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10 成为速度最快的门外汉
无知小子:多亏了您的帮助,我的自学终于走上了正轨。接下来我一定要努力做到博学广识,让那些瞧不起我的人拜倒在我的脚下!
老者:你是被别人瞧不起得太久了,所以报复心理才这么强吧,小心眼儿的家伙。说吧,今天又来找我有什么事?
无知小子:我这次是想来请教您,有没有哪一本书能让人读过后立刻就变得特别博学?
老者:如果你所说的“博学”是指“掌握所有领域的知识”,那我可以告诉你,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所谓“博学”的人,就算是有人真的做到了“博学”,也派不上任何实际的用场。
无知小子:这是为什么呢?
老者:既然你的名字就叫作“无知小子”,想必你是觉得自己很无知吧。在你眼里,“博学”就是自己的反义词。成为一个“博学”的人,就是要掌握所有领域的知识。
无知小子:哇!您是怎么知道的!
老者:只有那些在无知上栽过跟头的人,才能看清自己的无知。想要避免重蹈覆辙是人的自然反应,也是求知欲产生的契机之一。但此时,他们的学习动机是来自“讨厌无知的自己”这种消极的想法,因此他们在学习时一旦碰到其他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注意力就会立刻被吸引走。
无知小子:其实前几天我还试着去读了读百科全书,结果到“啊,用玉杯盛上鲜花”[43]那里就放弃了。
老者:你是《红发会》[44]里面的人物吗?我们不了解的事物那可是无穷无尽,这样做只会一直原地打转,到头来什么都没学懂。等你哪一天终于醒悟过来,一定会痛恨自己白白浪费了大好的时光吧。保重。
无知小子:啊,您可不要诅咒我啊!那我究竟该怎么办才好呢?
老者:想要提前将所有的知识都熟记于心,等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用,这是百分百不可能的。但是在需要用到某项知识或是信息的时候,我们可以快速地去将它们收集起来。
无知小子:这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老者:只要能够上网,当我们在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主题时,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来整理几十甚至上百部文献的内容。方法就是检索相关的百科全书、书籍和论文,制作三个表格。
无知小子:什么样的表格?
老者:这三个表格分别是“目录矩阵表”“引用矩阵表”“要素矩阵表”。三者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选择先从目录矩阵表开始做起。
无知小子:“目录矩阵表”是什么?
老者:目录矩阵表,就是将我们找到的所有文献的目录都汇总起来制作成一张表格。现如今,就算我们找不到实体书,也能在网上搜索到书的目录,所以只要复制粘贴下来即可。Webcat Plus Minus[45]之类的网站上就能搜索到。
无知小子:把目录汇总到一起有什么用处呢?
老者:目录中通常都是这个领域中经常出现的关键词和主要的研究方向。将目录汇总到一起后,我们就会发现有许多书中会有相似的内容,还能够看出哪些书上的内容完全是在照搬其他书籍。
无知小子:这只要多读一些文献就能看出来吧?需要特意去制作表格吗?
老者:直接阅读文献效率比较低,也很难坚持下来。对于没有多少读书经验的普通人来说,光是复制粘贴目录的话,一百本也不成问题,但如果一本本地去读这些文献,那么估计没读上几本就会失去耐心了。面对几十甚至几百本的文献,光靠大脑来记忆肯定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文献列表这种外部记忆工具。由于我们对这一领域还不是很熟悉,因此很容易在入门阶段被一些不靠谱的文献牵着鼻子走,迷失了前行的方向。我们通过目录能对这些文献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就算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小心迷失了方向,也可以马上找到其他的文献来指引我们。
无知小子:那接下来,“引用矩阵表”又是什么呢?
老者:引用矩阵表就是将各个文献中参考和提及其他文献的部分抽取出来汇总而成的表格。如果一部文献被许多其他文献参考,那么该文献应该就是这一领域中比较基本的必读文献。以该文献为起点,还能再顺藤摸瓜找到一些该文献的引证文献(方法21)。当然,最快的方式还是直接去询问对该领域比较熟悉的人,或者是去翻阅相应的教科书。但是鉴于有些领域还没有出版教科书,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人脉,因此利用引用矩阵表来判断文献的可靠性是一种比较通用的做法。
无知小子:那最后一个“要素矩阵表”呢?
老者:有了目录矩阵表,我们就掌握了一个领域或研究方向中经常出现的关键词;有了引用矩阵表,我们就能像滚雪球一样收集文献,鉴别这些文献的可靠性,摸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如果我们对某项内容或是某个概念特别感兴趣,那么可以从这些文献中将相关的内容全部提取出来,总结成“要素矩阵表”。有了这张表格,我们就能够一览无余地看到这些文献的作者都抱有哪些相关的看法和见解。对于一名刚刚入门的初学者来说,如果想要尽快度过照葫芦画瓢的模仿阶段,就必须多去接触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这样才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有了自己的观点后,我们也可以将其加入这张要素矩阵表中,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样经过了反复的批判和探讨后,我们的观点才会逐渐变得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