此精湛。所以曹操的虎豹骑装备有马镫或类似马镫的配件,是非常有可能的。
追击刘备,又一次体现出曹操卓越的军事才能。曹操在新野一带接到刘琮的投降书后,准确判断出刘备将要南撤占据战略要地和军需物资囤积地江陵。
江陵如此重要,曹操当然不会眼睁睁看着它落到刘备手中。他将运输部队留在后边,亲自率领大军迅速向襄阳开进。到达襄阳后,确认刘备已经向江陵撤退,他更是将收降纳叛的统战工作暂时放到一边,立即部署追击刘备。为求万无一失,针对刘备分军南下,他同样分军追击。
曹操毫无疑问是军事奇才,分得清轻重缓急,做决策当机立断。同时可以看出,曹操是将刘备视为头号大敌优先考虑的。
这一次,曹操希望在南下之路上给刘备一个大大的惊喜,彻底终结刘备奇迹般的逃亡生涯。
事实上,曹操几乎就要做到了。
曹操亲自率领的五千虎豹骑经过一日一夜的急行军,军队已经十分疲劳。但最高领导曹操本人身先士卒与小兵们一同追击,领导不喊苦,小兵们只得咬紧牙关跟着前进。
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备队伍的时候,虎豹骑的将士以及他们的战马都很疲惫,不过令他们欣慰的是,经过多日行军的刘备军队,处境也好不到哪儿去。
刘备军队在行军中难以保持队形,许多士兵都被分散开来帮助老百姓推车扛包,仓促遇敌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这样一支既疲劳又无阵形的军队,在虎豹骑雷霆万钧之势的突击下,瞬间土崩瓦解。
面对此时此境,刘备别无选择,只能再一次抓紧时间跑路。
刘备逃命非常仓促,第四次不得已丢弃了老婆孩子,跟在身边的只有诸葛亮、徐庶等几十个人。
这是乱世的生存法则,老婆孩子远远比不上谋臣武将重要,妇孺老弱远远比不上青壮男子逃命方便。
虎豹骑有着阵斩敌军统帅的光荣传统,当然不会放任刘备从眼皮子底下溜走。他们纷纷纵马追赶,迫切想要砍下刘备的首级来博取封侯拜爵。
虎豹骑眼看就要成功了,他们中间的某些人将会因此改变命运。
但一个人的出现,阻止了他们建功立业的步伐。
这个人就是张飞。
张飞带着二十名骑兵,肩负着掩护刘备安全逃命的殿后重任。
恐怖的虎豹骑与落荒而逃的刘备之间,只隔着张飞与他的二十名骑兵。刘备、诸葛亮等人是生是死,就要看张飞的了。
通常情况下,虎豹骑的进攻不会犹豫,速度不容置疑,摧枯拉朽,挡我者死,逃命者同样是死。比如当年袁谭逃命时,喊着“兄弟你放我一马,我给你富贵”,但话音未落,虎豹骑的兄弟就挥剑砍下了他的脑袋——富贵我现在就可以自己取,需要你给吗?别人施舍的东西,永远不如自己伸手拿到的可靠。
这一次,虎豹骑的勇士却犹豫了。面对张飞率领的一小拨人,深深地犹豫了。
虎豹骑的勇士与张飞的小股骑兵,分别驻马一条河流的一座木桥的两边,相对无言。生死一线的战场出现难得的寂静。
死一般寂静。
打破这片寂静的是张飞。他怒目圆睁,横握长矛,像极了一座坚固的桥头堡,并自报家门:“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
名人效应在这里发挥了作用。虎豹骑的勇士除了军事技术过硬之外,也有良好的军事素养。张飞张益德这个名字,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们清楚这个名字意味着勇冠三军(刘晔语)和熊虎之将(周瑜评)。上去与张飞决死,结果往往只有一个——一决自己就死。当然,凭借人多势众,虎豹骑的勇士们最终是可以干掉张飞的,但这至少需要留下几具尸体作为代价——谁都不清楚自己会不会率先倒下。
保全性命和博取功名哪一个更重要?虎豹骑的勇士用自己的行为做出了选择——没有人敢冲上去(皆无敢近者)。
当然,虎豹骑的勇士犹豫的时间只有片刻,等到战友越聚越多,尤其是顶头上司前来督战的时候,他们照样会纵马渡河,奋勇前进。
但两军阵前,一发千钧,战机转瞬即逝,很快刘备已经绝尘而去,虎豹骑将士望尘莫及。
张飞完成了艰巨的殿后任务,奠定了一代猛将的历史地位,如赵翼所说“汉以后称勇者,必推关(羽)、张(飞)”(《廿二史札记》)。
刘备就此逃出生天。
一起逃出的,还有日后的蜀汉皇帝刘禅。
此时的刘禅刚刚一岁,是个刚学会爬还不会走路的小屁孩,更不会骑马。
这样一个小屁孩能够幸运逃出,绝对是个奇迹。
奇迹的创造者是赵云。
刘备仓皇逃过木桥时,原本跟在队伍中的赵云掉转马头,往乱军中拍马赶去。
刘备身边有人立即打小报告,说赵云居然背叛,向北投降曹操去了。
危机处理最能体现领导的水平。刘备卓越的识人才能,在这紧急关头又一次展示出来。
遭遇这样的大败,跟随的十余万百姓遭难,大批将士纷纷逃散,老婆孩子丢弃于乱军之中,任何一个领导都会生气、愤怒乃至抓狂。
但刘备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断定赵云绝对不会背叛。他在愤怒中拔出手戟(匕首)扔向打小报告的人,语气肯定地说道:“子龙不弃我走也。”(《三国志》注引《赵云别传》)
赵云确实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他往曹军中拍马跑去,不是投靠新老板,而是为了救出未来的老板——阿斗。
救出阿斗,体现出赵云的大局意识与前瞻性思维。
阿斗,是刘备当时唯一的儿子,也是刘备集团未来的接班人。
唯一的儿子很重要,未来的接班人更重要。
揣着这样的认识,赵云返身纵马冲进乱军之中。
不错,虎豹骑不是一般恐怖,此去救出阿斗的希望很渺茫,很有可能要搭上自己的性命。
但刘备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古有公孙杵臼,今有常山赵子龙!
舍生取义,何足惜哉!
义之所在,虽万千人,吾往矣!
长坂坡前尸横遍野,血映残阳。活着的只有两种人,纵横冲突、所向披靡的虎豹骑,与四散逃命、哀号震天的刘备军民。在这样的乱军之中寻找一个刚满周岁的孩子,无异于大海捞针。
值得庆幸的是有寻找线索。乱军之中,几个妇人和婴儿能跑到哪里去?线索就是保护刘备家眷的将士,还有夫人和阿斗乘坐的马车。
赵云不惧艰险一路寻找,难免要与恐怖的虎豹骑遭遇搏杀,在《三国演义》中发挥成了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在敌军之中七进七出的精彩故事,**气回肠,令人神往。史料的记载极其简略,缺少精彩的细节,但结果比演义中更振奋人心——(赵)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三国志·赵云传》)。不仅救出了阿斗,还救出了甘夫人。
能够在虎豹骑的铁蹄之下救出一个婴儿与一位夫人,除了赵云过人的胆略和卓越的武勇,必然离不开保护刘备家眷的将士们的奋死抵抗。
赵云赢得生前身后名,其他将士却淹没于历史的尘埃。
历史不应只为英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