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星期后,净饭王请佛陀到宫里与家人吃饭。舍利弗也同时被邀请。乔答弥王后、耶输陀罗、难陀、孙陀莉难陀和罗睺罗全都在场。在一家人的亲切气氛下,佛陀给他们说教怎样随着呼吸观息,如何向心内细察自己的感受和行禅坐禅的方法。他一再强调,如果在日常生活里修习细察专念,他们便可以超越生活上的担忧、烦恼和困扰。
罗睺罗坐在舍利弗的身旁,把一只小手放在老比丘的手里。罗睺罗很喜欢舍利弗。
当佛陀和舍利弗要返回寺院时,一家人都一起陪同他们行到大门。看见佛陀要合掌向各人道别,难陀便替佛陀拿过钵来。之后,佛陀没有把钵拿回,难陀感到有点奇怪。于是,难陀只好跟着佛陀步回寺院,希望找个适当的机会把钵还给他。当他们抵达寺院,佛陀却问难陀可否在寺里住上一个星期,以能深入了解一些比丘的生活。难陀一向敬爱长兄,因此便欣然答应,其实他也是真的有点向往比丘的闲恬生活。一个星期过后,当佛陀又问他愿不愿意在佛陀的带领教导下出家数月,难陀也绝无犹疑地答应了,佛陀请舍利弗替难陀授戒,给他基本的指示。
佛陀曾与大王商讨过让难陀短期出家的事。大王也同意,难陀虽然是个良好青年,但缺乏未来君主的坚毅性格和决心。佛陀认为自己能帮助难陀建立清醒的思惟和坚决的意志。大王也十分赞同。
可是,不到一个月,难陀便开始忆念他的未婚妻,美丽的阇罗芭达?卡拉诺莉。虽然他极力隐藏他的思念,但佛陀很清楚地看到他的感受。一天,佛陀对他说:“如果你想达到你的目标,你首先必定要克服你对感情的牵挂。把你自己全然投入修行和锻炼你的心念吧。只有这样,你才可以成为一个服众的君主。”
佛陀又嘱咐舍利弗安排别让难陀到卡拉诺莉居住的地区乞食。难陀获悉后,心里真的对佛陀又感激又怨恨。他知道佛陀能看透他的思想和需要。
罗睺罗很羡慕叔叔可以在寺院里居住。他也很渴望自己可以这样做。但当他请求母亲允许时,母亲只抚着他的头,告诉他要待他长大很多之后才可以成为比丘。罗睺罗问他母亲怎样才可以快些长大时,她便告诉他要每天吃得好和做运动。
一天,当耶输陀罗看到比丘们在王宫附近乞食时,她便对罗睺罗说道:“你为何不走到下面叫声佛陀,再问问他有什么要传授给你?”
罗睺罗跑到楼下。他很爱母亲,但也爱父亲。一直以来,他都只是和母亲一起而没有和父亲生活过一天。他很希望能像难陀那样,可以在佛陀身边。他跑过前院冲出南门,直至追上佛陀。佛陀笑着把手伸出来。虽然春天的阳光已开始猛烈,但罗睺罗感到自己有父亲的爱和荫庇保护。他抬头望着佛陀说:“在你身边很凉快啊。”
耶输陀罗在露台上看着他们。她知道佛陀会答应让罗睺罗这天跟他回到寺院。
罗睺罗问佛陀:“你要传授些什么给我?”
佛陀说:“你来到寺院,我便亲自传给你。”
当他们回到寺院,舍利弗把自己的食物分一些给罗睺罗。罗睺罗静静地坐在佛陀和舍利弗中间吃着。他很高兴见到他的叔叔难陀。佛陀告诉他可以在舍利弗的房子过这一夜。所有的比丘对他都很热情,使他真想在寺院永远留下来。但舍利弗对他解释说,如果他想留下来,他首先要成为比丘。罗睺罗拉着舍利弗的手,又问他佛陀可否让他授戒。当他亲自问请佛陀时,佛陀点头首肯,便嘱舍利弗给这个男孩剃度。
舍利弗最初还以为佛陀只是开玩笑。但当他见到佛陀的肃穆表情,他便这样问:“但师父,一个这么年轻的小孩,怎能当比丘?”
佛陀回答:“我们可以训练他,替他准备将来受具足戒。现在就先让他发愿成为初学僧吧。他可以负责在坐禅时替比丘赶走来骚扰的乌鸦。”
舍利弗替罗睺罗剃头,又给他授三皈依。他教罗睺罗持四戒:不杀、不盗、不妄语、不喝酒。他拿自己的一件衲衣,改成适合罗睺罗的大小,然后又教他怎样穿衲衣和持钵。罗睺罗看上去就像一个小号的比丘。他跟舍利弗睡在同一房子里,每天又随着舍利弗到邻近的村庄乞食。虽然上了年纪的比丘都是日中一食,但舍利弗恐怕罗睺罗在这个成长的时期缺乏足够的营养,因此给他晚上多吃一餐。在家的徒众也特此为小比丘带来乳汁和多一点的食物。
当罗睺罗披剃的消息传到宫中时,净饭王很不高兴。大王和王后都很挂念罗睺罗。他们起初只以为罗睺罗到寺院小住几天,没想到他竟然留在寺院当小学僧。没有了孙儿在家,他们都感到异常寂寞。耶输陀罗则是悲喜交集。虽然她也十分惦念儿子,但对儿子可以与父亲相隔多年后有机会亲近,感到很是安慰。
一天下午,大王与王后及耶输陀罗一起乘御驾前往寺院。佛陀出来亲迎。难陀与罗睺罗也出来向他们问安。罗睺罗兴奋地跑到母亲的怀里。耶输陀罗亲切地拥抱他。跟着,罗睺罗又过去亲亲祖父母。
大王向佛陀鞠躬后,便用稍有不满的语气对他说:“你当初出家的时候,我已饱受煎熬。不久前,难陀也离开了我。我实在不可再忍受失去罗睺罗了。一个如我一般以家庭为重的男人,父子和爷孙的密切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你离开的时候,我皮如刀割;皮破之后,刀已割到肉里;肉烂之后,现在刀已入骨。我真认为你要对你的所为重新考虑。我希望你将来未获人家父母批准,便不应替小童披剃啊。”
佛陀尽量安慰大王,重复解释无常无我的真理。他提醒大王唯有不断修习觉察专念,才是摆脱痛苦之门。现在难陀和罗睺罗都有这个机会了,佛陀劝喻他的父亲应该替他们高兴,更鼓励他自己也在日常生活中好好修习觉察之道以达至真正快乐。
大王觉得舒服了一点。乔答弥和耶输陀罗也都因佛陀这番话安定下来。
当天稍后,佛陀对舍利弗说:“从现在开始,我们没有小童父母的批准,不要接纳他们加入僧团。请加进僧规里。”
时间过得很快。佛陀和他的僧团已在释迦国逗留了六个多月。比丘的数目已增加至五百名,而在家众更难计其数。净饭王又再给僧伽一块土地建寺,就是在城北悉达多太子以前的夏宫以及围绕着那里的宽敞园林。舍利弗尊者安排了一众比丘在那里组织僧居。这新建的精舍替释迦国奠下了道场的基础。
佛陀希望可以赶回竹林精舍结夏安居,因为他曾这样答应那里的比丘和频婆娑罗王。佛陀离开前,净饭王宴请他最后一次,并希望他能再为一家人和释迦族的成员说法。
佛陀利用这次开示说教如何在政治上行道。他说大道能光明政界,帮助当政的人实现社会的平等与公正。他说:“修行大道会令你增长智慧和慈悲,因而使你更好地服务民众。你全不需要靠暴力,就可以为国家带来和平幸福。你不用对人施行处决、酷刑或囚禁,也不需要充公财物。这并不只是一种理想,而是真正可以实现的。
“当一个政治家具备足够的智慧去了解和爱,他才可以看到苦困、悲哀和压迫的真相。这样的人,才能有方法改革政制以拉平贫富的悬殊,终止施压。
“朋友们,政魁和统治者都应该做好榜样。不要生活在舒适的温床里,因为财富只会成为你与人民间的壕沟。过些纯朴而健康的生活,把时间用于服务人群,会比花在无聊的享受上更有意义。一个不做好榜样的领袖,是不会获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的。如果你爱惜和尊重你的人民,他们也会爱戴和尊敬你。仁政与严法之治不同。仁政不倚赖惩罚。依照醒觉之道,仁政才可导致真正的幸福快乐。”
净饭王与在座众人都留心地聆听。提婆达多和阿难陀的父亲、佛陀的王叔斛饭王说道:“如你所形容的仁政,固然很美好,但我认为只有你才具备这样的贤德性格来实现此道。你怎不留在迦毗罗卫国来帮助释迦族革新政制,以带给所有人民和平、安稳和快乐呢?”
净饭王补充说:“我已经年老了。假若你真的留下来,我必定立刻让位与你。以你的德行、诚信和才智,我肯定万民都会在你背后支持。我们国家的振兴便指日可待了。”
佛陀没有立即回答,只是微笑,慈和地望着老父,他说:“父亲,我已不再是一个家庭、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儿子。我现在的家庭就是众生,我的家乡就是大地,而我的身份就是有赖所有人包容的僧人。我选择了这条道路,并不是政途。我认为这是我最可以为众生服务之道。”
乔答弥王后和耶输陀罗都知道她们不适宜在这种场合里发表意见,但她们都被佛陀的话感动得涕泪俱下。她们都知道佛陀说得很对。
佛陀继续对大王和在座人等宣说五戒,以及怎样把它实行于社会和家庭中。五戒是幸福家庭和平定社会的基石。他把每一戒条详细解释之后,作此结语:“假如你想人民团结,你必先得到他们的信任。如果政界领袖都受持五戒,人民的信任必定增长。具备了这等信任,国家自然事事能成,和平、幸福和社会平等必可保证。创造以觉察为本的生活吧。过去的教理和主义未能建立信任,更没有鼓励人人平等。让醒觉之道贡献一条新道路和新信念吧。”
佛陀答应他们这次前往摩揭陀后,一定会在将来的日子再回来迦毗罗卫国。大王和众人也为此感到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