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荆州,刘备很快发现自己成了三陪男——陪刘表一起骑墙看风景,还陪吃、陪聊。
刘备虽然很郁闷,但也没办法,客随主便嘛。荆州是刘表的地盘,谁的地盘谁做主。主人要一起看风景、开酒肉大会、吃饱了没事干海侃聊天,刘备受到邀请,不去就是不给面子。说到底这是一种官场交际,不过顺便认识一些荆州名士,也算是有一点收获。
刘表“座谈客”(郭嘉评语)的称呼不是白叫的,只空谈不干事的风格在他做荆州牧时蔚然成风。刘表也可以说是开一代风气之先,后世所谓的魏晋风流、玄谈无为,在刘表这里已经是司空见惯。
不过刘表他们海侃的话题还是很有品位的,并不是今天酒局饭桌上常见的八卦新闻或者低级趣味。
二十多年后,曹丕继承他爹的事业做了曹魏老板,由吏部尚书陈群制定了一种官吏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又名九品官人法)。九品中正制的核心内容,就是由州郡专门的人才评论员——中正,以家世、道德、才能把士人分为九个品级,然后给予相应的官职。这个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六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世族政治,正因为九品中正制的实行才名正言顺、得以确立。
但早在东汉后期,人才评议就在社会上流行起来。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许劭(字子将),评论十岁孔融“高明必为伟器”的李膺,还有桥玄、何颙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人才评论专家。
可见,曹丕后来推行九品中正制并不是独创,而是顺应时代潮流,讨好世家大族,维护既得利益。从战国以前实行的贵族世袭制,到汉朝时候的察举征辟制,再到隋唐之后的科举考试制,古代用人制度不断完善,渐趋公平,一定程度上为平民阶层打开了出仕之门。而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恢复贵族世袭制,是开历史倒车。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政治制度的出台,都有背后的利益集团,不过是这些利益集团的诉求在政治上的体现罢了。
面对汹涌而来的时代潮流,刘表作为“八俊”之一,自然也不甘落后。他在荆州时期海侃的主要内容,正是人才评论。
有一次,刘备陪着刘表又与一群人海侃。
当时在座的名士应该不在少数,但有史可考的除了刘备与刘表,只有一位叫许汜。
一群人侃来侃去,把全天下的牛人侃了个遍。徐州下邳人陈登是个牛人,自然难免被他们评头论足。
不过提起陈登,许汜同志很不以为然,说道:“陈元龙是湖海之士,身上有一股骄狂之气(豪气不除)。”
刘备一听许汜的发言,更不以为然。要知道刘备在徐州时,与陈登交往密切,甚至惺惺相惜,很清楚陈登的为人。但刘备没有立即反驳许汜,而是礼貌地请主人刘表先发言。
刘表模棱两可地回答:“要说你说得不对吧,许君你是个好人,应该不至于说假话;要说对吧,可陈元龙名重天下,难道他的名声是靠忽悠得来的?”刘表这一番不置可否、两不得罪的发言,完全符合他好好先生的人设。
刘表发言后,刘备进一步追问许汜:“许君你认为陈登骄狂,能否举个例子?”
许汜一看有了倾诉对象,立即打开话匣子,有些委屈地说出了伤心的往事:“曾经有一次,我路过下邳,见过陈元龙。他居然毫无待客之道,连话都不跟我说,自己在大**高卧,让我睡在下床。”许汜的叙述可能有所隐瞒,隐瞒了他当时与陈登谈论的话题,这是他被鄙视的关键因素。
听到许汜对陈登的不满,刘备终于露出了他的庐山真面目,他不是像刘表一样的好好先生,只会空谈无为,而是有雄心壮志且一直在努力奋斗的乱世英雄刘备!
他应声说道:“许君你一向被人称为国士,现在天下大乱,君王流离失所,大家都希望你能忧国忘家,有救世济民的抱负。可是你只知道置办房产田地过自己的小日子(求田问舍),没有一句上得了台面的言语,这正是胸有大志的陈登最鄙视的行为,他怎么会和你说话?假如当时是我,我要睡在百尺高楼上,而让你睡在地上,哪里只是区区上下床之间的差别?”(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一番话说得许汜无地自容,羞愧得说不出话来。
事实证明,刘表确实是个出色的好好先生,为了不让许汜难堪,他把刘备的话当作一个笑话,听后哈哈大笑,化尴尬于无形。
刘备提起陈登,想起往日共事的峥嵘岁月,对他的英年早逝(陈登死时为公元201年,享年39岁)十分痛惜。随后,刘备说出了他对陈登的评价:“像陈元龙这样文武兼备、胆志超群的俊杰,只能在古人中寻求,当今之世很难有人能与他相提并论。”(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
这便是“求田问舍”典故的来历。
这件事至少透露出两个信息:一、刘备不是一个绝对喜怒不形于色的人,虽然城府很深,却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时不时就会流露真性情。二、刘备与刘表等座谈客根本不是一路人,他在内心深处是看不起这些人的,只是碍于情面隐忍不发罢了。
还有一件事,更能证明刘备与刘表的差别。
刘备在荆州无事可干,除了陪聊,还要陪吃。
一次酒局上,众人酒足饭饱之际,刘备去上了趟厕所,回来却流起了眼泪。
刘表看到之后很奇怪,连问这是为什么。
刘备之所以流眼泪,是他在上厕所的时候又看了一次自己的大腿,而且看出了不同——大腿粗了,内侧长肉了(髀里肉生)。
对养尊处优的刘表来说,很难理解大腿内侧长肉代表着什么,但对半世骑马作战、一生颠沛流离的刘备来说,这有着深层的含义:他已经很少骑马了。
不骑马意味着不打仗,在乱世中不打仗就意味着刘备无所事事,虚度光阴。
刘备慨叹“髀里肉生”,与后来苏轼说的“早生华发”,岳飞说的“白了少年头”,虽然时间、地点不同,意义却完全相同。
苏轼、岳飞二人说上面的话时,很是感慨,很是悲伤,刘备也不例外。他已经是四十大几的人了,还过着寄人篱下无所事事的日子,“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三国志》注引《九州春秋》),忍不住流下几行热泪。
刘表却非常不理解刘备。
你刘备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提剑马上行。
我刘表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骑墙看风景。
白天不懂夜的黑,恕我不懂你的心。我认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很美,你却流几行眼泪说心很累。两个志不同道不合的人走到一起,这日子到底该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