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大,岂无容身之处?
经过一番思考,刘备决定投靠曹操。
促使他做出这个选择的,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小沛的西边就是曹操的兖州,不用在路上流浪太久。二是自从吕布偷袭了曹操的兖州,两个人就成了死敌;现在吕布又成了刘备的敌人,敌人的敌人可以做朋友,这是他们成为盟友的政治基础,可以为打倒吕布的同一个梦想并肩战斗。三是此时的曹操实际上已经是中央政府总理,事业做得比较大,依附曹操也就是归顺中央,听起来名正言顺。
投靠他人总是有风险的,等于小命捏在别人手里。刘备心中也难免有所不安,拿不准投靠曹操究竟是步步生机,还是暗藏杀机。不过,他决定赌一把。
人生很多时候,就是个赌博的过程。前怕狼,后怕虎,那就只能原地踏步。要敢于与狼共舞,入穴擒虎,才能打败可怕的豺狼猛虎。
接到刘备的结盟请求后,轮到曹操做选择了。他要选择的是乘机杀了刘备,还是扶持刘备攻打吕布。
杀了他。谋士程昱劝说曹操。
不能杀。谋士郭嘉劝说曹操。
程昱的理由是,刘备是英雄,还很得人心,这样一个人是不会长期给你打工的(终不为人下),早点杀了省事。程昱明白曹操要的是整个天下,建议他除掉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
郭嘉的理由是,程昱说得很对,不过,你要想得到天下,就必须招揽天下人才。刘备毫无疑问是个人才,他一来就被你杀了,以后还会有人才来归顺吗?郭嘉同样明白曹操要的是天下,但建议他为大局着想,不能“除一人之患,沮四海之望”(《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傅玄《傅子》)。
程昱和郭嘉的两个建议都各有道理,深藏玄机,就看老板曹操怎么拍板了。
最终曹操听从了郭嘉的意见——其实这也是曹操自己的意见。作为一个有头脑又很自信的老板,曹操从来不会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此时的刘备还没有引起曹操足够的重视,没有料到他是此后几十年跟自己争天下的不二人选。
如果曹操采纳了程昱的意见,三国的历史就要改写。
所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三国谋士足以当之。
刘备、曹操,这两个乱世枭雄,终于各怀心思暂时握住了对方的手。
曹操与谋士讨论要不要杀刘备的事,刘备当时一无所知,他只知道曹操不但接受了他而且相当热情,以中央政府的名义任命他为豫州牧。
天下闻名的“刘豫州”,自此横空出世。
刘豫州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是回到豫州政府临时治所小沛去,回到老地方召集流亡将士,积蓄力量,以牵制吕布。
刘备的实力经不起吕布的打击,曹操是明白的。曹操不只是给了刘备豫州牧的大印,还慷慨地给了他许多军需物资,送了他一些军队,以增强他的抗击打能力。
刘备回小沛一切顺利,没有受到吕布的阻挠。因为擅长变脸的吕布这时又向曹操讲和了,所以没有为难他。
这是刘备三进小沛。
在此期间,刘备干掉了两个从历史风流人物堕落为流寇的人——杨奉和韩暹。
汉献帝奇货可居的时候,不只是董卓和曹操,杨奉和韩暹两人也浑水摸鱼当了一回绑匪。这两个小绑匪干了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不出意外被更大的绑匪曹操赶跑了。他们一路从洛阳跑到了徐州、扬州一带,为了吃饱肚子,没少干抢劫百姓伤天害理的事。他们的政治立场简单点说就是没有立场,一会儿跟着袁术打吕布,一会儿又跟着吕布揍袁术,只为了混口饭吃。到最后,袁术和吕布都不待见他们了,他们又来找刘备打吕布。
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好忽悠的。
刘备很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也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一方面实力不够,打吕布的结果只能是被吕布打;另一方面杨奉和韩暹是曹操的敌人,作为曹操的盟友,他是不能与这两人合作的。
但刘备答应合作了,而且答应得非常爽快。他告诉使者,杨奉、韩暹两位将军的提议很好,我早就想干掉吕布报仇雪恨了,请他们二位到我这里来,有好酒好肉招待,见面后再详谈合作计划、签订盟约。
杨奉得到消息后,带着人马高高兴兴地来到小沛,吃到了久违的好肉,喝到了久违的美酒,但他很快明白了——原来这是送行酒。
刘备砍了杨奉的脑袋后,又收编了他带来的军队。
亲密的战友杨奉死后,剩下黄巾军出身的韩暹大将军一个人,心灰意懒,孤苦伶仃,四处都是敌人,眼看没法混了,带着十几个亲信打算回到并州老家去养老,没想到半路上被一个小小的县令给干掉了。
刘备除掉杨奉和韩暹,是向曹操投桃报李,以巩固双方的同盟友谊。
担任刺史和州牧以后,便有了举荐茂才的资格。作为豫州牧的刘备,将这一年只有一个的宝贵名额,给了袁绍的大公子袁谭。不用说,这是一种政治投资。
十多年跌跌撞撞摸爬滚打,刘备的政治智慧也在不断提高。
刘备、曹操、吕布,三个貌合神离的人,度过了一段难得的和平岁月。
乱世中和平不是常态,战争才是。美好的和平时光主要是做一件事:招兵买马,养精蓄锐。一旦兵练精、刀磨快,就该继续搏杀了。
回到小沛的刘备也没有闲着,在这段宝贵的和平时光里,抓紧时间发展实力。
战争年代,四条腿的马比两条腿的人要金贵,老板刘备下达了招兵买马的任务指标,手下的将士就得想方设法完成任务,甚至干出了一些违法的事情——比如打劫。
其实乱世中有枪就是草头王,打劫是司空见惯的寻常事。可是这一次刘备的几个士兵干了一件十分寻常的打劫案件,引发了非同寻常的严重后果——他们抢了吕布买来的马匹。
按理说大家都是熟人,抢一些马匹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刘备要抢的只是马,不是特意要抢吕布的马,完全是一场误会。然后把马送回去,再赔个礼道个歉,事情就可以了结。
可这次麻烦大了。刘备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吕布直接就派人打了过来。因为变脸高手吕布又和曹操闹翻了,他又与当了“皇帝”的袁术好上了,正想与袁术联手对抗曹操阵营,先拿卧榻之侧的刘备开刀。他缺的只是一个出兵的理由。
现在刘备终于给了他理由。那就不用再等了,直接开打吧。
在开打之前,吕布还想玩一把文字游戏,发表一篇辱骂刘备的讨刘檄文,大显自家威风,打击刘军志气。
吕布指派起草檄文的是手下的人才袁涣,正是刘备第一次担任豫州刺史的时候举荐的茂才。吕布没想到的是,袁涣不但是个人才,而且还是个有骨气的人,刀架在脖子上也不写文章骂刘备,还给吕布摆事实讲道理,说道:“能够羞辱别人的只有靠德行,而不是靠骂人。因为对方要是君子,你骂他他也不在乎;对方要是小人,你骂他他就会反过来骂你,反而自取其辱。再说我以前是刘备的属下,今天是你的属下,如果今后我又不在你手下干了,再反过来骂你,你觉得这事是人干的吗?”(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
几句话说得吕布十分羞愧。
袁涣宁死不骂刘备,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社会的潜规则——不能忘恩负义辱骂提拔过自己的贵人;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有高风亮节,宁死不做违心事,这也证明了刘备识拔人才的眼光之精准。
吕布起草讨刘檄文的工作虽然罢手了,但武力攻打刘备的决心没有动摇。
建安三年(198年)春夏之交,吕布派出两位猛人——中郎将高顺和北地太守张辽——率军攻打刘备。
多次丢失根据地的刘备,老是被打得跑来跑去,此时还没来得及在小沛站稳脚跟,经不住高顺和张辽统领的精锐部队的轮番进攻——高顺的陷阵营、张辽的精骑兵,正是三国时代战斗力极其剽悍的部队,更是吕布乱世称雄的撒手锏。
情急之下,刘备一边坚守小沛,一边向曹操求救。
来救刘备的是夏侯惇。夏侯惇是曹操手下的第一大将,曹操派他来救刘备,说明了对刘备的重视,当然也是对吕布的重视。
事实证明,曹操还是低估了吕布军队的战斗力。英勇善战的夏侯惇将军,在这次战役中被高顺部队射中左眼,留下了受伤不下火线的光彩事迹。遗憾的是,虽然夏侯惇付出了一只眼睛的惨痛代价,却没有换回救援小沛的胜利,可见高顺和张辽的战斗力有多强。
高顺和张辽围城打援的策略非常成功。先解决了夏侯惇的援兵,刘备的小沛就成一座孤城,破城只是个时间问题。
九月,小沛被攻破,刘备仓皇突围,向西逃去。他又一次迫不得已丢弃了老婆孩子。
实在没办法,在这种情况之下,连霸王项羽也只能别姬。
亲人的生死,表面看起来要听天由命,看吕布够不够仁慈,实际上要看刘备能不能跑出一个新天地。
如果刘备挂了,他的家人就没有多少利用价值,按照惯例不是被杀就是做奴仆。如果刘备还活着,他们就有希望,起码是有利用价值的人质。如果刘备越来越强大,他们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大。
强大才是硬道理。这是乱世的生存法则。
任何一个人都逃不脱这个法则,包括他们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