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迁都蓟城(4)(1 / 1)

墨香风韵 思雨 1031 字 8个月前

第九章 迁都蓟城(4)两艘楼船落下白帆,缓缓驶进水门,水门里治水水面豁然开阔,两岸长达几千米的码头上停靠着很多船只。

楼船继续向里驶去最后停靠在军用码头上。

岸上站着先期到达的大小官员,在苏焕等大臣的率领下正翘首以盼,见楼船缓缓靠岸停下,纷纷向码头边行了几步。

凌云志与妻子们快速下了船,与诸臣寒暄几句,坐上了给他特制的豪华大马车,在近卫军的簇拥下驶出码头区,上了玄武大街。

街两旁绿树成荫,商业店铺林立,高堂邃宇,层台累榭,房舍鳞次栉比,楼台相望。

街上车水马龙,往来穿梭,上面都栽满了各种各样的货物,一片繁忙景象。

萧会骑马伴在主公车旁,介绍道:“这里是大宗货物出售为主的行业街市区,按照主公的意见,对这里实行了出售地皮招商开发的措施,没想到效果竟然出奇的好,各国各地富豪大商蜂拥而至,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所有面街地段销售一空,富豪大商们自主投资建设的速度竟然还超过了我们主建筑建设,目前招商工作仍在进行中,相信到年底这附近的几个街区都将销售一空。”

凌云志满意地点了点头,蓟城建设按照他的设想,除了城防设施、街路等城市基础设施、王城、各府司衙门、官员住宅区和文化区由领地投资建设外,其余的所有区域都以出售地皮开发建设的形式进行,这样不但大大缓解了领地的财政压力,而且出售地皮的钱还有可能支付以上建设费用外,仍有盈余,看来萧会执行得不错。

马车队所过之处,穿行的马车纷纷停下靠在路边,街两旁更是传出一阵阵的欢呼声,人们纷纷涌出店铺,欢迎蓟城主人的到来,可惜透过威武雄师近卫军士兵的空隙只能见到一辆豪华宽敞的大马车,虽然没能见到凌云志,但人们的欢呼热情仍然未减,此起彼伏。

凌云志心中感慨万千,不由回忆起刚攻下蓟城那天早晨的情景,感动之余,忽然想起一事,对萧会问道:“萧爱卿,蓟城原住民是否按拆迁面积返还他们的居住和商业店铺的面积?”萧会笑道:“这块都由内府承揽过去了,内府在这次蓟城开发中负责所有原住民的居住和商业店铺面积的无偿返还,而他们可以免费获得原居住民所占地皮的三倍补偿,并且内府还购置了大量的居民住宅用地,现在城里七层以上的居民住宅都是由内府开发销售的。”

凌云志不由笑道:“这下先良又可以大赚一笔了,难怪他去岁流连燕地不回,原来在这里闷头发大财呢。”

萧会笑道:“何止于此啊,董先生在城里每一个区域都买下了很多繁华地段,相信未来蓟城的商业,内府得占很大一块份额呢。”

说话间马车拐上了承天大街,作为蓟城最主要的大街,这条大街上人流明显地多了起来,越往里驶,里面的风景越发的秀美,街的左侧庄重的宫殿式建筑多了起来。

萧会介绍道:“前面这块地段已经到了外国使节馆舍区和学院文化区了,这里比较优雅宁静,再往前就是各府司衙门了。”

凌云志向左右望了望,只见大街两侧人流逐渐少了起来,绿树之后大多是长长的高墙,左侧出现很多宫殿式的建筑,右侧则绿树遮掩难见真貌,这里得确优雅宁静。

凌云志专注着右面,远眺高大门楼下的牌匾,一路数过去,凌云乡学、蓟城太医院、蓟城军事学院、蓟城学院、发明创造学宫、道教学宫、武宫、诸子学宫依次出现,心中喜悦,这才是他最关注、最宝贝的地方,希望之所在。

前面则是宽阔的承天广场,此刻那里聚集了非常多、非常多的人,顿时吸引了凌云志的注意,只见广场上人山人海,比上次清晨所见百姓还要多上许多。

萧会急忙提醒道:“禀主公,百姓听闻主公今日到达蓟城,一大早就自觉地纷纷聚集到广场上等候欢迎主公了,现在看情形恐怕得有十几万人了。”

凌云志闻言,沉吟了一下,吩咐道:“近卫军两侧排开,去掉马车顶棚,本公要与众百姓一见。”

仇戈闻言一皱眉头,显然不太赞同主公公开露面的想法,这将给警卫安全带来太大的困难,不过,这种场合主公的意思是难以忤逆的。

他急忙重新部署了行进队形,三万多近卫军骑兵左右分开,给马车留出十米宽的空间,每侧五马并行,长枪短弩在手,缓缓前行。

豪华大马车顶棚取下以后,凌云志站立起来,赫然现身。

等待已久,热情洋溢的百姓们,忽然发现站立于马车上的白衫俊美非凡的男子,曾经见过凌云志显圣的百姓们急忙跪下,大礼参拜,高呼,“主公万岁、万岁、万万岁!”顿时引起连锁效应,整个广场上除了行进的车队,所有人都跪在了地上,黑压压,一眼望不到头,响彻云霄的高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广场上久久地回荡着。

凌云志挺直了身躯,一手扶车,一手挥舞,运上内业,朗声道:“众民平身!”没有人肯起来,欢呼声更是不绝于耳,不知何时,高呼声变成了,“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广场这段路足足行驶了五刻钟之久,直到马车队驶进了王城,广场上激动的百姓才站起身来,纷纷望向王城。

时间不长,凌云志出现在承德门城楼上,身后众大臣相陪而上,郁心怡诸女则停留在城楼下,没有露面。

这下众百姓更激动了,从这微小之处,百姓们深刻感受到了未来王者以民为重的想法,面对城楼如潮水一般跪了一地,高声大呼,“大王贤明,万岁、万岁、万万岁!”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