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被逼反西凉,兵败投张鲁(1 / 1)

建安十六年(211),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已形成。曹操控制了中原,西凉马超不除,终是他的一大后患,然而用兵关中,又师出无名,因为马超以及韩遂等关中各部,在名义上是受曹操统辖的。为了达到出兵关中的目的,曹操用激将法命钟繇讨伐汉中张鲁,暗中却命大将夏侯渊出兵河东,与钟繇会师关中。曹操的行动激怒了马超。“是时,关中诸将疑繇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三国志·武帝纪》),这就是历史上的马超反西凉。马超等人谋反,曹操讨伐他们就有了借口。

马超反叛后,屯兵潼关。曹操慑于马超的勇猛和多谋,不敢与之硬战,命令部下:“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三国志·武帝纪》)同年七月,曹操暗中派遣徐晃、朱灵从蒲阪津(今山西永济)夜渡黄河,立营河西,以截断马超的退路,但马超对此早有预防,他提出对曹“宜于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彼必走矣”(本传裴注《略典》)。然而,马超的这一良策,为韩遂所阻,未能实施。后来曹操得知马超之策后,曾惊呼:“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本传裴注《山阳公载记》)在徐晃、朱灵暗渡黄河的同时,曹操也亲自从潼关北渡渭水,马超在岸上追曹操舟楫,纵骑以箭追射,矢如雨下,曹操几乎命丧于箭镞之下。曹操渡过渭河后,“连车树栅”“循河为甬道而南”,坚壁不战,使善习长矛的西凉兵“不得以刺”。马超求战不得,割地不成,军心遂渐骄而涣散。最后,曹操使用“离间计”,挑起马超与韩遂互相猜疑,使关中诸将力量大大削弱,曹操乘机击败了马超。马腾及其宗族二百余人后来也遭曹操“所诛略尽”。

马超战败后,退还陇上。曹操也因北方有事,引军东还。西凉冀城(今甘肃甘谷)杨阜素知马超骁勇,曾对曹操说:“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三国志·杨阜传》)曹操兵退之后不久,建安十七年(212)初,马超果然率领西凉各路武装攻打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建安十七年八月,马超占据冀城,并“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同年九月,杨阜同姜叙、梁宽、赵衢等合谋以图马超。“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马超见大势已去,不得已去汉中投奔张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