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深知司马昭阴险猜忌、刻薄寡恩之为人,于是蓄谋在伐蜀中扩大力量以对抗司马昭。钟会利用司马昭的阴狠毒辣来除掉诸葛绪、邓艾,以并其军。司马昭也利用钟会来收拾邓艾,逐个制伏功臣。姜维揣知钟会之意,于是力劝钟会起兵反司马昭,以乘机复蜀。姜维说:“闻君自淮南以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夫韩信不背汉于扰攘,以见疑于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于五湖,卒伏剑而妄死,彼岂暗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三国志·姜维传》裴注《汉晋春秋》)钟会也自谓功名盖世,威高震主,不可复为人下,加之猛将、贤士、锐卒皆在己手,遂决意谋反。
钟会计划以清君侧为名使姜维率蜀兵五万为前驱,而自将大军随其后,出斜谷,取关中,据长安。之后再令骑士从陆道,步兵从水道,至渭入河,五日抵达孟津(今河南洛阳孟津区),与骑兵会攻洛阳,以定天下。
此时,在夫人王氏、大臣贾充等人劝说下,司马昭也对钟会产生了猜忌。故在令钟会收捕邓艾的同时,又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入斜谷,欲据汉中;司马昭则自统大军十万与魏帝西屯长安。这一系列部署,使钟会大为震惊,说:“但取邓艾,相国知我能独办之,今来大重,必觉我异矣!便当速发。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我自淮南以来,画无遗策,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归乎!”(《三国志·钟会传》)
景元五年(264)正月十五日至十六日,钟会集其部下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将领,及蜀降官于戒备森严之蜀朝堂,为太后发哀;并矫太后遗诏,使钟会起兵废司马昭。钟会将“遗诏”颁示众官后,让大家讨论。事出突然,众将惊诧,他们功成名就,家属又均在北为质,故多不欲反叛,相国左司马夏侯和、骑士曹属朱抚、郎中羊琇等人甚至公开反对,谴责钟会。这一切出乎钟会之意料,使之张皇失措。后来,虽然大多数将领慑于武力威胁,勉强同意此举,但钟会却不敢再放他们回去。之后,即关闭城门、宫门,将军官们扣押在益州统诸曹室中,严兵围守之,只让他们“各内一人”,出取饮食。
当时,有人劝钟会剪除异己,杀掉将领胡烈等,以镇军心。钟会与监军卫瓘商量,卫瓘也怀异心,故坚决反对杀胡烈等。钟会犹豫不决,既怕滥杀引起混乱,又怕不杀他们会策动兵变,拖延三日,一筹莫展。
结果“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被扣押的中领军司马贾辅首先散布谣言,对出入取饮食的散将王起说,钟会“奸逆凶暴”,欲尽杀将领与士兵。又说司马昭已率大军三十万西行讨伐钟会,寡不敌众,要将士们起来反对钟会。王起回营后,一夜之间,士卒皆知,军心动**。钟会采取措施,杀掉了驰马至诸营传播谣言的虎贲张修,但无济于事。而此时被软禁的卫瓘也装病移至外廨,于十七日暮,作檄令诸军共同起来反对钟会。
十八日中午,胡渊因闻钟会欲诛其父胡烈,便率胡烈部下首先起事,擂鼓出门,欲救胡烈。紧接着,诸营将士纷纷擂鼓而出,争先赴城,进攻钟会。“倚梯登城,或烧城屋,蚁附乱进,矢下如雨。”这时钟会急忙发给蜀军武器,欲尽杀所扣押将官,镇压哗变士兵。但时间来不及了,很快乱兵攻进城门,被押将官也乘乱逃出。姜维率钟会亲兵作战,手杀五六人但寡不敌众,最后钟会、姜维均为乱兵所杀。战斗中,将士死者数百人,汉太子、姜维家眷及部分蜀官被害,死伤狼藉。卫瓘令诸将维持秩序,数日乃定,后邓艾也被卫瓘杀害。
事定后,司马昭特赦在蜀之将士,并嘉奖事变中的有功之臣。封夏侯和、贾辅为乡侯,羊琇、朱抚为关内侯,王起为部曲将,张修已死,赐其弟张倚为关内侯(《三国志·陈留王纪》)。
钟会失败的原因,不在其军力不强。当时,他统精锐魏军二十余万,加已降蜀军共计三十万,而司马昭不过十万之众,又草率成军,故钟会北上争天下是有相当把握的。但他与诸军相处日短,尚未得众心;而蜀军新降,难以依靠,故军队一旦不为所用,就可能成为其威胁。又,起事后,钟会犹豫不决,当断不断,既未及时剪除异己以树军威,也未向士兵宣布其意图,以致流言传播,军心动**,终于一败涂地,不可收拾。(许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