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大正五年)8月21日,50岁的夏目漱石给两个20多岁且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芥川龙之介和久米正雄)写过这样一封信[1],想要激励他们。
要不要学习一下?
要不要写点什么?
你们是想要成为新时代的作家吧?
我会看着你们走向成功的未来。
请成为伟大的人吧。
但是不可以盲目地焦急。
重要的是要像牛一样埋头前进。
紧接着,在8月24日,夏目漱石又写了另一封信[2]。
成为牛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都想要成为马,却很难静下心来当牛。
像我这样的老滑头,
现在也只能算是牛和马生出来的半牛半马。
不要焦急。
不要做蠢事。
一定要有恒心。
世间万物都会在恒心的面前低下头来,
而烟花则只能留下一瞬的记忆。
埋头向前推,直到死去为止。
只要记住这一点就够了。
不要将对手当作自己前进的目标。
对手会层出不穷,
让我们陷入烦恼。
牛只会永远超然地向前推。
如果你们问我应该推什么,
我的答案是,人类的发展。
不要让自己的目光局限在文学上。
与我们的预期相反,天才并不会偷懒。
身为凡人的我们回想起龟兔赛跑的寓言时,常常会在心中感叹:“如果我是兔子(天才)的话,肯定会先把眼前的任务完成,然后早早地去睡午觉。”
然而事实上,天才在完成眼前的任务后,还会立刻再去做其他的事,或者是重新挑战自己解决过的难题。
而那些会偷懒的天才很快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或是泯然众人。我们可能根本就注意不到他们,即使是注意到了,也很快就会忘记。
夏目漱石在信中写了这样一句话:
世间万物都会在恒心的面前低下头来,
而烟花则只能留下一瞬的记忆。
所以说,天才也是那些不懈努力的人中的一员。
本居宣长也曾用比较委婉的说法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总而言之,做学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地努力。而学习方法则并不是那么重要。无论方法有多好,只要中途懈怠,都做不出成果来[3]。
开始自学并不是一件难事,而坚持下去却很难。
我们都知道坚持的重要性。但是大家也都有过半途而废的时候,都知道坚持有多么困难。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都能够维持恒定的体温。
然而在保持恒定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方面,我们的机能还不是很完善。
用一句话来概括——人能够维持恒定的体温,却保持不了恒定的意志力。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好呢?
让我们再从其他生物的身上寻找一些启示。
蜥蜴是一种变温动物,它们有时会晒一晒太阳,做日光浴,有时又会躲进阴凉的地方避暑[4]。为了将体温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它们会自发地向温度较高或较低的区域移动。也就是说,蜥蜴虽然没有哺乳动物这样的体温调节机制,但是它们会利用外部的环境来维持体温。
我们的直觉和感情(还有冲动)都来源于系统1,而系统1的进化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及时做出反应。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和其他的动物一样,都会被自己当前所处的环境左右。
只要理解了系统1的这一特性,我们就会发现,想要抑制自己的冲动、强化意志力,需要利用好外部的环境。
况且,人类与蜥蜴不同,我们不仅可以移动到更加合适的环境中,还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来对外部环境进行设计。
提出了GTD(Getting Things Done)时间管理方法的戴维·艾伦曾经将这一点描述为“让‘聪明的自己’为‘不太聪明的自己’打点好一切,这样一来,‘不太聪明的自己’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应对”[5]。
自学者需要自己来决定“在哪里学习”和“如何去学习”。因此,对于自学者来说,这样的解决方法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本书的第1篇中,我将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些与非认知能力相关的方法,帮助大家持之以恒地实行计划。
我们的前辈们就是使用这些方法来对外部的环境进行设计,使自己拥有更强的意志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对于所有领域的自学者来说,时间和学习动机都是两大难题。而我在第1篇所介绍的这些非认知能力和方法,就会帮助您学会如何去管理时间和培养学习动机。
除此之外,对于自学者来说比较困难的就是找到合适的教材和学习资源。在本书的第2篇中,我将具体对这方面的方法进行介绍。
我之所以这样安排顺序,就是因为比起“学什么”和“怎么学”,这些非认知能力对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才是最大的。
一颗坚持的心,比好的学习方法要难得多,也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