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女人的聪明可以胜过千军万马(1 / 1)

萧绰,小字燕燕,契丹族人,辽景宗耶律贤的贵妃、辽圣宗耶律隆绪的母亲,因其丈夫去世较早,以“太后”辅政之名,开始了二十七年的临朝摄政生涯,民间一般称其为“萧太后”。

萧绰原姓为拔里氏,后被人赐姓为萧,其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是位高权重的辽北院枢密院使兼宰相萧思温,乃是四朝元老,不但家族背景显赫,而且在辽国的政治威望极高。而其母亲是辽太宗的长女,辽国的长公主,所以这么不寻常的身世,也为她日后的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可组成辽国的契丹族是重男轻女的民族,人人都盼望生男孩,能够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能在朝堂上顶天立地,可偏偏萧绰就是一个女孩子,但没有关系,他们家养得起女孩,而且也很重视女孩,女孩可以作为政治联姻的重要工具。另外,萧绰从小就展示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她和姐妹们一起做事,一起读书总是最有耐心,最有锲而不舍精神的那位。有一次,萧思温交代几个孩子做家务,几个姐妹总是偷懒不想干,即便干也是敷衍了事,只有萧绰一个人兢兢业业的擦家具,不把家具擦干净誓不罢休,正是她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让萧思温对她刮目相看,认为自己的女儿日后必定能成大事。

萧思温千挑万选为女儿定下一门娃娃亲,未来的夫家是汉臣之子,留守在北京的官员韩匡嗣的儿子,名叫韩德让。其实按照萧家的地位选一个汉臣,的确是辱没了萧绰的身份,可能是萧思温另有更深层次的想法,毕竟他可是几朝元老,对于政治有着不一样的嗅觉。韩匡嗣虽是汉人,但却是辽国的臣子,但是能和萧家联姻的都是皇室的耶律家族,萧绰属实是下嫁了。但萧绰并不嫌弃自己未来的夫君,辽国人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未婚男女在成婚前是可以见面的,甚至还可以一起出去游玩,萧绰很喜欢这位未婚夫,幽默风趣、一表人才,有担当、有责任感,长得也蛮帅的,萧绰以为自己一定会嫁给韩德让,会与其一起白头到老,过着简单的为人妻的生活。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辽穆宗耶律璟带着萧思温等亲信一起去黑山打猎,因为高兴喝醉了酒,耶律璟被自己身边的侍卫所杀,据说,是近卫们不堪忍受他的虐待才这样做,但事实一定比这个黑暗或是复杂,定是有人里应外合,这场刺杀是预谋已久的篡位。萧思温特别冷静,他马上让人封锁了消息,并且告诉了和自己来往最密的耶律贤,在萧思温的运作下,耶律贤成功登上皇位,萧思温本来就位高权重,这次他还有了从龙之功,地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耶律贤为了报答萧思温,也为了稳住自己的地位,直接让萧绰成了贵妃,没过几个月成了皇后,一时间,萧家如日中天,萧思温头上的名衔比诗文都长,加上女儿是皇后,朝堂上已经没有人可以与萧思温抗衡了。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萧思温想不到自己也会有被刺杀的一天,明面上是高勋和女里合一起派人刺杀萧思温,但有没有耶律贤的默许就不得而知了,父亲的意外去世,让年仅十七岁的萧绰迅速成长起来,她知道自己现无人可以依靠,所以要凭着自己的聪明和仅有的权利活下去。好在耶律贤的身体不好,常年需要卧床休息,所以历史总是如此的相似,之前武则天的丈夫也是这样常年生病,才给了武则天插手朝政的机会。历史再一次上演,耶律贤觉得萧绰心胸宽广,还饱读诗书、处决果断,加上她家族的人都支持她,所以皇帝将朝政交给其来打理,在耶律贤的默许下,萧绰处理日常政务,若有决断不了的军国大事,夫妻俩一起商量。后来,耶律贤实在熬不住了,一切都是萧绰说了算,不过为了不让耶律贤起疑心,萧绰每日还是会如实禀报政务的,一般耶律贤只是回复知道了。在萧绰的努力下,辽国的经济总算是有了起色,耶律贤见自己的媳妇这么能干,于是干脆下令说,皇后的话就是朕的话,一切都要听皇后安排,至此,萧绰彻底掌握了所有的实权大政。

契丹人很喜欢狩猎,明明身体状况已经不佳,可耶律贤还是坚持去狩猎,最终,在狩猎的途中,病死在行宫里,并且耶律贤留下遗诏,册立与萧绰所生的长子耶律隆绪为帝,军国大事都听皇后萧绰的命令。就这样,年仅十二岁的耶律隆绪成了皇帝,也就是辽圣宗。接下来的局面,是萧绰与耶律隆绪这母子俩要面对的政治局面有点变复杂了,因为辽国本身的政治局面就蛮复杂的,辽国的诸位王爷各个都拥兵自重,早就已经威胁到了皇帝的中心控制权了。这萧绰带着孩子成了孤儿寡母,也是被虎狼盯着的肥肉,没办法,她只能拿出自己的杀手锏,一哭二闹三上吊。她先是哭,哭诉自己不容易,哭诉自己和孩子地位不保,生命不保、岌岌可危。边防问题没解决,王爷各个兵强马壮,谁能把我们放在眼里,女人的这种招数对付男人的确管用,朝中的臣子纷纷表示,会站在萧绰这边的,帮着皇帝和太后对付其他不忠之臣。其他宗室一瞧,这个女人可真有一套,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收拢人心呀,他们也开始怕起来了,再有萧绰如果被宗室逼死了,萧家人也不会放过他们的,另有耶律贤可是留下了遗诏,遗诏明确说明了萧绰和耶律隆绪的地位。

政治上的地位暂时稳住了,现在是萧绰大展拳脚的时候了,她赶紧奖赏了,站出来支持她的大臣,这一波彻底赏罚分明,已经表明了她的态度。从这里之后,正式开展了萧绰铁血手腕的一生。选任贤能、知人善任,贯穿了萧绰的一生,而且历史上记载,她能听得进去忠言和谏言,只要别人给她提意见,且是正确的,她一定会尊从,所以大家都信服她。这个时候,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人物,再次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这个人就是萧绰之前的未婚夫韩德让,韩德让果真不是池中之物,萧思温的眼光一点也没有错,韩德让在辽宋高粱河战役中打败了宋军,因此升迁为辽兴军节度使,不久之后,又升迁为南院枢密使,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接近了权利的中心。

韩德让一直没有忘记萧绰,俩人毕竟有青梅竹马的感情,他们分开不是萧绰移情别恋,而是因为皇家强硬的介入其中,才让他们成了一对怨偶,萧绰在私下里,和韩德让哭诉自己年纪轻轻就守了寡,是何等不容易,还说,自己这些年对韩德让念念不忘,如今自己的孩子还小,可以把韩德让当作亲生父亲,只希望其能帮帮自己。萧绰是懂得如何拿捏人心的,韩德让见自己曾经的恋人如此受欺负,当即挺身而出,表示不管别人怎么想,谁也别想伤害你们母子的,除非这个人能从我的尸体上跨过去。有了韩德让的话,萧绰才彻底放心了,但还有一个人是萧绰和韩德让恩爱路上的绊脚石,这个人就是韩德让的妻子,为了扫除这个障碍,萧绰干脆命人秘密将其毒杀。之后,耶律隆绪真的把韩德让当成父亲一样侍奉,萧绰也和韩德让在宫中同吃同住,俨然就是一对正儿八经的夫妻,但是,契丹并没有宋朝那么多规矩,他们并不在乎恋情被曝光,反而总在一起商量国事,韩德让表面上是宫里的禁军统领,实际上就是萧绰的情夫。不过,萧绰也很聪明,为了表明自己的心意,不管是接见臣子,还是使国外臣都让韩德让陪伴左右。在韩德让的守护下,萧绰更勇敢看,也更自信了,他们虽然不能明目张胆的成婚,但了解彼此的性格和品行,萧绰委以他重任,相辅相成、通力配合,韩德让也成为了辽国最有权势的人。

彻底站稳脚跟之后,萧绰开始琢磨改革弊端、推进新政了,现在的辽国可谓内忧外患,外面有女真、党项、回鹘、宋朝等虎视眈眈的看着,内里贵族骄奢**逸,官员贪赃枉法,大家已经丧失了斗志,整日想着的都是吃喝玩乐,之前因为国家连年战争,导致土地荒废,民不聊生,所以萧绰推动了一系列政策,用于鼓励农业发展,这些政策包括减免税收和租地银钱,减轻农民负担,还利用税收兴修水利,帮助灾民和流民重新落户,利用法规让这些人加入到农业生产中。还不止如此,因为辽国中有很多汉人,她为了让各个民族平等的活着,规定契丹人犯法和汉人同罪,这一条规定可是很大胆,让汉人有了归宿感,国内总算是安定下来。不止如此,她还规定不能擅自杀害奴婢等,因为这些法规的推行,将奴隶制度的契丹,慢慢转变成封建制度的礼法国度。

将国家内部安排妥当后,萧绰又将目光对准了国外,她让耶律休哥驻守在北京,防备着南边的宋军。还让韩德让去讨伐党项,又让自己的姐姐去北边防备着鞑靼,在西北部建立重要的城镇,让军队和平民入住,保证边防有粮吃,人丁兴旺,还去讨伐了高丽,让它称臣成为契丹的附属国,经过几年的征战,西夏也向契丹称臣。外部的敌人解决的差不多了,这次萧绰又将目光看向宋朝,如今最难啃的骨头就是宋朝,萧绰觉得韩德让是汉人,所以更理解汉人的想法,她让韩德让制定攻打宋朝的战略和战术,并且直言不讳的说,虽然现在契丹已经足够强大,但是想要和宋朝抗衡还是很难的。萧绰的头脑一直很清醒,虽然她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可她没有沾沾自喜,仍觉得未来还要继续努力,这才是最难得的品质。

但宋朝可不是这样想的,他们看不见萧绰优秀的品质,只知道契丹国主年幼,而他的母亲不但把持着朝政,还和韩德让不清不楚的,简直是伤风败俗,这样无德的女人定会招来大家的痛恨,现在的辽国肯定是混乱不堪,这个时候进攻,正是最好的时机。宋朝以己度人,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契丹人,怎么可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宋朝对女性的舒束缚太多,女性要守寡,甚至提出和离还要坐三年大牢,其实在契丹人眼里,萧绰的所作所为根本不是什么大事,甚至相反,他们对萧绰都很信服。但宋军兵分三路的打法,最开始的确让契丹措手不及,但萧绰很快找到应对的策略,她让耶律休哥去抵御东路的宋军,让耶律斜轸去抵抗西路的兵马,最后还让韩德让和自己的亲儿子去北京作战。

甚至,萧绰还亲自穿上盔甲上阵杀敌,她正面和曹彬对阵,又让耶律休哥包抄宋军,阻断宋兵的水源和粮食,最终曹彬溃败逃跑,萧绰亲自上阵,极大的鼓舞了辽军的士气,因为宋军一路兵马溃败,剩下的两路没有支援也是全线战败。无奈之下,宋太宗赶紧下令让西路军撤退,但宋军已经成为丧家之犬,一路被追着打,最后,杨业因为得不到救援被活捉,萧绰直接让人将杨业的头颅砍下来,送到前线给战士们鼓气,在萧绰的带领下,契丹收复了绝大部分的失地,并且还将战线推到了和汴梁仅一条河之隔的城池。

宋朝的宰相寇准极力请求,宋真宗赵恒学习萧绰御驾亲征,在多方的要求下,赵恒才勉强去了檀州前线督战,并鼓舞军队的士气,双方已经对峙阵前,契丹名将萧挞凛被宋军刺杀身亡,因为失去了这个重要将领,萧绰心里隐约感觉不安。后来,韩德让劝其不如和解,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萧绰思虑再三,听从韩德让的建议,决定和宋朝达成盟约,辽圣宗耶律隆绪和宋真宗赵恒成为了异性兄弟,赵恒称萧绰为叔母,每年宋朝要给契丹三十万金帛,这场战役还是以契丹胜利告终,萧绰带领契丹走上历史上的另一个高峰,这个历史事件被后世成为“檀渊之盟”。

国泰民安之后,萧绰开始考虑自己的婚事,她不能光明正大的和韩德让办喜事,只能用另一种方式给予韩德让权利和名分,萧绰没有和从前一样在,宫中宴请众位大臣,而是在韩德让的帐中宴请群臣,并给大家丰厚的赏赐,还让大家敬酒,这已经算是默认韩德让的地位,也算是和韩德让摆婚宴了。不止如此,萧绰还赐韩德让国姓耶律,封他为王,从此,韩德让不再是汉臣,而是转身变成皇室宗亲。不但是名头上,就是在规格上,也如同亲王,土地级别上,和皇族一模一样,萧绰在去世之前,还举行了契丹传统柴册礼,将手中的权利彻底交给耶律隆绪,彻底结束了其摄政生涯。

萧绰与吕雉、武则天都不一样,人往往拥有权利后便很难放手,尝到了权利的滋味,就不会喜欢过孑然一身的生活。但萧绰她一直很清醒,即便契丹在她的手里繁荣昌盛,可她并没有得意洋洋,也没有夸赞自己的功德,在儿子成年以后,她马上想过上悠闲的生活,想去北京安享晚年。但不幸的是,就在去北京的路上,萧绰染上了疾病,并且很快去世了,她去世的时候五十七岁。在历史的评价上,萧绰的口碑一直两极分化,因为她强硬的政治手腕,以及残杀政敌,所以有人说她很残暴。当然这是因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去看待萧绰,在辽史中,书中说萧绰明辨是非,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群臣对萧绰很忠心,但在宋朝的历史中,成了阴狠弑杀、残忍恶毒的形象。

萧绰的确行事果断,面对情敌,她直接将其杀死,对于敌军将领,也很果决将其头颅割下来。萧绰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很懂得审时度势,可她比父亲更加谨慎,更加聪明,其父不懂得急流勇退的道理,但是萧绰明白。萧绰和韩德让的感情也让人动容,俩人自幼相识,中间历经了那么多的风雨,可还能信任彼此,携手共度余生,也许这才是真的爱情,萧绰无数次发动战争,都有韩德让陪在身边,在重大决策上,萧绰也能听从韩德让的意见,可见萧绰对这个男人的爱有多么倾心、多么笃定。

其实,女人的聪明真的可以胜过千军万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