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六章印度殖民公司(三)(1 / 1)

明末资本家 么小妖 3122 字 8个月前

柴基斯尔金是一个犹太人,一个荷兰的混血犹太人,这个时代的犹太人在西洋人中地位是很底的,其父是一个纯正的犹太人,年青时与一个荷兰姑娘相恋,后来为了那个姑娘定居在了荷兰,成为荷兰的一个小的商人。

发展到柴基斯尔金的手里,成了荷兰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商人,后来,柴基斯尔金随着荷兰的远征舰队到了南洋一带,将大明商人运到南洋的商品运往欧洲销售,在唐同他们占据了南洋后,与郑家一起基本上垄断了大明的对外贸易,在这种情况下,柴基斯尔金就与黑皮他们拉上了关系,经营起唐家的那些暴利产品,从玻璃镜到卷烟,从香皂到香水,从而让柴基斯尔金的财富快速发展起来,也带动了一些荷兰的小商人与黑皮他们暗中联系上了。

这一次做为荷兰的使者,柴基斯尔金心中并没有多少要为荷兰谋取利益的想法,这几年,柴基斯尔金早就看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大明帝国的这个唐家,是个了不得的家族,其私人的实力似乎远在荷兰这样的一个国家之上,所以,做为犹太人的柴基斯尔金是不愿意为了荷兰人的利益而得罪这样一个大到可以灭国的大家族的。

柴基斯尔金对于大明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在他想来,大明的阶级等级制度应该与欧洲是差不多的,荷兰是一个公国,那么象大明帝国唐家这样的大家族,也可能是大明帝国下的一个公国,那么象唐同这样的大家族长,也就是皇帝之下的王爵,公爵之类的身份了。

对于唐同的热情迎接,柴基斯尔金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做为犹太人他虽然混的不错,但他的身份是绝对入不了那些贵族人的眼中的,做为一个拥有各种军队十几万的唐同,在柴基斯尔金的眼中绝对是一个大的不得了的贵族,这样的人物亲自迎接他,让柴基斯尔金激动的早把那个不是自己祖国的荷兰的利益放到一边去了。

“尊敬的唐大人阁下,能见到.您,让我感到万分的荣幸,此次奉雷约兹将军的命令,前来拜访您,冒昧之处还请见谅。”柴基斯尔金很感到的说道。

“呵呵,柴基斯尔金先生,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但我的部下与您打过的交道可不少,他们常常在我面前说起您,说您是一个很有才能也很热情的人,算起来,您也算是我们的朋友了,这一次能见到您,希望我们双方的友谊能够更进一步。”唐同现在也算是久居上位了,对于政治上的外交辞令也能说的很顺嘴。

柴基斯尔金也是一个多年的.老商人,交际的手腕也很一套,双方说了一些不着边际的外交辞令后,柴基斯尔金才说到这次来的目的,对于唐同准备打开印度的贸易,柴基斯尔金是也想参与进去的,荷兰自从败在唐同手中后,荷兰在南洋的舰队几乎是全军覆没,那个南洋舰队司令雷约兹都是唐同网开一面,才得以逃生的。

荷兰人失去了南洋舰队后,在印度的利益也大部.分被英国人占去了,仅仅是守住了斯里兰卡这个岛,现在唐同要对印度进行武装贸易,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英国人的利益,只是唐同手下的舰队实力太强了,让英国人暂时选择了退缩,而这,却又是荷兰人重新参与印度利益的机会,或者说,是柴基斯尔金这些荷兰商人重新参与印度利益的机会。

荷兰是一个弹丸小国,本身的人口限制了它的国.力,荷兰海外的殖民舰队在历史上之所以强大,在很大程度上kao的就是柴基斯尔金这样的商人资助,使得这些海外殖民的舰队有着足够的资金招募雇佣军,当唐同手下舰队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迅速崛起后,象柴基斯尔金这样的商人就不得不把目光放在了唐同的船队身上,对于商人,特别是犹太商人来说,天下最大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为自己与自己的家族谋取利益,很多人是不在乎国家的。

就象山西的晋商有很多人全力帮助建奴一样,.柴基斯尔金这样的人是不介意站在谁的船上的,只要那个人的船能给他带来巨大的利益就成,对于柴基斯尔金这些荷兰的商人,唐同表示了欢迎,只要对自己的有利,对自己的国家与民族有利,他是不介意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倭jian也好,西洋jian也好,唐同都会用很优待的政策对待这些人。

柴基斯尔金最.后与唐同达成了协议,他们这些荷兰人可以象征性的派遣一些人参与这一次对印度的贸易行动,这柴基斯尔金与那些商人到也行动迅速,在十多天后,便组织了一千多人,七艘战舰参与到了唐同的行动中,这七艘战舰到是货真价实的荷兰出产,那一千多人却是由乱七八糟的各色人种组成的,实际上是一支由奴隶武装起来的杂牌军。

唐同一行人的舰队在后世的纳盖科伊尔登陆,这里与后世斯里兰卡隔海相望,唐同并不知道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所以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郑和新州,本意是借助郑和的威名庆祝此行的顺利,后来在这里建立了郑和新州城,简称郑州城。

在这个地方是印度人口比较多的地方,也有印度的守军,不过在唐同他们轰了几炮后,这些印度守军便乖乖的跑了,这里原本是荷兰人活动的地区,荷兰人退走后,成了英国人活动的范围,不过这个时代英国的实力还不是很强大,根本就控制不了自己这么大的活动范围,对于唐同在这里登陆,英国的托马斯也只能暂时容忍。

唐同在郑和新州驻扎下军队后,便派人向印度现在的皇帝沙贾汉进行租界的谈判,这沙贾是在一六二八年上位的,他的第二个妻子在几年前死了,据说此女美貌无比,皮肤都是透明状的,死后所建的陵墓就是后世有名的泰姬陵,这沙贾汉与泰姬所生的儿子后来夺了沙贾汉的皇位,把沙贾汉关在了一个可以看的到泰姬陵的地方,算是沙贾汉与那泰姬的爱情在最后的岁月里相望,感动了不少的爱情人士(白痴)。

沙贾汉一直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皇帝,对于唐同这种行为,颇为恼火之下,悍然发动了三十万大军前来征讨,这位自大狂根本就没有想到,这印度士兵的战斗力之低下,简直就是在世界上排的上号的,三十万大军看上去强大无比,但论起战斗力来比那印地安人强不到哪里去,这一点,唐同从历史书上知道的很清楚的。

说起来历史书上有些东西是不可信的,实际上印地安人的战斗力绝对比印度人要强上一点,当初三千西洋人之所以能让有着百万大军的黄金帝国覆灭,不是因为印地安的战斗力太弱,也不是他西洋人太利害,而是西洋人以极卑鄙无耻的手段把天花,鼠疫这些传染病带到了美洲大陆,让身体中没有抗体的印地安人死伤了一大半,黄金帝国也从此覆灭。

这种卑鄙无耻的事,西洋人是绝不会把它写到历史书上去的,反而把印地安人说的无能无知之极,欺骗了不少象唐同这样的人,就象历史上建奴杀光了四川人,却把罪名推到张献忠头上一样,虽然张献忠也不是什么好人,但杀光四川人的罪名却是冤枉的,但建奴编上几本所谓的历史书,就欺骗了许多的人,把痛恨的矛头指向了张献忠。

三十万人马的调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么大的动作,根本不需要要间谍,唐同就已经收到了情报,等到三十万大军长途跋涉到达郑和新州时,唐同手下早已经kao着海边构筑好了战斗工事,并且收拢了当地不少的小船,战斗打响之后,首先发威的是舰队上装备的火炮,数百门的火炮把印度士兵冲上来的队伍整个的犁了一遍。

只这一下就把印度士兵的前锋给打残了,随后那印度的指挥官也不敢再让士兵这样上前送死了,双方僵持了下来,唐同便把一万倭国协从军用小船沿着河道送到了印度军队的后方,两面夹击之下,几乎是在一瞬间,已经心惊胆战的印度军队便崩溃了。

这一战几乎没什么悬念可说,三十万印度军最终只逃走了五六万人,大部分的人成了俘虏,英国,西班牙,荷兰在这一次都派出了军事观察团,主要的目标就是观察唐同手下舰队上装备的火炮威力,当这三国的军事观察团看到这些新式火炮的射程远大于他们国家的后,一个个更是忧心忡忡,与唐同一直关系还算好的西班牙人则直接派出了人到唐同这里,希望能从唐同的手中购买到这种火炮。

这种最先进的火炮自然是不能卖的,象那后膛枪一样,唐同一直严厉的让手下管理好后膛枪的秘密,并且制定了很严苛的纪律,这几年倒是没让西洋人发现后膛枪的秘密,但战舰上的火炮目标太明显,只要是有心人,最终都会发现这种火炮比西洋人的要先进的多。

沙贾汉在战败之后,似乎是这才想起大明帝国才是这个世界上的天朝上国,不等唐同第二次派人和谈,沙贾汉便派出了使者来与唐同和谈,在唐同的夺夺逼人之下,唐同顺利的得到三百平方公里的租界,而唐同也放了那十几万的印度俘虏,并让沙贾汉赔偿了五十万两银子的赔款,总的来说,唐同的要求也并不是很苛刻。

唐同与沙贾汉手下的大臣签订了协定后,便留下了赵亚朋在租界内带兵驻扎,另外选调了一些唐家学校的学生加上一些大明来这里的商人,组成了郑和新州城的行政管理机构,而唐同自己则回到了大明城。

另外唐同还交代了手下一件事,那便是开始在印度寻找和培植代理人,唐同的手下新成立的情报司很快找出了十几个符合候选人,唐同也没有再挑选,而是直接把这十几个都列入了培植的对象,一方面给与这些人军事上的物资支持,一方面鼓励这些人在各自所属的地盘内大量的种植烟草和鸦片。对于被唐同挟持到印度来的白莲教,唐同在租界内给他们划了一块大约五平方公里的地方,做为白莲总部的驻地。

同时,唐同也安排人给与了白莲教大量的物资支持,并且把一部分情报人员安cha在白莲教内,一方面是监督白莲教,另一方面则是让白莲教以后成为自己的情报外围组织,帮助自己收集各地的情报信息,对于唐同的这种做法,徐清涟心中虽知不妥,也只能暂时接受了。

不管怎么说,让白莲教的火种维持下去,让白莲教不至于在自己的手中灭绝,这已经是徐清涟最后的愿望了,而且,唐同还给白莲教一个很优惠的政策,那就是凡入白莲教的印度人,将支持他们不再向当地官府纳税,抽丁劳作,同时享有在莫卧尔王朝犯罪的豁免权。

这种方法,唐同其实就是向西洋人的传教士学的,不过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流行起来,徐清涟见唐同能想出这种方法为白莲教拉人,心中也不禁对唐同有了一份感激。

同时,唐同还让手下在租界内建起了道家的老君庵,慈恩寺,孔子大学,招收的信徒和学生都是印度人,佛教本来自于印度,但佛教在印度这时已经式微,唐同把这些东西弄到这里来,目的就是利用这些思想分化印度人。

当然,这一些都是软政策,唐同另一种更铁血的手段就是鼓励手下与那些印度代理人大量的掠夺印度人口,男的送去种植园和矿区,女的则用于鼓励那大明那些年青的男人移民到南洋来,凡是移民到南洋的,唐同的手下便会送一个年青的印度女子给他,这种做法虽然荒唐,却也吸引了不少大明的年青人跑到南洋来。

为了最终把印度变成殖民地,同时为了打击英国人在印度的利益,唐同便暗中支持荷兰人与西班牙人也到印度建立租界,有这样的好事,荷兰人与西班牙人哪会不乐意,他们早就想在这块肥肉上咬上一口了,以前只是干不过英国人的舰队,让英国人独占了而已。

这荷兰人与西班牙人在唐同暗中的支持下,在印度cha上一脚后,最难受的不是沙贾汉,而是英国的托马斯,当印度境内忽然之间出现十几个大型的烟草和鸦片种植园后,托马斯便发现情况有些不对了,只是还不等他弄明白,他手下的败将荷兰人雷约兹又忽然把舰队驶到了印度的港口中,而与荷兰人一直有仇的西班牙人似乎也暂时放弃了与荷兰人的恩怨,几乎将在南洋那支仅有十一艘战舰的舰队开到了印度来。

这是挑衅,这是赤,裸裸的挑衅,托马斯也不是傻瓜,很快便明白这是大明的那位唐大人与荷兰人,西班牙人达成了某种协定,矛头一致的对准了他英国在印度的利益,可是这位大明的唐大人手下的实力太强大了,而英国离得这里太远,根本就无法大规模的将军队援助到这里来,仅凭他自己手下的数千人,根本就无法去计较什么。

这个时代可不象二百年后,英国可以从本土调出数万军队来,所以托马斯在唐同面前也不敢叫嚣着要发动战争,只能坐下来与唐同好好的进行商量,唐同也没打算一口吃成胖子,最后四方势力坐了下来,秘密的把印度的利益给瓜分了。

沙贾汉一直做着当世界皇帝的美梦,等四方势力暗中签订了瓜分印度的协定后,沙贾汉才突然发现,自己的莫卧尔帝国似乎有些不对劲了,首先是各个城市的中多了一些大明来的和尚道士和那个什么光明教徒(白莲教),还有一些西洋人的传教士也满街乱窜,这些外来的人员不但让许多的印度下等贱民有了庇护之所,还不时的与当地的印度人发生冲突,造成流血事件后,又会跳出他们背后相应的势力叫嚣着要发动战争。

开头沙贾还是很硬气的,态度也相当的坚决,可是他手下的军队无论与哪一方的势力发生冲突,最后失败的总是他沙贾汉,并且进行赔偿的时候,另外几方跳出进行调停势力也会不甘落后的索取好处,让沙贾汉本来因为建泰姬陵而空的国库变的更空。

再后来,沙贾汉发现自己的管辖下,出现越来越多的地方武装,这些地方武装形成一个个不受自己管束的自立地区,让他的莫卧尔帝国渐渐变的千疮百孔,更让沙贾汉头疼的是,自己的国家内不知为何竟然不断的爆发贱民的叛乱,让莫卧尔帝国的局面越来越不受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沙贾汉不得不求助于唐同他们这些人帮助他平定贱民的叛乱,说起来,这些印度贱民的叛乱也是出乎唐同意外的,唐同与英国人,荷兰人,西班牙人四方势力在印度的殖民活动加剧了印度的经济崩溃。

大量的良田被用于种植烟草和鸦片,使得印度的粮食出现严重的短缺,唐同他们这些人当然不会好心从外面运粮食到这里来,结果就是粮食的价格一天一天的高涨,没有饭吃的人最终只能走上做土匪的命运,要不然就是到唐同他们的那些烟草种植园中去干活。

做土匪的多了,自然就会有汇聚到一起形成一股较大的叛乱势力的,与大明那些没有饭吃的人一样,最早也是一些人做土匪,最后有那有野心,有能力的力把这些到处都是的土匪汇集起来,形成一股较大的势力,而这种叛乱势力一旦取得了一些胜利后,便会吸引更多的吃不上饭的投入到这里面来。

唐同对于沙贾汉的请求并没有立即答应,英国人,荷兰人,西班牙人则答应了沙贾汉的请求,但也只是象征性的派出了一点人,对于沙贾汉并没有多少实质上的帮助,而各地方的武装也趁着这个机会急剧的扩张着自己手下的势力,按照唐同当初的构想,走上了分裂的军阀道路,沙贾汉的政权原本就只控制了印度百分之七十的地方,现在能控制的地方则越来越少,近一半的印度土地成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军阀的自领区域。

就在莫卧尔帝国开始动荡的这一年里,大明的崇祯皇帝也过的很艰难,山东的白莲教叛乱好不容易平定,没过多久,山东又跑出一个叫红娘子的女叛匪,不但迅速的占领了山东全境,兵锋更是进入了河南和安徽两地,手下虽然只有三万军队,却比那建奴还要厉害。

山东乱起不说,山西又跑出个叫李岩的叛军,手下几万人也是很快占领了山西和陕西两地的大部分地区,随时都有可能进入河北境内,而原先的高迎祥手下的李自成也不甘示弱,跑到了河南境内,短短时间内手下聚集了十几万大军。

原本已经被招安的张献忠在湖北重新扯起了造反的大旗,与历史不同的是,张献忠竟然带着手下杀入了江西,至于其他一些小的叛军队伍,更是多达几十支,这些小股的叛军虽然不成气候,但破坏力却是十足,所过之处如同蝗虫一般抢个干净。

最让崇祯皇帝头疼的就是国库的空虚,因为没有钱,不得不加大税收的征收,但这加大的税收征收,大部分的钱却是落入了那些贪官的手中,这些贪官一点儿也没有将要亡国的感觉,沉重的税收让更多的百姓破产,不得不为生存下来而加入了叛军的队伍中。

如同一个恶性的循环,越是没有钱,就越多百姓起来叛乱,而越是叛乱的百姓多了,需要的军费开支也就更多了,这样一来,国库也就更加的没有钱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人给崇祯出了个主意,虽然饮鸩止渴,却也暂时缓解了国库的空虚。