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文成:有外交才华的和亲公主(1 / 1)

文成,即文成公主,李唐宗室之女,唐贞观十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文成公主就是和亲的代表,她和松赞干布的婚姻,给两个国家的关系带来了积极有效的促进,并且文成公主在吐蕃的人民中广受欢迎。其实,文成公主在出生的时候并非公主,她不是皇帝的女儿,因为皇帝不舍得自己的亲生女儿去和亲,所以就会在宗室中找一个女孩子,封为公主顶替女儿和亲,最离谱的时候,还会选民间的女儿去和亲。但可以肯定的是,文成公主是李氏皇家宗族中的女儿,具体是谁家的,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大部分的学者猜测,文成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儿,文成公主原来的名字也并无记载。

在历史上,很多有才华的男人,也只是一笔带过,更何况没有地位的女性,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女子少之又少,在文成公主没有走向和亲之路之前,她就是一个普通的宗室女,家里不会为她取正式的名字,可能就是一个小名,甚至只用她的排行叫她,将来嫁到宦官人家,或是贵族家中去,过完自己的一生,但历史选中了她,更准确的说是皇帝选中了她,也不知道皇帝从哪里翻到了她的资料,可能是身边人推举,也可能是无奈之下的选择。在《新唐书》中只写了一句话:十五年,宗室女文成公主远嫁和亲。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说完了文成公主的一生。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去,是吐蕃一力求成。松赞干布为何要和唐朝结亲,当然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唐太宗时期,为了彻底解决边境问题,唐太宗命令李靖等人进攻吐谷浑。以唐朝当时的实力,对付这样的小国家,那都是手到擒来的事儿,为了更好的笼络投降的吐谷浑部落,李世民将李道明的女儿册封为弘化公主,并将她嫁给最后一位可汗,所以文成公主去和亲本不是大事,因为已经有前人这样做过了,松赞干布就是因为看到吐谷浑求娶公主成功,才有了和大唐结亲的想法,他想着吐谷浑能干成的事,自己也能干成。

松赞干布一直非常仰慕唐朝文化,唐朝能被称为帝国,也正是因为它强大且繁荣,它是当时政治文化中心,它又是包容的,唐朝最繁盛的时期,可有三万多的留学生在长安学习,松赞干布曾经派遣使者去唐朝求亲,希望能娶到一位公主,但遭到了唐太宗的拒绝,因为唐太宗没瞧得起松赞干布,就你还想娶公主,想得挺美,就你这样的不毛之地,公主肯定不会嫁过去的。可这个使者在其中添油加醋,回去后告诉松赞干布,就是吐谷浑王在其中作梗,才使得唐太宗不愿意将公主嫁过来,松赞干布大怒,他不能忍下这口气,于是他联合羊同一起攻打吐谷浑。吐谷浑打不过他们,只能灰溜溜的跑了,但吐蕃的目的没有达到,所以不能这样轻易结束这场战斗,他们一直攻打到唐朝的边境,两边兵戎相见,松赞干布自然知道自己不是唐军的对手,但他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想娶一位公主。

不过,唐朝不可能被松赞干布威胁,所以先锋军直接开战,松赞干布被打的落荒而逃,跑回自己的老家休养生息了。但是唐太宗知道此事后,觉得人家只是想要一个公主,又不是什么大事,而且现在松赞干布已经打跑了吐谷浑,实力大增后,所以决定原谅他。松赞干布乘胜追击,赶紧派遣自己的宰相,带着大量珠宝娶求婚,他是知道娶媳妇不能要脸的,刚打完仗就想着要媳妇去了。唐太宗见松赞干布这样执着,就找了一个宗室女封为文成公主,将她嫁给了松赞干布。

关于松赞干布求婚还有一个小故事,相传当时前往大唐求婚的可不只是吐蕃,还有天竺,格萨、大食、霍尔等国王也派了使者去求婚,他们的目标出奇的一致,都想迎娶贤惠的文成公主。为了彰显公平,唐太宗决定这些婚使比赛,谁更有智慧,谁能胜利,就把公主嫁给相应的国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六试婚使,在布达拉宫的壁画上,还完整的保留着这个故事。第一场考试便是用一根柔软的线穿过九曲孔眼的明珠。第二场考试是辨认一百匹小马和一百匹母马的亲子关系。第三试要求百名求婚的使者,在一日内喝完一百坛酒,和吃完一百只羊,还要把羊皮揉好。第四场考试是交给使臣们松木一百段,分辨根和梢。第五场考试要求使者在夜晚出入皇宫,并且不迷路。第六场考试,也是最后一场考试是辨认出文成公主。这些考试不管哪一场都有难度,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松赞干布派来的使臣禄东赞非常有才华,而且很聪明,所以他将这些试题一一解决了,并帮助松赞干布娶到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能成功抱得美人归,还要感谢这位使臣。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文成公主出嫁时,送亲的人就是传说中公主的父亲江夏王李道宗,还有吐蕃来求亲的宰相,他们从长安出发,目的地就是吐蕃。长途跋涉走了很多天,一路上的辛苦不必说,只说公主来到祁连山一脉时的事。皇后赐给文成公主一面镜子,名为日月宝镜,皇后说如果你想家了,就对着镜子看,就可以看到长安城。文成公主走了这么久,当然很思念家乡,她对未来的一切都感觉迷茫和害怕。可就在文成公主对着镜子思念家乡时,看到的只有自己憔悴的面容,根本没有长安城。一时间,她很伤心,可能是因为过于伤心,她将镜子遗落在了地上,镜子摔在了两半,而这两半镜子恰好落到了两个山包上,从此一个映着月亮,一个迎着阳光,这座山就被称为日月山。

因为这座山的存在,它恰好挡住了一条东去的河流,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大家就把这条河称为倒淌河,日月山和倒淌河现在还在青海省西宁附近。可见文成公主嫁进吐蕃对后世有多么深远的影响。又不知道经过多少日子,迎亲队伍和送亲队伍终于汇合。松赞干布对李道宗执婿礼,然后他将文成公主带走了,此后文成公主就是松赞干布的妻子。文成公主从长安,整整走了一年的时间,终于到了拉萨。幸运的是,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时,松赞干布还不算老,相反他正值青壮年,才二十五岁,而文成公主不过十六岁,一个青年才俊,一个窈窕淑女,两个人的感情迅速升温,他们不再靠政治联姻,而是有了真感情。

诚然,是人都喜欢慕强,松赞干布本来就对唐朝文化非常向往,文成公主是大唐派来和亲的人,所以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极喜爱。他觉得自己能够娶到文成公主是件很荣耀的事情,所以他专门建了一座城,为公主居住,也是为了向后代炫耀。这座城就是布达拉宫,布达拉宫规模之大,装饰之华丽,迄今为止都被人赞叹,在布达拉宫的壁画上还描绘着文成公主是如何从长安到西藏的,一路上遇到了哪些事,更有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成婚的场面,由此可见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的喜爱和重视,松赞干布想要后世记住他们的爱情,他真的做到了,他和文成公主的故事,一直被后世人传诵。

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后,是中原和吐蕃关系最好的几年,使臣和商人来往甚密,两个地区的人民也能了解彼此的文化,文成公主见丈夫这样喜欢唐朝文化,还曾为他做唐朝服饰。松赞干布极喜欢文成公主做的衣服,他将吐蕃的衣服脱掉,换上文成公主做的唐服。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的赭面习俗,赭面就是将脸上涂上红色的颜料,可能因为这样会显得脸很恐怖,所以文成公主不喜欢,松赞干布为了爱妻,下令废除这个习俗,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文化交流,松赞干布还将吐蕃的贵族子弟送到长安国学读书,为的就是学习唐朝的文化,将他们的文化和唐朝文化结合在一起,成为更文明,更强大的民族。唐太宗东征高句丽时,松赞干布还送去金子做的鹅表达自己的支持。

另有灭天竺的事,也有松赞干布的参与,所以两个国家不但在文化和经济上有交流,还是战略合作伙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后,新继位的李治成了新的皇帝,他还派遣使臣去吐蕃告哀,并授予松赞干布驸马都尉这样的称谓,甚至封他为西海郡王。松赞干布也派遣人专门去长安吊唁李世民,并献上十五种金子在唐太宗的坟墓前供奉。还对新君表示祝贺,李治一高兴,又封松赞干布为王,还雕刻了他的石像放在陵墓前。

以上种种全都能证明吐蕃和大唐的关系良好,交往甚密。有松赞干布尊敬唐朝的关系,更有文成公主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文成公主带着丰厚的嫁妆前来和亲,给吐蕃带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成公主在出嫁前,请求皇帝将开元寺中,供奉的镇国之宝佛祖释迦摩尼涉税的等身像一起带去吐蕃,唐太宗原本舍不得,但想到文成公主和亲的使命,于是答应了。除此之外,文成公主的嫁妆中还有各种书籍,经书,还有金器。其中书籍格外重要,这些书籍包括食物的烹饪技巧,各种饮料的做法,还有衣服锦被的图案。另有医书和工艺及技巧等书籍成千册。文成公主在吐蕃极受欢迎的原因是她热爱这里的人民,她从未因为自己是和亲公主,不远万里嫁到这里而整天唉声叹气,她博学多才,还将纺织农业等技术教授给当地百姓,使得百姓们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

壁画,还有戏剧能在吐蕃广为流传,也是文成公主的功劳。文成公主还聘请了大唐的各类学士帮助松赞干布等人表疏。

酿酒术,造纸术,笔墨等工艺,也全是在文成公主的努力下得以引进吐蕃,可见文成公主对吐蕃的贡献有多大。

但不知为何,松赞干布在三十四岁那年病逝了,他和文成公主仅仅做了九年的夫妻,明明是很恩爱的两个人,偏偏一个埋在土中,另一个只能苟活于人世。而松赞干布去世后,由松赞干布的孙子,年仅十三岁的芒松芒赞继承吐蕃赞普的位置。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没有孩子,松赞干布也只有一个儿子,而这个儿子还死在松赞干布的前面,所以只能由他的孙子继承王位。按照道理说,文成公主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现在丈夫去世了,她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但文成公主并没有这样做,她选择继续留在此地,继续教授大家各种技术和医术。可是,芒松芒赞初生牛犊不怕虎,他还想着扩大自己的领土,所以开始对白兰国进攻,在这个期间,他担心大唐会帮助白兰国,所以他学着自己祖父的样子,也向唐朝求婚。但是唐朝可不能永远这样宠着你,文成公主还没有回来,你便想着要另一个公主,你也太痴心妄想了。并且因为吐蕃擅自进攻白兰国的事,大唐很不高兴,但芒松芒赞还有其他办法,他也学会用和亲来达到政治目的了,他将吐蕃的公主嫁到了吐谷浑国去。这个吐谷浑被松赞干布打败以后,带着弘化公主去大唐逃难了,现在的国主是新扶持的。总的来说,没了松赞干布,大唐和吐蕃又开始战争了。

大唐曾经下诏,要想把公主接回来,但文成公主自己不回去,她的爱人还在这里,她不想回去了,松赞干布一共有五位妻室,吐蕃和大唐不一样,对于妻子和侍妾的地位并无明确规定。但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是不同的,他虽然有一个孩子,但这是在和文成公主成婚之前有的孩子,文成公主被称为赞蒙,在松赞干布的心里,他只有文成公主一个爱人,而且文成公主也是吐蕃历史上,唯一享受祭祀的后妃,这是其他人没有的待遇。因为和松赞干布至死不渝的爱情,文成公主不想离开爱人的土地,她一直致力于两个国家的文化交流,虽然吐蕃和大唐后来的关系并不稳定,但这不影响文成公主把先进的文化,以及农业技术,还有医疗技术带给吐蕃的人民。文成公主尤其喜欢教吐蕃妇女纺织技术,还有刺绣技术,因为这个,吐蕃人民很敬重她,还称她为“阿姐甲莎”。因为被这里的人深深的爱着,所以文成公主没有选择回到大唐,自从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守寡,她没有和吐蕃的其他贵族成婚,也侧面说明她对松赞干布的爱是真挚的。

在文成公主五十五岁这一年,不幸的感染了天花,因为当时的医疗技术落后,加上她年纪大了,天花竟然要了文成公主的性命,吐蕃王朝为文成公主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就连大唐都派遣使者来参加文成公主的葬礼,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大唐和吐蕃还在打仗,可大家愿意因为文成公主,而保持限定时间内的和平,文成公主去世,是大唐和吐蕃共同的损失,文成公主守寡三十年,一直致力于大唐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可惜她没有属于自己的孩子,要是她和松赞干布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这个孩子会顺利继承王位,那么大唐和吐蕃的友好关系会一直持续下去。吐蕃人民也很喜欢这位和亲来的公主,为了纪念她,他们在青海的玉树为其建了一个寺庙,名为沙加公主苗,这座庙宇悬在悬崖上,风景秀丽、庄严肃穆,庙里的香火不断,酥油灯昼夜常长明,前来拜谒的人络绎不绝。

为何要在这个地方建庙宇,传说文成公主在去往拉萨的土中路过此地,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文成公主很感动,所以在此地停留了一段日子,并交给大家耕种和纺织技术,所以大家才会在此地为文成公主建庙宇,历代历朝都有和亲的公主,可是没有哪一位公主受到当地人民这样的赞颂,文成公主把吐蕃当成了自己的家,她把爱撒向了吐蕃,也收货了吐蕃人民千百年来的尊重和敬仰,也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