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意见不合?(1 / 1)

每一个职场人都希望与领导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工作步调上保持一致。但职场现实中,总会遇到与领导意见相左的时候。每一个职场人都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与同事间的矛盾与冲突。但总会遇到看不惯的做法、无法理解的决策。当意见不合发生时,应当如何处理才既能表达自身诉求、维护自身利益,又不会得罪领导同事、损害一段关系呢?

避免错误共识效应

为什么会存在意见不合现象?那是由于每个人都在性格特征、学识经历、视野范围、职权责任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会产生不同的看问题视角,进而会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观点。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每个员工都认为自己应当升职加薪,但领导站在组织发展的角度,会更多地从投入产出比方面进行思考,权衡升职加薪能否为组织带来更大的收益。于是,当你的加薪请求被驳回时,你会为自己努力工作却没有获得更多收获而愤愤不平,你的领导却在思考你的贡献及潜能不能配上更高的薪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没有人会拥有360度的广角视角,而不同的视角会造就不同的观点,分歧产生在所难免。由此看来,意见不合是一种十分普通而广泛的现象。但这种普遍现象,却往往成为困扰职场人的一大难题,这是由于错误共识效应在起作用。所谓错误共识效应,就是指人们通常倾向于将自己的观点投射给他人,认为所有人都应当和自己以同一方式思考,得出同样的结论。错误共识效应使人们陷入过度的自我保护与精神亢奋之中,当别人提出不同观点时,不会进行客观的思考与判断,而是用神态、语言、动作等各种表现证明对方是错的。

错误共识效应使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自己可能会犯错。当有人提出不一样的观点,或者仅对我们的观点提出一丁点儿异议时,便足以激发我们强烈的反感,让我们用尽一切方法为自己辩护。或是通过语言、行为威慑,或是反复论证自己的观点,或是指责、批判对方提出的观点。总之,就是通过当面驳斥的方式,对对方造成压力,迫使对方放弃原有的观点。

然而,这一方式其实并不可取。一方面,当你将对方驳斥得体无完肤时,对他的自尊、自信、判断都给予了直接打击,会引发对方的反感。特别当对方是领导等职位高于你的人时,你可能会因为对一件“小事”的据理力争,得罪一位“大人”,付出惨痛的代价。另一方面,当面驳斥的做法,大多时候不仅不会改变对方真正的观点,反而会激发对方的反击意志,让彼此陷入争吵不休等失控局面,使“小事”变成“大事”。再一方面,当面驳斥往往无法带来真正的共识,即使对方迫于压力放弃原有的观点,也往往是“口服心不服”。甚至最终实践可能会证明,你的观点是错误的,对方的观点是正确的,而盲目排斥对方的观点,使你丧失了一次发现错误、规避风险的机会。

因此,当意见不合现象发生时,应避免陷入错误共识效应的旋涡,轻率判断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不妨变换角度,问问自己“如果我是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变换角度,可以深入思考不同观点,并对存在的分歧形成全新的认识。此时,你或许会发现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勇敢承认错误比在实践中证明错误更经济。你也许会发现自己的观点是不完善的,对对方观点的理性认知,有利于方案的完善,进而更好地完成工作。但你也可能发现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如此,在增强对自身观点信心的同时,还能认识到对方错误存在的原因。理解能够帮助你保持平静的心态,推心置腹地与对方进行沟通,更容易促进共识的达成。

巧妙表达自身观点

当发现对方的意见和自己不一致的时候,将分歧沉入心底,只会引发日后更大的矛盾。表达是处理意见不合最常用的方式,但表达是一门学问,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局。拙劣的表达可能激化矛盾,将意见不合带来的冲突升级。而对自身观点的巧妙表达,则不仅有益于共识的达成,更能收获他人的理解,甚至是信服。

如果你想要说服他人,应当先从真诚与赞赏开始,而不是从批评与指责开始。或许有些人认为,开门见山地提出反对的观点,会使自己的表述更简洁且更具说服力,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批评与指责会迫使对方在自尊的本能下,坚决维护自己的观点,并难以脱离这种对抗的状态。懂得表达技巧的人,通常会选择先强调双方已有的共识,使对方放下戒备,引导对方进入肯定自己的方向。例如,大多数时候,职场中存在的意见不合,不在于对最终目的的分歧,而是在于对实现路径的看法不同。懂得表达技巧的职场人,会先明确“将工作做好”的共同目的,甚至称赞对方提出的方案是行之有效的,但自己对这一问题也存在一种解决方案,希望讲出来供大家讨论、参考。从真诚与赞赏开始,可以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使不同意见变得不再那么刺耳,更容易被接受。

真诚与赞赏可以有效缓和意见不合造成的紧张气氛,但无法完全消解对方内心的警惕、专注。当你用一段冗长的对白,含糊其词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对方会轻易丧失耐心。对方轻则认为你能力有限,观点缺乏说服力,不予接受;重则可能会被激怒,认为你在恶意挑起事端。特别是当你与领导存在意见不合时,如果你鼓足勇气表达自己的观点,却不能对观点进行简明、清晰的表述,则极有可能导致领导断然否定你的观点,你甚至会陷入“说得越多,错得越多”的尴尬境地,给领导留下负面印象。

因此,观点的表达应当注意简单明确、重点突出。共识搭建、问题呈现、措施概述、比较优势,是针对意见不合情况下的观点表述四要素。先明确与对方存在的共识之处,使对方放下芥蒂;再指出对方观点存在的不足之处,引发思考;后用简明的陈述,表达自身观点;最终点明自己的意见与对方相比存在的优势,实现令对方心服口服的目的。在整个表述的过程当中,过分强势的咄咄逼人,或者固执武断的自说自话,都不是很好的选择。让对方接受不同观点的最好方式,是将你的意见移植到对方心中,使他感觉意见的诞生不是你灌输的结果,而是他自主思考判断的结论。

处理意见不合的另一大要点,在于始终不要忘记,最终的目标是达成共识、解决问题。自始至终,这是一个就事论事的过程,切忌对问题进行发散与引申,将一个问题存在的分歧,上升为个人的矛盾,甚至立场的冲突。如此,将小问题升级为大问题,意见不合将永远无法解决。

尊重共识,言出必行

处理意见不合的目的,在于达成共识。更加具体地,共识的达成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对方完全被说服,全盘接受你的观点;二是双方各退一步,达成第三种观点;三是你自己单方面妥协,全盘接受对方的观点。可以看出,共识的达成是伴随着至少一方的妥协的。其中,较大概率是需要你在原有观点的基础上,做出必要的妥协。

戴尔·卡耐基曾说道:“用争夺的方法,永远得不到满足,而让步会使你得到更多。”但大多时候,我们并不愿意做出让步。即使通过沟通达成共识,也可能产生反悔心理,认为自己在沟通的过程中被对方的言语迷惑,或者被对方的威慑干扰,没有做出理性的判断,维护自己的利益。应当明确,反悔心理不会维护你的利益,反而可能使你失去信任。

尊重共识,言出必行,是处理意见不合的最后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再好的共识只要没有落地,就足以使之前的努力全部归零。共识的达成,是意见不合双方博弈的结果。你要相信,自我维护的本能会使这个结果不至于完全偏向于对方,即使最终的结果是你全盘接受对方的观点,也往往意味着你的观点是错误的,或者对方的实力、地位明显强于你。即使再进行一轮博弈,结果也不会有太大改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对领导的决策提出反对意见,领导不予采信,最终实践证明你是对的。此时,你也许会说“早知道的话,听我的意见多好”。但事实是,你没有决策的最终决定权,无论这场博弈进行多少次,领导不采信你的观点,你也毫无办法。

当共识达成时,你只需按照商议的方案积极推进。如果实践证明你原有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会成为你下次博弈的重要资本。但如果你破坏共识,言出不行,作为失信方,即使实践证明你原有的观点是正确的,你也会为失败的结局买单。例如,你慑于领导的权威,同意了一个你原本反对的决策。如果你积极服从领导指示,认真负责完成工作,实践证明你原本的决策是正确的,领导会对你刮目相看。你甚至可以基于对领导错误决策的准确预估,及时对错误进行找补,防止组织遭受更严重的损失。但如果你拒绝服从领导的指示,或是选择消极怠工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可能根本等不到实践证明你的决策是正确的那一天,便被组织排除在外,最终还可能因消极的态度,为领导的错误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