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学成才(1 / 1)

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阜南)人,他出身贫贱,幼年丧父,又逢战乱,在家乡孤苦无依,无以为生,十多岁时,随同母亲到江南投靠姐夫邓当。邓当在孙策部下任军职,经常要奉命出征。吕蒙自动悄悄跟上出征队伍学习作战。姐夫禁他不得,告知其母。母亲怪他小小年纪作战危险,严厉斥责。吕蒙回答说:“出身贫穷卑微,要想成家立业,总得作一番奋斗。”于是,十五六岁的吕蒙就从军了。

初时,吕蒙学习行军打仗,偏重胆略,唯以勇武自励,好凶猛斗杀,未免粗野。有一次,有个军吏欺他年少,讥刺他说:“你这毛孩子,上战场能干点什么,还不是白白往虎口里去送死!”吕蒙听了一时愤激,当即拔刀杀死了这军吏。事后躲避不得,只好通过校尉袁雄自首。孙策却十分赏识吕蒙的胆略,免了他的罪,留他在自己身边。这是吕蒙增长见识的好机会。他认识到浮躁冲动、轻率妄杀的缺点,并且从孙策的指挥艺术中得到启迪。邓当病逝,吕蒙受命继邓当为别部司马。

孙策死后,孙权继孙策为吴侯,整顿军队,每见将领年轻稚弱、军队装备粗劣的,就予以合并。当时,吕蒙才二十二岁,苦于军费拮据,装备不齐,为了免遭淘汰,及时向人赊账,装备一新。到了校阅那天,孙权见吕蒙所练军队军容严整,操练精熟,十分满意,不但不予裁并,还给他增添了兵员,让他从征。孙权为报杀父之仇,向黄祖开战。黄祖令都督陈就率水军对阵。吕蒙为了打击对方的士气,带领一队精兵直奔陈就的“都督”大旗,亲自带头杀死陈就,使敌军军心动摇。这时吕蒙高高地举起陈就的首级,向友邻部队大声呼唤。于是各路奋进,击溃敌方主力,俘获黄祖。孙权评价这次战役吕蒙居首功,把他从都尉提升为中郎将。

孙权在与吕蒙接触中,发现他有才干而无文化,深感可惜。告诫他,勇而寡谋,野而少文,不能成大将。要他经常读书,首先要读好《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即《史记》《汉书》《东观汉纪》。吕蒙感到为难,说:“军务繁忙,哪有时间顾得上读书?”孙权向他指出:学习与平时的军务同样重要,学好了可以更好地带兵打仗。还谈了自己日理万机,百忙中挤时间读书的体会。吕蒙领悟以后,开始用心读书,努力弥补从小不学无文的缺陷。他勤学不倦,日有进益,积年累月,所浏览的史传之多,连年老博学的读书人也很少胜过他,他读书注重实际,讲求心得,进步甚快。大将鲁肃早年就认识吕蒙,后再交接时,发现吕蒙已前后判若两人,非常钦佩地称赞他说:我原以为您只有武略,如今才知道您学识英博,不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后来,孙权也对吕蒙刮目相看,认为他“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已不亚于周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