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为那些情绪特别强烈、敏感和有共情力的人写的。如果你无法融入社会主流人群,只好走一条非传统的道路,那么,这本书就是为你准备的。
一生中,总有人说你“太极端了”“太奇怪了”“太难搞了”,或者“太夸张了”。你是一个深沉严肃的思考者,一个直觉敏锐的试探者,一个异乎寻常的观察者。当你看到别人痛苦时,你也感同身受。当你被艺术或音乐打动时,你为之心醉神迷,欣喜不已。你天生就有共情力,这是你的天赋;社交上的一些细微差别和情绪变化,很多人都注意不到,你却可以。而且,你还能从周围的人那里汲取精神能量。
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你就热情洋溢,知觉敏锐,敏感多思。你有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丰富的内心世界。生活中你并不总是同意大人的意见,常常质疑那些不公正的事情。你痴迷于某些特定的事物,对人、动物、物品和地点会形成强烈的依赖。
有时你热情的天性、敏锐的直觉和独立的思考让你与主流人群格格不入,而这意味着追求归属感于你而言是一项长期斗争。有时候你会觉得永远也不可能找到你的同类,更不能找到你的灵魂伴侣。
或许对大众有效的方式对你不见得有效。不管多么努力,你都无法长期去做一份传统的工作,即那种亦步亦趋地向上爬,走一条稳定的、一眼可以看到未来的道路。你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无法让自己被困在一种职业、一种固定的范式之中。对于那种虚伪的或是低效的体系,你没有办法赞同,也很难忍住不去揭发这件事。你的家人和朋友都说你太较真了。
在你生命中的某个时刻,在多次受到拒绝或者批评之后,你下意识地发誓要隐藏真实的自己,这样你就不会再受到伤害、拒绝或者背叛。你发展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的外在形象,它经过精心的自我修饰,压制住了你内心的部分声音,并严格控制自我表达。为了减少投向自身的反对目光,以及那些羞辱、戏弄和嘲笑,你把自己隐藏起来。你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更能被社会接受的样子,为了适应环境而弱化了强烈情绪的表达。
为了维持这个外在形象,你可能做出了很多牺牲。你可能不得不一直做着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或陷在一段不正常的亲密关系里,或者不得不一直抑制自己的创造性表达。有时你会在一个明显不适合自己的社群中待太久,你相信如果你足够努力,就一定能从中找到爱和接纳。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忘记那个真实的自我,忘记了你那天真又炽热的灵魂。尽管你表面上看起来很平静,但内心没有安全感。你抑制自己的热情,否定自己的渴望,抛弃远大的梦想,生活最终变得黯淡无光。
这个虚假的外在形象可能短期来看是有效的,但你的本心从未远离。一场疾病,一段关系的破裂,或一次职业危机都可能引发你的焦虑情绪。突然之间,你再也无法隐藏真实的自我,也无法接受一辈子的自我否定所带来的空虚。你会意识到做真实的自己比迎合大众更有价值。当生活将你唤醒时,无论找回真实自我的旅程多么坎坷,你都别无选择,只能走上这条路。或许现在,就是你人生的关键时刻。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你都觉得自己有问题。可你从来没有想过,强烈的情绪可能是你具有巨大潜力的标志。
这本书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它将帮助你重新定义你自己——邀请你重归本心。
通过阅读本书,你会了解真正的归属感与虚假的归属感之间有什么差异;学到如何从过去受到的羞辱和伤害中痊愈;作为一个情绪强烈的人,怎样才能在维持正常生活的基础上,还能活得精彩;学会如何摆脱坐过山车般的社交焦虑,告别被拒绝的恐惧,最终在自己身上找到平静。
如果你读过我的第一本书《拥抱你的敏感情绪:疗愈情绪,接纳自我》(Emotional Sensitivity and Intensity),你或许已经对我所说的“情绪强烈与天赋异禀”有所了解。而这本书专注于“关系”这个主题,探讨作为一个情绪强烈、与众不同、敏感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意味着什么。
本书的第一部分旨在构建概念。在此我们重新回顾了情绪强烈和与众不同的实际意义。而在第二部分中,我们会提供一些策略、练习和建议,帮助你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绽放自我。这一部分探讨了生活中的四类关系。
在第四章的内容中,你将学会培养情感技能,帮助你驾驭复杂而激烈的情感情景,并帮助你理解找回真实自我的价值。
在第五章的内容中,我们会探讨你与原生家庭的关系。作为一颗“掉落后便远离了树的苹果”[1],原生家庭以看不见的方式给你带来伤痛。你会读到一些有可能对你造成深深伤害的消极的家庭情景,如何理解这一切,以及你可以做些什么来释放你身上的重担。
在第六章的内容中,你会思考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所面对的挑战。例如,你在与伴侣的相处中可能会有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可能会有无聊与不安的时刻,你敏感的情绪可能会被频繁地触发,你还可能无法控制你的反应。我们会从依恋和心理动力学的理论出发,帮助你学习如何消除那些不健康亲密关系的方法。
最后,在第七章的内容中,我们会探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包括如何与同事、朋友相处。我们将帮助你应对工作中常见的挑战,从权力斗争到人际交往的动态。“你成长得比别人更快”这一节提出了情绪强烈者常常面临却几乎未被讨论过的问题:成长得比身边的人更快,需要放弃一些旧有的人际关系吗?
最终,要在这个世界上找到真正的归属感,要从拥抱全部的自己开始。
生活中最可怕的事,并不是被别人拒绝,而是你主动抛弃了自己。不管别人怎么看你,也不管这个危险的世界会发生什么,你必须做自己的坚强后盾。一旦你在自己心中安下了一个“家”,你就有能力与他人建立健康的、令人满意的关系。如此,你将会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该邀请谁、拒绝谁进入你的世界;知道该如何管理自己的能量;去哪里寻找你应得的爱与认可。在这段旅程的最后,如果再有人不尊重情绪强烈、敏感的人,你将不再一味忍让。
对此,你心中其实早已做好了准备。我期待着和你走过从隐藏自我到绽放自我的旅程!
伊米·洛
[1] 此处表达源自英文谚语“the apple doesn灹t fall far from the tree”(苹果掉落的地方不会离树太远),意思接近于“有其父必有其子”。——译者注(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