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开眼看世界的人们(1 / 1)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苦难与耻辱的开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者的隆隆炮声,在击灭了清王朝封建统治阶级“天朝大国”迷梦,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变化与灾难的同时,也在客观上为中国人推开了一扇观察与了解“天朝大国”以外世界的门窗。中国在与西方世界屈辱的接触过程中,也开始了步履维艰的近代化进程。站在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中华民族有识之士和广大中国人民,开始反思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制度的没落与腐朽,为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与西方侵略者展开了长期的不屈斗争,为挽救民族危亡、探求民族强盛之途,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一 从《四洲志》到《海国图志》

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政府朝野上下闭目塞听,对世界大势无知到愚昧的地步,却又偏偏妄自尊大地视当时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为夷狄,不屑于对那些踏着万里波澜来到中国追逐财富的西方商人投以必要的注意。在这种固步自封的氛围中,清朝的统治者们全然没有意识到,被他们视作蛮荒岛夷的西方国家已经壮大到足以与自己抗衡,进而超越自己的地步。当马戛尔尼的庞大使团来华时,时值幼年的道光帝即使没有亲眼目睹,也应有所耳闻;而在其青壮年时代,更应对同样来自“英夷”的阿美士德使团的傲慢有所知晓。但是,当其接掌父辈留给他的江山社稷,成为大清皇朝的至上帝君之时,道光帝却依然不知英夷之为何物。清廷之蒙蔽,于此已可窥豹。事实上,清王朝对外部世界拒绝了解的做法,在整个中英鸦片战争的进程中一直没有发生变化。当英国人开着坚船、架着利炮,叩击中国国门、肆行中国海疆、劫夺中国国土的时候,道光帝与他的臣子们自始至终都没有弄清楚英夷们所为何来,所欲何求,一场关乎帝国未来命运、牵动其万千子民身家性命的对外战争,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打了近三年。其最终遭到惨败的结果,已经成为历史的事实,同样也是合乎历史发展逻辑的必然。

被誉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在赴粤之前,对世界局势变化的了解也许不会比清王朝其他封疆大吏们有太多的高明之处。但是,当其抱定“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的信念,南下广东禁烟之际,即显示出其较那些肠肥脑满、颟顸昏蒙的朝野大员远胜一筹的见识。为了推动禁烟斗争的深入发展与防备英国侵略者的武装挑衅,他开始了对中国以外世界情况的主动了解,广泛搜求西洋情报,并罗致译员,对所能搜集到的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进行摘译。涉及西洋国情、中外交通、中西历法、各国货币、鸦片产地种类、各国对中国禁烟的反应,以及地球仪、航海图、地图集、地理书等等,其无不悉心搜罗荟萃。在他的主持下,《澳门新闻纸》《华事译言》《各国律例》《洋事杂录》《四洲志》等先后汇译,对其掌握夷情,有效地制订禁烟方策,与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等的破坏禁烟活动进行斗争,整顿广东海防以备敌人来犯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其被革问后滞留广州,曾于靖逆将军奕山来粤时,为其筹划御夷六策,其中依然有周密探访夷情的建议。

在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众多有关西洋情事的文献著作中,以《四洲志》最为重要,对后世影响亦最大,被誉为“新地志之嚆矢”。此书系据英人慕瑞著《世界地理大全》编译而成,刊行于1841年,对当时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沿革、地理概况、山川河流、民情风俗、政治制度、物产税饷、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种族隔阂等进行了介绍。出于现实的领导禁烟斗争的需要,《四洲志》中重点介绍了英、法、美国家的社会风情、政治制度、工艺制造、机械生产、对外贸易和西洋各国相互关系等,意在通过对这些殖民主义国家国情的了解,寻求在实践中的御敌之法。该书作为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世界史地译作,为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

继林则徐之后,魏源是又一位开当时先进的中国人主动了解西方世界之风的代表人物。魏源(1794-1857),原名远达,字良图,号默深,湖南邵阳人。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成进士,历任知县、知州。早年曾向著名的今文学家刘逢禄问学。鸦片战争时在浙江入戎幕,魏源先后为伊里布和裕谦的幕僚。但战争的失败,很使魏源痛心疾首。他奋笔写下了著名的《圣武记》,“溯洄于民力物力之盛衰、人才风俗进退消息之本末”。书成,凡14卷40余万言,1842年首由古微堂家刻刊出版,1844年和1846年又经两次修订重印。在书中,魏源针对当时西方国家的侵略威胁,初步阐述了他的“以夷攻夷”和“以彼长技御彼长技”等反侵略思想。魏源的另一部重要著作《道光洋艘征抚记》几乎是与《圣武记》同时成书,又名《夷艘寇海记》《夷舶入寇记》或《英夷入寇记》,凡上、下两篇,记事起于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奏请严禁鸦片,迄于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对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作了简洁、系统、忠实的记述,认真分析了战争失败的原因,总结了战争留下的教训,是现存最早且较全面记载鸦片战争的史著。在书中,魏源愤怒地谴责了英国侵略者在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烧杀**掠的血腥罪行,无情地鞭挞了清廷的腐朽,严厉抨击了道光帝和权臣们的内政不修、外事不明和妥协误国,高度赞扬了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严行禁烟、坚决抗战的光辉业绩与民族气节,热情讴歌了三元里等地人民不畏强暴、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同时,魏源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分析和研究,再一次提出了“以夷制夷”的反侵略主张,而且进一步明确地提出向西方人士学习造船技术,使“西洋之长技尽成中国之长技”的思想。这些思想主张,在其编撰的《海国图志》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还在鸦片战争进行期间,林则徐被革职后,于1841年秋遣戍途中在镇江与魏源见面,将其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及有关外国资料交给魏源,托他续为编辑。魏源遂以《四洲志》为基础,广搜中外著述,按区分国,增补整理,于1843年初编成《海国图志》50卷,刊刻行世。其后,魏源又补入西南洋、希腊等四国,五印度总考,欧洲总沿革,北洋普鲁士国、琏国(丹麦),外大西洋墨利亚(美利加)洲,以及南洋、西洋各国教门表,中国西洋历法异同表,中国西洋纪年通表等,增至60卷,于1847年重刊于扬州。后又大加增补扩充,增为100卷,于1852年刊于高邮。百卷本《海国图志》凡88万字,附各种地图75幅,西洋船炮器艺等图式57页。

《海国图志》较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更为完善,是当时中国最为完备的世界史地知识巨著。在该书《叙言》中,魏源开宗明义地指出:是书之作,“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而在《筹海篇》中,他更具体地分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提出了许多强国御侮的办法,其中心思想就是一句话:“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全书汇集了当时所能得到的外国史地资料,由近而远,按南洋、印度、非洲、欧洲、南北美洲,次第编排。由于当时英国是中国最主要的敌人,因此书中“志于英夷特详”,共占4卷篇幅,以使国人对英国有更多的了解,而能更有效地抵御其侵略。同时,魏源根据反侵略斗争的现实需要,在书中分类介绍了船炮、火轮船、地雷、水雷、望远镜等西洋技艺。百卷本中,有关西洋技艺的篇幅占12卷,辑录有《铸造洋炮图书》《火轮船图说》《地雷图说》《攻船水雷图说》《作远镜说略》《西洋用炮测量说》《火轮舟车图书》《天文地球合论》等有关各种西洋船炮器艺图说50多幅,使人们可以从中得到借鉴,获得仿造西洋船炮的技术资料,从而也使他所提出的“师夷”的主张更加理性和具体。

《海国图志》是中国当时最重要的一部“开眼看世界”的巨著,在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后来历史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全书充满爱国主义情怀,又饱含理性的睿智,对中国近代思想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而魏源在书中所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不仅在当时思想界和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震撼,而且对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的兴起和90年代维新变法思潮的勃兴,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世纪50年代,此书传到日本,竟出现了20多种翻刻本,对日本人了解世界及其维新运动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 徐继畬与《瀛环志略》

鸦片战争时期,除林则徐之外,另一位主动睁眼看世界的清政府封疆大吏,是五口开埠过程中,奉闽浙总督刘韵珂之命负责与英国领事交涉办理福州开口通商事务、时任福建布政使的徐继畬。

徐继畬(1795-1873),号牧田、松龛,山西五台县人。1826年(道光六年)中进士,朝考获第一名,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1836年外放任广西浔州知府,次年升任福建延邵津道道员。1840年,英舰首度北犯,至厦门寻衅,徐继畬调署汀漳龙道,驻漳州,调兵募勇,力主坚决抗英。1842年,擢两广盐运使,旋授福建布政使。其与英国驻福州领事交涉开口通商事宜,即在布政使任内。1846年升任广西巡抚,旋又改授福建巡抚兼署闽浙总督。1865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1869年致仕。从1838-1850年的10余年时间里,徐继畬大部分时间都在福建供职。他在东南沿海做官期间,广泛搜罗西人著作,“荟萃采择,得片纸亦存录勿弃。每晤泰西人,辄披册子考证之,于域外诸国地形时势,稍稍得其涯略。乃依图立说,采诸书之可信者,衍之为篇。”五阅寒暑,十易其稿,撰成《瀛环志略》凡10卷,约15万言,辑42幅地图,于1848年刊刻出版。

徐继畬在《瀛环志略》的序言中明确指出,著书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当时海禁大开的局面而备当事者查考。他写道:“方今圣泽覃敷,海外诸国鳞集仰流,帆樯萃集。其疆土之广狭,道里之远近,势难已于咨询。此说虽略,聊以为嚆矢之原。”《瀛环志略》全书以图为纲,系统地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简况,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各国重大政治事件、商务关系,特别是中英商务的考察。其中特别对当时中国人很少了解的南美洲、大洋洲及非洲都有所记述,对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介绍则更为详细。在书中,徐继畬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介绍欧洲及北美各国,每个欧洲国家的面积、人口、财税和陆海军规模都有具体数字。在叙述南洋、印度等有关史实时,徐继畬则详细叙述了这些国家和岛屿沦为西方列强殖民地的过程,意在起到自警警人的作用。

在书中,徐继畬还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作了富有意义的介绍与评论。他在该书卷七“英吉利三岛”中论及英国议会制度时说:“国有公会所,内分二所,一曰爵房,一曰绅房……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复转告乡绅房,乡绅酌核,上之爵房,爵房酌议,可行则上之相而闻于王,否则报罢。”在卷九“米利坚合众国”一节中,他对美国“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民主政体和总统选举制进行了介绍,并称誉创立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总统华盛顿为“泰西古今人物之首”,认为他“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骎骎乎三代之遗意”,更称赞美国“幅员万里,不论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诸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言词之中,予以很高评价。在当时中国尚处于对外部世界不甚了了、视西洋为夷狄的舆论环境中,徐氏对西洋诸国作出如是高度评价,确乎有立意高远之见;而在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政治环境中,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徐氏对西方世界的民主制度予以介绍,并大胆加以赞扬,更表现出其超人的胆识与非凡的胸怀。

《瀛环志略》篇幅短小而精悍,选用资料完备而准确,叙述评论言简而意赅。《瀛环志略》虽然在思想性上未能像魏源的《海国图志》高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在如何应对西方列强入侵的问题上也未给出明快有力的回答,但该书在编排之得体、叙述之明晰、考订之严谨、资料运用之准确方面,则更具特色。因此,此书仍不失为当时中国人研究与介绍世界史地的一部优秀著作。徐氏本人也因此书之故,由清边疆督抚重臣跻身于近代放眼看世界的先进的中国人之列。

除了上述的林则徐、魏源、徐继畬等人及其著作外,以著书立说的方式,记录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的历史,总结中国战争失败经验,研究西洋诸国局势,论述中外关系发展脉络,探索强国之策的还有梁廷枏、夏燮等人。梁廷枏在鸦片战争时期,积极参加反侵略斗争,林则徐至粤禁烟时,他曾为之规划形势,绘海防图。在1849年广州人民反英人入城的斗争中,梁廷枏也积极投入到战斗的行列,亲至英国驻广州领事馆与英人交涉。其所著的《夷氛闻记》于1850年完稿,同样也是一部体现高度爱国主义热情,系统记载鸦片战争进程,歌颂中国军民抗英事迹,总结鸦片战争失败教训的代表著作。夏燮的《中西纪事》动笔于鸦片战争战败之际,初刊于1859年,凡16卷;后又加以增补扩充,成24卷,刊行于1865年,是一部系统论述中外关系、记载两次鸦片战争历史的学术著作。

站在中国近代史开端放眼看世界的人们,虽然受到时代的局限与知识的局限,其对世界范围内的局势与变化的认识还不完全准确全面,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批判还不是十分深刻,对中国战败之因与师夷制夷的探索也未算精准完善,但是,他们同样都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循着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寻求强国御侮之策的时代主题努力地研究探索,热情讴歌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鞭挞妥协与投降,谴责侵略者的暴虐凶残,力图冲破封建专制主义的禁锢,大声疾呼了解世界,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先进技术,以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捍卫民族的尊严。其开风气之先,洵为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