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将“想要实现的目标”数值化
如果目标可以量化,那就先规定一个大体的数值。
如果目标比较抽象,那就将其具化为特定的书目。
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先找到与目标相关的入门书或是教科书(方法26“书籍探索”)。
决定好用哪本书后,其页数就是我们的数值目标。
我们也可以用其他类型的教材,只要其总量是一个确定的数值即可。
② 将目标数值的1/100设为小目标,并立即完成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做完1000道往年真题”,那现在就开始做10道。
如果将一周七天分为五个工作日,一个机动日和一个休息日,那么1000道题÷10(道/天)÷5(天/周)=20周=5个月。照这个速度进行,完成计划最少需要5个月。
3 如果1/100还是很难完成,那就先只做眼前的一点点
如果目标数值的1/100还是有些多,就再将其缩小到 1/1000,甚至是1/10000。
让梦想变得有重量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的梦想是没有重量的。
因此,我们总会误以为,无论梦想有多大,自己都能够背负得起来。
就算理性告诉我们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我们依然会在脑海中编织出一个又一个的梦想。但如果只知做梦而不付出实际行动,那梦想就会永远都是梦想,待时光飞逝后,留给我们的就只剩下无尽的悔恨。
想要让梦想落地成为现实,我们需要先知道自己的梦想究竟有多重。而梦想的“重量”就是我们实现梦想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精确地估算梦想的重量,而这也没有必要。哪怕是不够精确,只要我们能一定程度上将梦想量化,就会比“近在咫尺”或是“远在天边”这种虚无的距离感要强上许多。
我们正在试图将“计量管理”[19]的思维引入学习的过程中。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只是充满雄心壮志地说“我想搞懂物理学”,那他很难将其付诸实际行动。因为他根本搞不清自己究竟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做到什么程度。
当我们想要学习某项知识时,最好先找到一本与其相关的书。这种做法看起来似乎有些简单粗暴,但由于书的内容是有限的,只要我们选定一本,就可以从物理上来将目标数值化(书的页数)。
如果找不到相关的书籍,或是不知道什么样的书与自己想要学习的领域有关,那就用更加简单粗暴的做法,想一想自己希望在该领域排到一个怎样的位置。如果是想成为该领域的第一名,那就不必多说了。只要知道目前该领域共有多少人,我们就可以将排名作为参考数值。有了具体数值作为参考,就可以用除法来进行计算了。只要设定好期限,用天数来除总量,就能够知道自己每天(或是每次)具体应该完成多少。
或者我们也可以用自己每天能够完成的量来除总量,计算自己需要的天数。
即使数值不那么准确,通过将总量除以100或1000,我们就能够将看起来很遥远的大目标分割为触手可及的小目标。
也许“成为世界第一”这样的目标有些太大,不好下手,那“100名以内”如何?再退一步,如果是某些特定领域的话,是不是有可能排到1000名以内?这样一来,我们的梦想就逐渐开始向现实靠拢。
“1/100”或是“100倍”这种具体的数字其实并不重要。以前,我们只能用“可能”或“不可能”来形容自己的梦想。而现在,梦想有了具体的重量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计划来将其实现。
最重要的是,即使实际上我们每天(或是每次)只能完成一点点,也是在朝着自己的最终目标不断前进。像这样,将自己的“雄心壮志”或是“野心”与“实际可行的量”联系到一起,梦想也就能够变得更加脚踏实地。
“一时兴起”不是长久之计
人在下定决心,或是反省自我、决定改过自新的时候,特别容易情绪高涨。
但是这种“一时兴起”大多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就像人无法通过反复跳跃让身体长时间停留在空中一样,这样的精神状态往往只是暂时的,无法长久地保持下去。
我们的目标不是跳得更高,而是走得更远。想要脚踏实地地前行,就必须将大目标分解成细微而具体的小目标,将实际行动和梦想联系起来。
让梦想扎根于现实,其实还有另一个作用。
那些飘忽不定的“雄心壮志”和“野心”,只要风向一变(所处的情况发生改变),就会立刻被吹跑,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我们连一个目标有没有实现的可能都搞不清楚,那这个目标必定耐不住逆境的考验。
反之,如果我们用有限的数值将梦想和现实的土壤联结到一起,那梦想就能够对抗扑面而来的狂风。也就是说,数值化还可以帮助我们守护自己的“雄心壮志”和“野心”。
〈练习〉
·将自己当前需要完成的任务数值化,然后除以100,将结果写下来。如果除以100后量还是很大,就再除以10,直到任务量合适为止。
·找到一个自己长久以来一直想要实现的目标,试着使用 1/100计划法来完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