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那么多沉重的话题,潮汕其实还有两个轻松的话题可以谈谈,一个是潮汕媳妇,一个是潮汕饮食。如果要给潮汕出个主意,我觉得潮汕地区可以打造成为一个绝佳的高品位、高端旅游、度假、休闲目的地,乃至爱情圣地。

在广东,谁家要是能娶到潮汕媳妇,都觉得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潮汕有着贤妻良母的历史传统。许多学者和外地人都说,潮汕地区的女人是最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女性,是东方女性的典型代表,以至于我当年都心心念念地想找一个潮汕儿媳。

几千年来,在潮汕这片人多资源少的地区生存,母系氏族社会特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一个伟大的母亲可以维系好这个家庭,在抚养子女的同时帮老公分担责任,她的作用太重要了。

其次,潮汕人充满了对儒家文明的向往,对伦理的尊崇。在农耕文明中,如果没有这些人文纽带,家庭很难维系,特别在潮汕地区表现得更极端。潮汕地少人稠,再加上家庭庞大,生存压力很重,所以,妇女为家族的延续牺牲很大。

不过,天下男人多好色,潮汕男人不外乎如是。在社会发达的今天,男女间更加平等,但出现家庭矛盾时,潮汕人的处理方式跟北方还是不大一样。北方女子很刚烈,大多选择离婚。然而,潮汕人则讲究变通,男人坚守四个原则:喜新不厌旧,动情不动心,风流不下流,留情不留种。

当然,伴随着时代的进步,风俗也在变化。就算贵夫人是潮汕人,上述种种,为家宅安宁故,您切不可学。

除了美人,潮汕的美食也令人垂涎三尺。潮汕的美食讲究粗料细作。

资源不丰富,反而能够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力,变废为宝,创造出很多全新的吃法,潮汕就是如此;相形而言,内蒙古虽然拥有大量的牛羊,却通常白煮就完事了。

在煲汤方面,潮汕人将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加以糅合,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粉葛鲮鱼汤”,葛粉、木薯等是很一般的东西,但在潮汕人的手中就能流光溢彩。葛粉的植物性纤维和鲮鱼所含的蛋白质等营养元素完美融合,清淡鲜甜,另外再放些黑豆、黄豆,味道非常棒。

潮汕食品里面还有一个东西叫作“烙”,比如“蚝仔烙”。蚝仔是赶小海的产物。勤劳的潮汕妇女们没能力赶大海捕鱼,就等退潮的时候赶小海。她们把小不点的蚝仔从沙地里挖出来,拿回家洗干净,变成蚝仔烙放进汤里,并成为汤的主体。

总之,潮汕人将粗料细做做到了极致。他们不仅是能够变废为宝,而且把里面的隐藏的味道给调出来,像西方人调鸡尾酒一样,通过杂处、煲汤,蒸、揉造等方式就会变出一种奇特的味道。

潮汕人的菜也分成几大类:大菜、家常菜和私房菜。

潮汕人的大菜有燕、鲍、翅,是拿出来有面子的东西。一盏能卖到两三千元的极品血燕,产自日本青森的极品鲍,世界上最大鲨鱼的背鳍和尾鳍——天九翅,都是潮汕大菜中的常客。这些燕、鲍、翅对人体有没有好处不得而知。但是,潮汕人把它们神圣化、精品化、奢侈化,最后产生了很多靠餐饮立名的人物。

潮汕人的家常菜,就是指大妈大娘家里面的手工活。比如:一条鱼怎么蒸,咸鱼怎么做,汤怎么煲,还有鸭子怎么料理,等等。做到什么程度呢?潮汕顶级的鹅头能卖到三千元以上,狮头鹅切下来分成段,简直是下酒菜一绝。还有把红薯叶做成羹,其价格可以和燕、鲍、翅相媲美。

潮汕人的私房菜,主要偏重小吃。潮汕人把面条叫“粿条”,就是粉,和不同的浇头结合在一起,十分美味。还有种特色小吃叫“潮汕打冷”,相当于夜宵或大排档。你到潮汕吃打冷,可以看到它主要是腌制的各种各样的海鲜和鸡鸭鹅,可以有上百种。潮汕人还有一个特点,一定离不开豆瓣调味、鱼露。这些结合到一起,很简单,但吃着会非常上瘾。最后再喝一碗粥,粥里面再放点地瓜,简直是人间至味。

我经常讲一句话:“一个地方有没有文化要看饮食。”文化越高的地方,在饮食上花的功夫就越大,人们把想象力和创新力都放到里面去了,做出了很多传奇的菜品。

说到饮食,我有一个很有趣的总结。我把北京菜叫“官僚菜”,好看不好吃;湘菜、川菜这些叫作“农民菜”,用调料来刺激胃口,很好下饭;上海菜是“市民菜”,实惠好吃;广东是“商人菜”,好看又好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而广东菜的主力军团就是潮汕菜。

潮汕菜之所以出众,和潮汕商人的发达有很大关系。潮汕人最早跑到香港先发了财,继而产生了“舌尖上的乡愁”,期待向往家乡的这些美味,于是他们就把家乡的烹调工艺跟燕、鲍、翅“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结合到一起,最终打造成为全球最奢华的新派商务餐。

千年的潮汕文化,足以打动全世界人的绝佳美食,以及山呼海应的自然环境、交通便达……潮汕占尽种种优势。因此我认为,把潮汕打造成中国顶级的旅游、度假、休闲目的地,是绝对大有可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